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云南·南华国际野生菌交易中心里的小故事之一
“新市场,我来啦!”
人民网记者 程浩
人这辈子,或为了工作,或为了学习,或为了家庭,或其他原因,大约都搬过家。
搬家虽繁琐,但也是个重新开始的机会。41岁的纪建华就是这样想着。
搬入交易中心前,守着30平米的铺面,他在距离交易中心两三百米的云南南华野生菌交易市场做了21年野生菌零售、批发生意,说他见证了南华野生菌产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过程一点不为过。
纪建华正在新的保鲜库里整理松茸。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纪建华家在南华县城,早年跟着父辈学做野生菌生意。2003年,云南南华野生菌交易市场建成,学到“生意经”的他靠着家里支持,在市场里租了间30平米的铺面,开始自立门户做生意。
不得不说,纪建华是懂做生意的:野生菌上市时,他从当地菌农手里收购鲜菌售卖,也会刻意将部分鲜菌加工成干菌,或者将鲜菌冻起来。“鲜菌一年只上市三四个月,之后我就卖干菌或冻菌,一年四季都有生意做。”他笑着说。
靠着不错的生意头脑,加上南华县政府不断加大产业投入力度,特别是自2003年起,当地连续举办野生菌美食文化节,通过“节庆搭台,经贸唱戏”,纪建华家的生意一年好过一年,越来越多来自南华的野生菌被他和其他商户源源不断地售卖到全国各地,成为不少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南华“野生菌王国”的名号也因此越来越响。“每年松茸上市,行情好的话每天能卖两三百公斤,每天销售额超过10万元。”纪建华笑着说。
交易中心内,顾客正选购野生菌。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这两年,南华县按照“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项目”的思路,把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十四五”八大重点产业之首来打造,并提出“打造全国食用菌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建强菌产业百亿综合产业链”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环境更优、设施更齐全的交易市场支撑。于是在国家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下,去年4月,紧挨杭瑞高速公路南华收费站的交易中心开工建设。
新市场设置有电商展示交易区、野生菌人工菌鲜菌零售及加工区、野生菌类标本展示区、菌类预制菜加工销售区、主题美食体验区、主题艺术装置展区、彝绣非物质文化传习馆等。下一步还将建设主题酒店、主题游乐园和大宗商业批发销售区,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南华以特色野生菌为主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经过一年多时间加速建设,今年8月8日,交易中心正式开市,运营21年、见证南华野生菌产业从弱到强的云南南华野生菌交易市场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交易中心内,顾客正选购野生菌。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作为首家搬迁入驻的商户,纪建华7月31日便“乔迁新居”。“政府帮找了工人、货运三轮车,我基本没出力。”他说。
纪建华的新铺面在交易中心二楼,有67平米,是市场最大的。“新市场环境好、面积大,看上去很气派,离高速路口更近,虽然租金比之前贵些,但能接受。”他说,早前老市场里自家商铺面积小,没地方装保鲜库,野生菌存放不方便。搬迁后,他专门花两万多元在新铺面里装了保鲜库,“鲜货可以存放48小时”。
纪建华不仅在交易中心租了铺面,对新市场充满信心的他还投入100多万元,在主题美食体验区租了幢楼房,开了家以野生菌为主题的餐厅,“能同时坐二十多桌。”他笑着说。记者7日见到他时,他正和妻子、厨师商量开业时的菜品。
纪建华的妻子正和其他人商量餐厅的菜品。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在南华,随着野生菌产业持续发展,数以万计像纪建华一样的普通百姓靠菌子过上了好日子。数据显示,在人口刚过20万的南华,每年约有12万人次参与野生菌管理、采摘、收购、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2023年,全县实现野生菌产业综合产值61.7亿元。
面对更大的目标,南华县委政府不敢松懈,当地各级领导干部正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带领全县百姓,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往前推进。
采访当天正值立秋,“靠着大自然的馈赠和党委政府的支持,我们日子越来越好,要感谢这片土地,也要感谢党委政府的扶持,我也会继续努力,把日子过好,让南华野生菌香飘世界。”纪建华动情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9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