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有一年,母亲突然生了病,虽然已经出院了,但她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继父留在老家照顾母亲,无怨无悔地陪伴了两年。两年后,母亲依然不幸去世了,我们三兄弟回家奔丧。在那几天里,继父带着大哥处理一切事务,去通知亲友,购买所需物品,他全心全意地承担起了一切责任。回想起当年父亲去世的情景,我们还是孩子,多年过去了,如今母亲也已离开我们。
母亲生前多次叮嘱我们要好好照顾继父,说他真的不容易。事实上,即使母亲没有说,我们也会尽心尽力照顾他。
在母亲去世的第三年,继父的健康状况开始变得不太好。以前我们曾试图邀请他去外地和我们一起生活,但总是被拒绝。现在情况不同了,他年纪大了,离不开照顾,我们只好让他跟着我们到外地生活。我们三兄弟轮流照顾,每人负责三个月。这样做至少能减轻他的负担,让他过得更安心些。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继父今年却不再愿意跟着我们到外地生活。他坚持要一个人留在家里。送他回家后,我在家陪了他两天,才渐渐明白他为何如此执意回家。
当继父来到我们家时,无论是我还是我的兄弟,都深刻地记得那时的情景。我们心里或多或少还保留着对父亲的记忆。
那时,奶奶身体不好,母亲独自照顾着我们三兄弟,家里的日子可谓是艰难的。
继父是姥姥那边邻村的一个孤儿,家境贫困,一直未能娶妻。他曾跟随叔叔生活,但叔叔家有两个儿子,因此他被迫外出打工赚钱,所得的钱都用来帮助叔叔的儿子结婚。
由于母亲也需要外出工作,无法照顾我们,有一年她决定跟着舅舅一起打工。
第二年,母亲将继父带回家。这是在舅舅的担保下,并经过深思熟虑,母亲认为家中需要一个男人,因此才敢将继父接回家。
老实说,当时我们都有了记忆,家中突然多了一个男人,母亲还让我们称他为“父亲”,但实在是难以开口。
尤其是我的小弟,见到他就生气,经常用扫帚打他,让他离开。
继父也无奈,只能苦笑着应对。
农忙是家中的大事。
在继父不在的时候,我们总是跟着大伯一起干农活。先去帮大伯干活,等他们干完后,大伯再来帮我们家里干活。
由于奶奶年纪大,只能干一些轻活。我们兄弟三人努力干活,不想让母亲承担更多的苦。
自从继父来了之后,我们在田里的活确实少了。
继父在农活方面的技能确实很好,浇水、施肥、除草,样样精通。即使在夏天,别人通常是吃完午饭后才出去干活(那时天气较凉爽,适合干活),但继父常常在下午三四点就开始工作。他一眼就能看出哪些玉米叶子需要处理。
天气很热,母亲也不愿意让继父去干活,但他总是不听,认为趁着阳光充足时除草,能够一劳永逸。
继父来家里已经三年了,我们家过得还不错,丸子吃得多了,衣服也多了。
三年来,我们都没有叫他一声“父亲”,大多数时候只是喊“嗯”或者“你”。
母亲和奶奶总是说我们不懂事,希望我大哥先开口,认为只要大哥开口了,我们做弟弟的就会跟着叫。
但我大哥根本不会开口,他对这个继父一点也不喜欢。
我们都渐渐长大出去工作了,包括继父在内。老家只剩下母亲和奶奶相依为命。
后来大哥结婚了,家里囊中羞涩,继父辛苦地工作着,但仍然不够用。快到婚礼举办的时候,继父突然消失了。
这时大哥心情万分不愉快,结婚是件大事,眼前的困难还未解决。虽然对继父已不抱希望,但毕竟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否认有感情是不现实的。
然而,他没想到,在这个重要的时刻,继父竟然不见了。
这难道不是在逃避责任吗?
大哥心里这样想,也是这么认为的。他甚至说等结婚后,就要把继父赶走。
然而,那天晚上,门被敲响了。
是继父回来了。
母亲问他去了哪里,继父没有回答,而是径直走进屋子,从怀里拿出一个塑料袋,递给了大哥,“拿去吧,虽然不多,看看还差多少,我们再商量。”
大哥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钱。
大哥和我都愣住了。
这钱是哪里来的?
