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马正贤 马张俊豪
南华县境内山川润泽、林木葱翠,拥有“世界野生菌王国”金字招牌,是远近闻名的“野生菌美食县”,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浓浓的“菌文化”让“到南华吃菌”成为了一种时尚,“吃菌到南华”成为了广泛共识。为了让各地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食用菌,南华县将发展人工食用菌产业作为重点工作专班推进,积极探索“产业链党建”新模式,全面推行“党组织建在链上、党员聚在链上、人才服务在链上、群众致富在链上”,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向上突破、价值链向高端攀升的发展优势,推动党的建设全域覆盖、全域引领、全域赋能产业发展。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南华县以野生菌产业为主的“一县一业”示范县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做足“食用菌”文章,积极探索“产业链党建”新模式,成立县人工食用菌产业链党总支,下设12个党支部,将政府部门、龙头企业、乡镇、协会、合作社资源整合起来,打破地域、领域、条块等限制,把基层党组织阵地前置内嵌到产业链各环节,着力解决人工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堵点难点问题,打通种子端、生产端、销售端、物流端全产业链条,推动形成“共建组织、共抓队伍、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格局。
将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芒种时节,一场久违的夏雨浸润了南华大地,走进雨露乡罗文村白蚁鸡枞保育促繁基地,村党总支书记李福生正欣喜地观望着白蚁鸡枞破土而出。“鸡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菌中之王’的美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这批白蚁鸡枞采摘后,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李福生信心满满地说道。
自南华县绿耳蚁巢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罗文村以来,村党总支抢抓机遇,勇做带头致富、带领创富、带动共富的领头雁,村“两委”班子投资入股20万元,村集体经济入股5万元,流转土地200余亩,培育种植鸡枞菌示范区50亩,采用股份制管理模式发展鸡枞菌种植产业,预计年内收益可达100万元以上。
“培育野生鸡枞菌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方面要完全模仿自然条件下菌种与白蚁巢穴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是必须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催菇,这两点是我们进行规模化推广种植的基础……”李福生滔滔不绝地向前来请教种植技术的乡亲们讲授着自己的种植经验。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种植管理,学习种植技术,李福生成为了临乡近里有名的白蚁鸡枞种植“乡土人才”,在李福生和部分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周边农户积极参与发展白蚁鸡枞种植,实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带动一群人”的目标。
让人才服务在产业链上。为解决人工食用菌种植技术问题,南华县积极与省农科院、省林科院、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院校交流合作,邀请国内菌产业专家、学者为南华野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诊断、建言献策,研究、推广食用菌人工保育促繁技术,定期举办食用菌保育、采摘、保存、运输等技术培训,年均组织开展科技培训10余场次。
引领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南华县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从设施设备、生产销售、金融政策支持等6个方面对食用菌种植主体进行帮扶,有效激发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性,成功培育了14户龙头企业、21个专业合作社和774户发展经营主体。
现如今,群众们不仅有土地流转保底收入、入股合作社分红、就地就近务工获取报酬,还主动学习起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利用自家“小菜园”发展“庭院经济”,实现了多渠道、多门路增收致富。2023年一季度,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35元,同比增长8%,增速高于全省、全州,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4 1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