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贤相被后人称作“大奸臣”,传说还是包拯的死对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3 13:41:00 来源:戏说三国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这两句经常被广大网友拿来调侃的话,其实用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相当合适。因为在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和演义话本中,许多在历史上声名卓著,广受赞誉的英杰人物,却被描写成品行低劣的奸佞小人,遭到后世唾骂。

宋朝贤相被后人称作“大奸臣”,传说还是包拯的死对头

比如在北宋时期,就有这样一位贤相。为了衬托出包拯的刚正不阿和清正廉洁,他的形象被扭曲成包拯的死对头,还被后世称为“大奸臣”。

内可清正朝纲

这位倒霉的贤相,就是诸多影视作品中刁难包拯的大反派“庞太师”。在古代的文学创作中,所有作品都没指明庞太师的真实姓名。但宋仁宗一朝,姓庞的大臣仅有庞籍一人。所以人们都将庞籍视作庞太师。

宋朝贤相被后人称作“大奸臣”,传说还是包拯的死对头

但实际上,如果要从皇亲国戚中找一个符合庞太师形象的官员,温成皇后的伯父张尧佐更符合要求。首先他是外戚,死后被追封为太傅。其次他并无杰出才能。因此身居淮康节度使、景灵宫使这样的高位后,张尧佐把政务办得一塌糊涂,在一片弹劾声中狼狈下台。

而历史上的庞籍,则和民间故事里的“庞太师”大不相同。庞籍家中世代为官,从小就很有才华。他刚步入仕途时,被授予黄州司理参军的职务。刚走马上任,便展现出超人的智谋,处理起政事来得心应手,深受上司的赏识。

宋朝贤相被后人称作“大奸臣”,传说还是包拯的死对头

仁宗继位那年,庞籍被调任到开封府,经人举荐升任大理寺丞、知襄邑县。后来他又被任命为秀州知州,随即奉诏担任负责纠察百官的殿中侍御史。这个官位品阶低,但常年陪伴在皇帝身边,实际权力很大。只是庞籍的性格太过刚正,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宋真宗死后,宋仁宗继位。章献太后垂帘听政。而章献太后死前却让章惠太后接班理政,不给宋仁宗亲政的机会。当时宋仁宗已经二十三岁了,对于这道遗诏深感不满,就在朝堂上掀起了自己是否应该亲政的辩论。庞籍全力支持宋仁宗亲政,还当着众人的面,把支持垂帘听政准则的《内东门议制》给烧掉了。

宋朝贤相被后人称作“大奸臣”,传说还是包拯的死对头

有了庞籍带头,很多原本态度摇摆不定的大臣,也都纷纷倒向宋仁宗一方。最终宋仁宗成功将军政大权紧握在手里,同时也对庞籍十分信赖。

随后庞籍又上奏,提醒宋仁宗在亲自处理政务时,一定要明辨忠奸,防止大臣们结党营私,遇到问题多听取群臣的意见,不要让朝廷成为宰相的一言堂。

他的这番言行备受满朝文武肯定。在百官的共同努力下,朝政渐渐稳定,朝堂上面的风气也清明了许多。庞籍也因此被大臣们誉为“天子御史”

宋朝贤相被后人称作“大奸臣”,传说还是包拯的死对头

宋仁宗少年得志,初掌大权,难免会感到飘飘然,变得沉迷美色。他的宠妃尚美人曾狐假虎威,派人去开封府传达旨意,免除工人市租。庞籍得知后,全然不怕得罪尚美人,对其干预政事的行为大加斥责。

他不仅把尚美人的手下狠狠打了一顿,还下达诏令:“从今以后宫中传来的命令,不要接受。”

宋朝贤相被后人称作“大奸臣”,传说还是包拯的死对头

外可治军定国

庞籍不光是处理内政的一把好手,在整顿军务方面也相当在行。元昊建立的西夏,是宋朝西南边陲的大敌。而庞籍在治军方面的最大贡献,就源于他出任陕西体量安抚使,和西夏周旋的时期。

为了整肃军纪,让边陲将士们心服口服,他上奏请朝廷诛杀临阵退却的黄德和。刘平在与西夏的战斗中马革裹尸,魂归疆场。对于这位烈士,庞籍又上书朝廷,希望对刘平的子女加以抚恤。

宋朝贤相被后人称作“大奸臣”,传说还是包拯的死对头

军费支出一直都是困扰朝廷的一大问题。为了能够开源节流,庞籍做了两件事。其一是确立了自给自足的军需政策。他发现浑州川一带土地肥沃,又是西夏进攻大宋的必经之路。于是庞籍派遣狄青在桥子谷旁边修建招安砦,多次招募当地的百姓耕种粮食,以充作军粮。

其二便是节省军队的开支。庞籍下令将岁数大或者体魄不太好的士兵转岗去务农。省下来的军费,又投入到民政上面。这样一来,身强力壮的士兵有更多钱粮,作战能力逐步提升。而那些老弱残兵也有了谋生的出路。

宋朝贤相被后人称作“大奸臣”,传说还是包拯的死对头

此外庞籍还盯上了宋仁宗平时的生活费。他上奏朝廷,认为如今天灾严重,皇宫里内管、医官和乐官的日常开销却十分巨大。应该把这部分钱省下来犒赏有功的将士。这样将士们愿意为朝廷卖命,西夏自然可以平定。