在母亲和大哥的再三追问下,继父才说出真相。原来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把几亩地出租了,把家里的粮食和木材都卖了,还向发小借了一些钱,这才凑了这么多。
而他刚才所说的“不够我们再想办法”,最后继父也坦言,就是卖掉自己的祖宅。
“反正我也不回去住,干嘛留着。”
继父说完,显得有些茫然。
大哥这时开始改变态度了。
通常情况下,结婚后长辈都会催促尽快生孩子,但我们家没有。大家都明白,一次结婚欠下的债务太多,必须尽快偿还。
只有奶奶例外,她希望大哥尽快有个孩子,担心自己等不到孙子的出生。
我们三兄弟都结了婚,家里的房子都是继父盖的。盖小弟的房子那年,也是奶奶去世的一年。继父很辛苦,一直在忙碌,那年他看起来老了很多。他的腿也出了问题。
农村的生活很艰辛,尤其对于一对农民夫妻来说,要为三个儿子娶妻盖房,压力很大。大哥结婚时花了很多钱,几乎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母亲不想继父再出售宅基地,她觉得继父已经付出够多了。
继父一直在工地干活,连续不断地工作,甚至下班后还去周围捡废品。他的身体变得很差,黑黝黝的,手上是裂开的。有人会议论他,说他为别人的孩子忙活,但奶奶总是会站出来反驳。
大伯说奶奶很看好继父,觉得他对我们兄弟三个人很好。其实我们也都认同,他对我们确实很好。
小弟结婚那年,我们又要盖新房。为了节省费用,继父和母亲自己动手,每天都在工地盖房子。有一次,继父在高处工作时摔了下来,腿受了伤,从那以后他就感觉腿不太对劲。
母亲因病需要照料,继父的腿病日益加重,导致工作受限。尽管我们劝他在家务农轻松些,但他执意外出打工。继父最终被迫回家照顾母亲,这样的照顾持续了两年多。
继父表示,只要他在家,我们就无需担心家中事务,可以安心工作。每次回家看望母亲,看到继父的细心照料,心中不禁感到愧疚。
我们明白继父是如何维护家庭的名誉和人际关系,因此在村里的各种活动中,常常都是继父代替我们出席,虽然名义上是以母亲的名义参与。
继父的拒绝我们的邀请,选择留在老家照料房子,以确保家族的人际关系不受影响。他认为,即便是照顾房子,也比重要的是维护社交网络。
继父和母亲一起建造的三栋房子代表了他们一生的辛勤劳动,因此继父格外珍惜这些房产。我们尊重他的选择,但最终还是接他到外地照料,我们兄弟轮流照顾他,虽然有时候会有时间上的偏差。
继父的身体状况在这些年里愈发恶化,他变得老态龙钟,有时听力明显下降,我们不得不提高音量与他交流,好像在吵架一般。
最近,他一直抱怨失眠,总是睡不好。
起初我以为是小区装修的噪音影响,甚至向物业反映过,但他坚持认为睡眠问题与此无关,他只是单纯地无法入眠。
这情况怎么办?年纪越大,理应睡得更多才对吧?
后来他自己提出要回老家住。
我和兄长商量过,兄长当然反对,毕竟年纪大了,照顾自己可不容易。但是继父坚持说他睡不着,总是失眠,精神状态很差,他说再怎么样也要回老家住。
没法劝阻,于是我安排了一个周末,把继父送回了老家。
到了老家,我和妻子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又买了很多食材,足够他一段时间了。
吃过午饭,继父就坐在家门口,有邻居经过时,他会打招呼聊天,看起来非常开心。
他还买了很多菜籽,想在院子里种菜,还计划养几只鸡。我没劝他,觉得这样挺好的,自己有事情做总比无所事事好。
我在家住了两晚,果然睡得很舒服,一觉睡到天亮。
这几天,继父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
他还去看了看兄长的房子,又看了看我这边的房子,甚至打算整理院子。
院子好久没人住了,长满了杂草,还有一堆干枯的树叶。
他随手拿起扫帚准备打扫,我赶紧拦住,怎么能让他动手呢。
但他示意我别管他,他只是想做点事情,也未必非得打扫院子。
我就看着他打扫,自己在一旁处理些杂草。
突然想起小时候,母亲经常过来给我做饭,而继父则在院子里忙着种菜、除草,他总说自己种的菜好吃,我也喜欢吃。
那时候我在镇上工作,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回家时母亲已经做好晚饭,院子也被继父整理得干干净净。
往事历历在目。
他此刻在打扫院子,难道也在回忆往事吗?
比如我们一家盖房子的场景,比如我孩子刚出生的场景,比如他翻新院子种菜的场景?
他来时,我们已不是小孩了。这么多年来,他给我们三兄弟都盖了房子,帮助照顾母亲。说是继父,实际上早已是一家人,是非常亲密的一家人。
我要返程了。
他坐在门口的石墩上,朝我挥手,叮嘱我注意安全,还说没事不要常回来,他在这里能应付一切。
是的,他在这里,一切都很好。
但家,还是要常回来,因为那里有你牵挂的人,也有牵挂你的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1 0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