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说起包拯,那可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说起狄青,认识的人可能就寥寥无几了。他也是宋朝的名将地位不输卫青霍去病,但是为何这位将领却很少被世人知晓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生活在重文抑武的宋朝,他的光辉已经被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文人掩盖了?今天呢我们就来看一下大英雄狄青的悲剧命运。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从此便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军旅生涯。但此时他仅仅是一名隶属御马直的骑兵,宋仁宗宝元元年,即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
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虽然职位卑微但狄青作战毫不马虎。在战斗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广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并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诸堡皆扼贼要害,狄青每次作战时都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让敌人闻风丧胆。
在4年时间里狄青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在战乱中他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毫不畏惧。在宋夏战争中事情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渐渐成为宋军中的中坚力量,后来狄青的才能得到范仲淹赏识这二人亦师亦友,范仲淹还教导狄青学习《左氏春秋》等史书典籍,熟读兵法的狄青在后来的征战中更是如虎添翼。不久便因为战功卓著被升任西上阁门副使,后又晋升为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后又加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皇佑四年,即公元1052年狄青又被推举为枢密副使,由此可见狄青前半生的军旅生涯还算得上是顺风顺水,要说狄青这一生最光辉的时刻,那就莫过于他平定侬智高叛乱这一仗了,但是也正因为他这一仗打得太漂亮,以至于得胜归来遭到了朝廷文臣的猜忌。与其说是猜忌我到觉得更像是妒忌,那么狄青究竟是怎么取得胜利的呢?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一千年前的宋朝去一探究竟,当时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宋朝统治者十分恐慌几次派兵征讨,结果都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宋军因此士气大跌,谁也不愿意再接手这一块烫手的山芋。而且就当时的情况而言也没人敢再去平乱,就在举国骚动满朝文武惶然无措之际,仅作了不到3个月枢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奋勇,想宋仁宗上书说自己愿意带兵前往平乱,宋仁宗求之不得马上任命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临行前宋仁宗还亲自在垂拱殿为狄青设宴饯行,当时前方战事吃紧宋军连吃败阵军心涣散,更有个别将领如陈曙等心怀私利不以国事为重,竟因害怕狄青抢功劳不顾将令擅自出击,结果自己又没本事导致宋军大败而归死伤惨重。
狄青来到前线分析了前面几场战争失败的原因,鉴于历朝借外兵平叛后患无穷的教训,首先向皇帝建议停止借交趾兵马助战的行动,然后他大刀阔斧整肃军纪严惩违反军纪的人,处死了陈曙等不听号令之人使军威大振士气大增,接着狄青又命令部队按兵不动静待时机,然后从各地调拨囤积了大批的粮草有备无患,而这一切都被侬智高看在眼里他在心理盘算,以为宋军在近期内不会进攻便放松了警惕,而狄青却乘敌不备突然把军队分为先中后三军,自己亲率湘军火速出击攻其不备,一举夺得昆仑关占取了有利地形。
首战首捷无疑是给宋军来了个开门儿红,接着狄青又命令一部分军队从正面进攻,他执掌战旗率领骑兵分为左右两翼,绕到侬智高大军后方给敌军来了个前后夹攻,侬智高军队由于情轻敌陷入宋军的重重包围,最终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就这样被狄青平定了,班师还朝以后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成为了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可谓是功成名就,然而对狄青而言他的悲剧命运才刚刚开始。
宋惩唐末五代武人专政兵变频仍之弊,自开国以来朝廷极力压低武将地位,以绝其觊觎之心把重文抑武作为基本国策,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分割禁军统帅权力,到实行更戍法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直至发展到凡将帅出征要由朝廷授以阵图训令,将帅只能按照阵图训令作战的荒唐地步。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随着狄青官职的升迁,朝廷百官对他的猜忌疑虑也在逐步加深,早在狄青任枢密副使时文官对他的猜忌就已经产生了,御史中丞王举正就认为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执政,本朝所无恐四方轻朝廷这样的担忧层出不穷,右司谏贾黯上书皇帝论奏狄青升官有四不可,御史韩贽等人亦皆附和以至于狄青只得处处小心谨慎,即使在率兵平定侬智高叛乱时朝廷仍旧不放心,以至于在军中安插了眼线监视狄青的行动,到狄青作枢密使时这种疑忌和不安达到了顶点。
臣僚百官纷纷进言不仅始终反对狄青作官,甚至还有人以罢官威胁皇帝免除狄青的职位,就连原来屡屡称颂狄青的庞籍欧阳修等人也纷纷加入例如极力反对任命狄青的阵营,不知道狄青招谁惹谁了竟会遭到这样的对待,狄青自从军以来为大宋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多少次差点命丧敌军之手但从来都是毫无怨言,为表忠心脸上代表地位卑贱的刺青从未去除即使是宋仁宗希望他用药水去除脸上的刺青,他却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
首先想到的仍是鼓舞士气而不是自己做官的尊严,试问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会有不臣之心,但是朝廷却不管你是否忠心他们只管你是否有威胁,只要对朝廷有威胁手中就奔鞥掌握兵权,为了把狄青从朝廷里赶出去文官们也是没少下功夫,官员们上书千言要求皇帝把狄青罢官,然而即使是几千字的文章却找不到一条合理的罪证,最后只能借助一些阴阳五行学说故弄玄虚,说水者阳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也。
今年的大水就是老天爷因为狄青任官而显示的征兆,这样荒诞的原因我着实不敢相信是朝廷大元所说,后来宋仁宗生了一场大病大病初愈又有人上书说,皇上的病虽然好了但是朝廷的威胁尚未消除,于是官员们又把狄青树为对大宋朝廷最大的威胁,在这种猜忌疑虑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谣言纷起,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正长角,有人说狄青的住宅夜有光怪,就连京师发水狄青避家相国寺,也被认为是要夺取王位的行动,种种流言飞语让狄青苦不堪言。
大家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罢黜狄青的官职,他们几乎忘记了是谁与西夏拼死搏杀,是谁临危受命平定了侬智高的叛乱,最终嘉佑元年八月仅作了4年枢密使的狄青被罢官,出知陈州离开了京师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但是即使如此朝廷却仍旧放不下狄青,以至于每个月都要派遣官员到陈州看望狄青,说是看望实则是监视监视他有没有不臣之心,最终狄青出任陈州不到半年就抑郁而终了中年49岁,狄青这位大英雄没有死在敌人的刀枪之下。却死在了他一生守护的大宋人民的口水之下,死在了那些号称一代名臣名相的口诛笔伐之中,狄青死后宋朝再无能征善战的大将可用,以至于到后来面对内外强敌朝廷终无计可施,后来皇帝每每想起狄青都无不感叹惋惜,但是一切都为时已晚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宋朝重文抑武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武将对朝廷内政的干预发展了文官集团,但是同时也造成了文官对武将的歧视,使得宋朝的军事力量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以至于后期没办法与日渐强大的其他政权相抗衡,甚至还造成了许多大将的含冤而死如狄青岳飞等,因此从某方面来讲重文抑武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始终不是长久实施的政策要强还得双,管齐下,不知道你怎么看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4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