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云南南华:党建引领 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8-04 09:33: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马正贤 马张俊豪

南华县境内山川润泽、林木葱翠,拥有“世界野生菌王国”金字招牌,是远近闻名的“野生菌美食县”,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浓浓的“菌文化”让“到南华吃菌”成为了一种时尚,“吃菌到南华”成为了广泛共识。为了让各地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食用菌,南华县将发展人工食用菌产业作为重点工作专班推进,积极探索“产业链党建”新模式,全面推行“党组织建在链上、党员聚在链上、人才服务在链上、群众致富在链上”,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向上突破、价值链向高端攀升的发展优势,推动党的建设全域覆盖、全域引领、全域赋能产业发展。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南华县以野生菌产业为主的“一县一业”示范县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做足“食用菌”文章,积极探索“产业链党建”新模式,成立县人工食用菌产业链党总支,下设12个党支部,将政府部门、龙头企业、乡镇、协会、合作社资源整合起来,打破地域、领域、条块等限制,把基层党组织阵地前置内嵌到产业链各环节,着力解决人工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堵点难点问题,打通种子端、生产端、销售端、物流端全产业链条,推动形成“共建组织、共抓队伍、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格局。

将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芒种时节,一场久违的夏雨浸润了南华大地,走进雨露乡罗文村白蚁鸡枞保育促繁基地,村党总支书记李福生正欣喜地观望着白蚁鸡枞破土而出。“鸡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菌中之王’的美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这批白蚁鸡枞采摘后,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李福生信心满满地说道。

自南华县绿耳蚁巢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罗文村以来,村党总支抢抓机遇,勇做带头致富、带领创富、带动共富的领头雁,村“两委”班子投资入股20万元,村集体经济入股5万元,流转土地200余亩,培育种植鸡枞菌示范区50亩,采用股份制管理模式发展鸡枞菌种植产业,预计年内收益可达100万元以上。

“培育野生鸡枞菌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方面要完全模仿自然条件下菌种与白蚁巢穴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是必须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催菇,这两点是我们进行规模化推广种植的基础……”李福生滔滔不绝地向前来请教种植技术的乡亲们讲授着自己的种植经验。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种植管理,学习种植技术,李福生成为了临乡近里有名的白蚁鸡枞种植“乡土人才”,在李福生和部分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周边农户积极参与发展白蚁鸡枞种植,实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带动一群人”的目标。

让人才服务在产业链上。为解决人工食用菌种植技术问题,南华县积极与省农科院、省林科院、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院校交流合作,邀请国内菌产业专家、学者为南华野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诊断、建言献策,研究、推广食用菌人工保育促繁技术,定期举办食用菌保育、采摘、保存、运输等技术培训,年均组织开展科技培训10余场次。

引领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南华县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从设施设备、生产销售、金融政策支持等6个方面对食用菌种植主体进行帮扶,有效激发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性,成功培育了14户龙头企业、21个专业合作社和774户发展经营主体。