在庞籍的努力下,宋军步步为营,逐步吞掉西夏军队的城寨,收复失地,建立起十一座城池。庞籍在边关和西夏对峙多年,屡次凭借智谋识破西夏的诡计。

宋朝贤相被后人称作“大奸臣”,传说还是包拯的死对头

他还设法引起西夏内部的矛盾,让西夏无暇攻打大宋,同时抓住机会休养生息,改善陕西府的经济状况,最终让西夏被迫俯首称臣。

慧眼选拔英才

据史书记载,庞籍治军非常严格,而且对于违法乱纪的军人,惩处手段格外残忍,经常做出砍断士兵的手脚,甚至车裂士兵的事情。这种行为将士兵们收拾得服服帖帖,但也让庞籍自身的名声受到损害,成为后人将他视作谋害忠良的大奸臣的重要原因。

宋朝贤相被后人称作“大奸臣”,传说还是包拯的死对头

但实际上庞籍非但没有谋害忠良,反而慧眼识英,为朝廷培养出一文一武两位栋梁之才。他和司马光的父亲是官场至交,经常去司马光家做客。所以司马光父母过世后,庞籍便将他当作自己的亲儿子进行培养。

后来司马光能从地方上一个小小的判官,两年之内连跳三级,前往京师重地担任大理寺丞,也和庞籍的帮助不无关系。这些事在历史上均有记载。而狄青一直都是辅佐庞籍镇守西夏的猛将。后来壮族首领侬智高发动叛乱,庞籍举荐狄青平乱,还坚持允许他转任,帮助狄青一战成名。

宋朝贤相被后人称作“大奸臣”,传说还是包拯的死对头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庞籍都是个不折不扣的治国栋梁。而且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这一方面不输给后人称颂的包拯。只不过他无论是做言官进谏,还是做武官治军,都得罪了太多的人。后人只记住了他不好的一面,因此他的形象才慢慢扭曲,成为包拯的死对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于那些抹黑庞籍的影视作品,无需过度在意。如果想要了解真正的庞籍,正史中的记载明显更加可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3 18:46:0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贤相庞籍,为何被后世抹黑丑化?
...戏曲以及传统市井小说之中,一直都是以宋代清官包拯的死对头形象出现的。在这里,很多创作者都将庞籍塑造成包拯的死对头,乃是包拯故事之中的大反派之一。但是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之中,并没
2024-01-27 19:26:00
...自评书和电视剧。《三侠五义》说道,那庞太师与包拯是死对头,因为包拯铡了庞太师的儿子,庞昱。包拯铡庞昱这个典故的来源并不是历史,而是原著。而原著并不都是写实的,其中有一些后人的
2023-08-31 21:23:00
唐宋元明清五朝,最厉害的文官分别都是谁?
...珅和纪晓岚)。在剧作家的安排下,他和大贪官和珅成了死对头和欢喜冤家,和珅在他面前总是显得笨手笨脚,经常弄巧成拙,想算计人反遭算计。乾隆皇帝对他又爱又恨、又有点无可奈何。这个人
2023-06-08 15:59:00
哪位贤相事事睚眦必报,孔子后人都中了招
...受赞誉。然而,有一位宰相却异常特殊,他的正直超越了包拯的铁面无私,但在耍奸诡上却不亚于秦桧。这位性格反复无常的人物竟然被誉为一代贤相,他就是王曾。王曾,字孝先,生于宋太宗太平
2024-05-03 19:00:00
包拯:北宋铁面无私,清廉正直的典范
...这些人大多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最熟悉的就是包拯。那时,包拯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如今,包拯已成为北宋名臣,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的无私和正直值得人们敬佩。秦朝建立后,古
2024-04-24 11:00:00
赵鼎亲手提拔秦桧,最后却被秦桧害得绝食而亡
...揖羞秦桧,天涯万里行世人都认为,大奸臣秦桧同岳飞是死对头,最后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其实,仅就这点来说,实实地有些冤枉他了,无论是偏安江南还是杀岳飞,都是皇帝赵构的主
2023-02-03 20:30:00
传言包拯穿的是龙袍?难道他不怕被杀头吗?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龙袍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穿,官员无论官职有多高,他们都不敢穿龙袍,除非一心想造反,否则碰都不会碰一下。可常看电视剧的小伙伴
2022-12-21 11:09
聊聊成就大而名气小的宋仁宗
...包括在神宗朝的许多风云人物,比如司马光和王安石这对死对头,其实早在仁宗朝就已经露出锋芒,而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更是在武功文事上成为一代宗主。仁宗一朝,可谓盛矣。而之所以能够如此
2024-02-28 13:25:00
包拯要亲手铡身边最亲近的人展昭是为何?
...问话,没发现可疑的就放了。庞太师得知后,认为抓住了死对头包拯的把柄,向皇帝告状包拯纵容下人释放盗珠贼。皇帝听从庞太师的话,给了王干一块金牌,让展昭以聂家性命相逼岳天仇,逼他交
2023-01-20 22: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