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老远从欧洲跑到中国之后,作为法国最高执掌人的马克龙似乎开始清醒了,他公开呼吁欧洲不要过度依赖美国,从而避免成为“美国的附庸”。这原本是一句代表了广大欧洲人的心声,但德国防长却不以为然,而他的一句“遗憾”,恰恰也说明了从中国回来之后的马克龙,格局变得不一样了。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
日前,德国防长皮斯托留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马克龙在访华结束后发表的一系列言论作出了回应。在被问及如何看待马克龙提及的“欧洲避免成为‘美国的附庸’”的言论时,皮斯托留斯认为,马克龙的言论令人感到遗憾,不过他相信法国已经纠正了这种错误,因为欧洲从始至今都没有成为或已经置身于美国附庸的风险之中。
不难看出,对于马克龙主张“欧洲战略自主”、呼吁欧洲避免成为“美国的附庸”,作为德国防长的皮斯托留斯显然是不同意的,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在于他认为,欧洲从始至终都没有成为“美国的附庸”,所以自然是不认同马克龙的主张。可问题是,现在的欧洲,真的不是美国领导下的欧洲吗?相信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采取制裁,导致自身能源体系崩溃)
就拿俄乌冲突来说,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兄弟大打出手,而远在北美的美国就拉着欧盟一起下水,对俄发起了全方位的制裁。这不打不要紧,一打就直接把欧盟的能源体制打崩了,就连制造业也开始外流,而美国呢,则在背后给欧洲输送高价能源,赚得可谓是盆满钵满。最重要的是,这一仗开打以后,欧盟内部的许多小国,比如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都被纳入了美国主导的防卫体系。在这种背景下,看似铁板一块的欧盟,实则已经成了一盘散沙。
可以说,俄乌这一仗已经摧毁了欧洲“双驾马车”——德国和法国对欧盟的领导力,而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已经成功凌驾于德法两国之上,成为了欧洲的真正之主。
(美国国旗和欧盟旗帜)
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德国防长还敢说欧洲不是“美国的附庸”吗?抑或者,他口中的遗憾说的并不是欧洲成为美国的附庸,而是遗憾法国不愿意和他们成为美国的附庸吗?或许也正因为如此,马克龙在访华结束后,自身的格局突然打开了,这才勇敢地对美国说不,执意呼吁欧洲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实现欧洲的战略自主。
我们都知道,马克龙此前在他两个总统任期内曾多次表示,欧洲应该避免在武器和能源方面过度依赖美国,独立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但这一想法并未得到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支持。
而马克龙这种呼吁欧洲战略自主的主张,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法国首任总统戴高乐时期。1964年,正值美苏冷战巅峰,戴高乐带领法国率先与中国建交,成为当时西方世界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随后,他宣布法国退出北约联盟,甚至把法国境内的美国驻军统统赶走,旨在冷战时期维护法国的大国地位,并以联合欧洲为基础,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戴高乐)
然而,即便戴高乐有如此宏大的理想,但在那个时期,美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货币,还是在军事领域方面都处在绝对的优势,特别是对欧洲的控制,早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孤身一人的戴高乐,想要撼动美国的霸权,可谓是难上加难。
但如今却不同,在马克龙所处的年代,现在的国际格局已经出现了裂缝。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旧有的秩序已经逐渐被打碎,动荡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流基调。再加上,目前世界的格局正在由单极化向多极化发展,一直不甘屈居于美国之下的法国,自然也想成为世界多极化中一极,不愿再受到任何大国的束缚,继而实现欧洲的战略自主。
(马克龙呼吁欧洲实现战略自主)
所以,这才是马克龙想要办的事,只不过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如今,这次访华之旅,更加坚定了马克龙长期以来的信念,领导欧盟实现自立。
然而,鉴于欧盟内部利益的分歧很大,想要摆脱对美依赖,谋求欧洲战略自主又谈何容易。说白了,欧盟战略自主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光是有马克龙这个“量”,还不足以实现“质”的变化,欧盟各成员国需要做的就是寻找更多共同利益点,以更强大的内部凝聚力应对外部挑战,摆脱“冷战思维”,这样才能取得战略自主的重大突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6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