现如今,群众们不仅有土地流转保底收入、入股合作社分红、就地就近务工获取报酬,还主动学习起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利用自家“小菜园”发展“庭院经济”,实现了多渠道、多门路增收致富。2023年一季度,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35元,同比增长8%,增速高于全省、全州,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4 1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云南南华:电商“破茧”赋能乡村振兴
...中心供图南华县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纳入全县“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列为县委、县政府“一把手”工程,组建电子商务工作专班,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同步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党支部,制定出台相
2023-03-15 19:21:00
一朵“小蘑菇”带动致富大产业
...、香菇等一样,成为了餐桌上的常客,并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所长孙达锋表示,如今采集、销售野生食用
2023-09-16 03:05:00
“野生菌之乡”这样实现一年四季都有鲜菌
...装车,把这些食用菌发往昆明、贵州等地。在食用菌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沙桥镇抓住产业发展“龙头”,引进企业,既解决技术、投资、市场、销售等问题,又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进而实现农企
2022-12-18 10:32:00
茶歇人不歇 雨天里的这场推介会很“热”
...向徐相如介绍,南华野生菌资源丰富,但因其季节性强,产业发展有短板,香如公司可考虑到南华投资兴业,弥补野生菌季节性强的“空窗期”,补齐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短板。从没到访过南华的徐相
2023-08-06 10:05:00
全国交易汇云南 线上线下同发力
...董事长熊海宽说。云南有着“野生菌王国”的美誉,野生食用菌种类约900种,占全国的90%,也是世界级珍稀名贵野生菌松茸、松露的主要产地。经过多年发展,云南不仅打响了“云菌”这张
2023-10-15 07:12:00
...源、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烟草及配套八大重点产业,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南华县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开展精准有效招商,力争引进更多好项目、
2023-02-15 12:04:00
百菌出山 中国•南华第二十一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开幕
...菌一片火热。云南有野生菌124科599属2753种,其中,野生食用菌有900种,南华县野生菌物种数占全省已知种的37
2024-08-08 15:54:00
“新市场,我来啦!”
...“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项目”的思路,把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十四五”八大重点产业之首来打造,并提出“打造全国食用菌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建强菌产业百亿综合产业链”的目标
2024-08-09 16:46:00
“新市场第一朵松茸去哪儿了?”
...工企业14户、餐饮市场主体373户、每年约有12万人次参与食用菌管理、采摘、收购、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2023年全县野生菌集散交易量达1
2024-08-11 14:3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2017年至今张家口累计增绿1662万亩京津冀北部筑起一道坚实绿色屏障河北日报讯(李巍、王铁军)眼下,穿行在张北草原天路
2025-10-11 08:04:00
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通讯员宁巡宣)10月10日下午,十五届市委第十一轮巡察动员部署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2025-10-11 08:05:00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刘志诚,1919年生,1939年12月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政治部巡视团巡视员、新四军军直政治部组织股长
2025-10-11 08:05:00
城市“疤点”变“亮点”,燕子矶和燕路旁新添“口袋公园”从“被遗忘的角落”到“家门口的风景”南报网讯(记者朱旖旎)昔日杂草丛生
2025-10-11 08:05:00
指挥!配送!表演秀!市级低空平台数据告诉你南京硬实力1.9万架次!增198.3%!“双节”低空经济“翼”飞冲天南报网讯(通讯员徐海懿记者吴春霞)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
2025-10-11 08:05:00
南报网讯(记者何钢通讯员宁建轩)新生圩长江大桥南接线地面段正式通车、南京北站站房主体建设加速推进;南湖记忆三期、蓁巷活力开街……刚刚过去的三季度
2025-10-11 08:05:00
南报网讯(孔晓芳)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南京珍珠泉风景区一场为期8天的“电竞+中秋”游园活动,以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南京珍珠泉站为纽带
2025-10-11 08:06:00
南京公交首批移动充电机器人上岗
南京公交首批移动充电机器人上岗随叫随到 移动“充电宝”“蓝鲸”电小二为破解部分场站充电设施建设难题,近日,南京公交集团正式投运首批“小蓝鲸·润满电”移动充电机器人
2025-10-11 08:06:00
南报网讯(记者刘全民)10月10日,“境外机构、跨国公司江苏行”暨南京市高淳区“一区三园”推介会举行,40余家境外投资贸易促进机构
2025-10-11 08:06:00
南报网讯(记者刘安琪通讯员宁发轩)多渠道筹措就业岗位17.95万个,新辟7条就医公交专线,完成12个银发助餐点改造提升……10月10日
2025-10-11 08:06:00
我市130余万亩水稻陆续“开镰”
秋风卷起千重浪,“铁牛”奔腾收割忙 我市130余万亩水稻陆续“开镰”10月10日,高淳区新墙村的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收割机正在田间收获水稻
2025-10-11 08:06:00
规划27条过江通道形成7个机场航空总体布局2035年,南京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空港链全球、海港向亚太、铁路联广域□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钢近日
2025-10-11 08:06:00
南报网讯(记者孙敬清通讯员方芳)日前,六合1873条工业管道完成身份信息登记,获得专属“身份证”,率先在全市实现工业管道使用单位编码全域覆盖
2025-10-11 08:07:00
央媒看河北|吴桥杂技精彩绽放 佳节坚守诠释担当
近日,中央主要媒体持续聚焦河北在文化盛事、民生保障、历史传承与文旅融合等领域新成效:《人民日报》报道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盛况
2025-10-11 07:51:00
国庆中秋假期街头巷尾好戏连台全省举办“遇见艺术”惠民演出900余场“文武兼备,扮相英武,身姿挺拔,动作干净,唱得还好,我们河北梆子的大武生太帅了
2025-10-11 07: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