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贤相庞籍,为何被后世抹黑丑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7 19:26:00 来源:戏说三国

宋代被曲解的臣子,可谓是数不胜数,很多以历史名人为原型的作品被创作出来,但为了迎合观众,创作过程之中逐渐发生了改变。

庞籍便是其中之一,这位宋代名相,到了书中却成为危害朝堂的奸臣,这究竟是为何呢?

宋朝贤相庞籍,为何被后世抹黑丑化?

奸臣形象

庞籍的形象其实很少单独出现,其在民间戏曲以及传统市井小说之中,一直都是以宋代清官包拯的死对头形象出现的。

在这里,很多创作者都将庞籍塑造成包拯的死对头,乃是包拯故事之中的大反派之一。

但是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之中,并没有哪一部作品指明庞太师乃是庞籍,因为书中的称呼,都是庞太师,后人之所以认为是庞籍,仅仅是因为其姓庞罢了。

而宋仁宗时期出名的庞姓臣子也仅有庞籍一人,因而便笼统地将庞籍看作庞太师。

如果要说庞太师的具体形象,对宋仁宗时期的官员,尤其是皇亲国戚考察,极有可能是张尧佐。

宋朝贤相庞籍,为何被后世抹黑丑化?

张尧佐乃是宋仁宗温成皇后的伯父,并且在去世之后也被追赠为了太师,张尧佐的名声在宋仁宗时期一直都不太好,甚至受到了很多人的排斥和弹劾。

张尧佐因为是外戚,因此受到了宋仁宗的任用,虽有小才,却无大能,为小官,尚且能够有着不错的表现,一旦身居高位,便飘飘然了。

当时张尧佐身居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地位尊贵,然而处理政务却一塌糊涂,最终在百官的弹劾之下,被逼无奈选择了卸任。

其中弹劾张尧佐的便有包拯,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在日后塑造包拯的故事时,选择塑造了一个无法无天的庞太师形象,其很有可能是按照张尧佐塑造的,而非是宰相庞籍。

那么庞籍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宋仁宗一代宰相先后十五人,能够位居此位者,莫不是才华卓绝之人,庞籍也不例外,出身官宦世家的庞籍,在官场的成就非常显著。

宋朝贤相庞籍,为何被后世抹黑丑化?

文武从容——庞籍

庞籍,虽为宰相,但却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不仅在朝堂之中高居宰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军中的声望也是颇高。

司马光在称赞庞籍的时候,更是直接将其和诸葛亮、谢安等文武双全之名士相提并论。

和一般官员不同,庞籍乃是世代官宦,从其祖父一代,便在朝中为官,因而在这种生活环境之下,庞籍也是被教育得非常好。

宋朝一代便崇文抑武,但是庞籍的父亲却将其培养成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最终庞籍在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便被授予了司理参军之职,负责刑狱之事。

宋朝贤相庞籍,为何被后世抹黑丑化?

这也锻炼了庞籍的为人处世态度,庞籍足智多谋,处事干练,深得百姓认可,升迁之路可谓是顺风顺水。

逐渐由地方被调任到了京城,担任了刑部详覆官,对于官员来说,在地方为官永远只能徘徊于地方,只有来到政治中心,京城才有可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地方为官,政绩好坏,全凭上司一句话,但是在中央,一旦被皇帝注意到,那么扶摇直上,便指日可待。

事实也确实如此,来到京城的庞籍,兢兢业业,凭借自己出色的才能,受到了宋仁宗的认可,被任命为了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一职。

在宋代虽然只是正七品,但却是一个位低权重的官职,并且也是一个亲近皇帝的职位。

在朝会之时,能够立于百官之前,纠察百官之过错,庞籍刚正不阿,在这个位子上得罪了不少人,但却受到了宋仁宗的认可。

宋朝贤相庞籍,为何被后世抹黑丑化?

在庆历元年被任命为了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兼任鄜延都总管、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

负责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御,当时西夏和宋王朝战争不断,西北地区的情势较为严峻。

在庞籍的主持之下,西北地区的军事状况,有所缓解,受到了宋仁宗的嘉奖,那么为何庞籍会被塑造成一个奸臣的形象呢?其实和庞籍晚期的治军之法有着关系。

严格治军,遭人诟病

早年庞籍的名声其实非常不错,凡是为官之地的百姓,对其都是赞赏有加,然而庞籍在治军之时却没有了往日的好名声。

范仲淹,韩琦等人都是宋代著名的儒将,在治军之上有着突出的特点,西北防线便是在范仲淹和韩琦的合力打造之下形成的。

宋朝贤相庞籍,为何被后世抹黑丑化?

范仲淹等人的治军更像是他们为官一样,较为温和,符合他们的儒将身份,然而庞籍却并非如此,治国之上较为温和,但是治军却严格的令人害怕。

庞籍乃是刑法人员出身,熟知律令,因而在军中执法的时候也比其他人严格,庞籍执法严格,对于违法犯罪的军人从不手软,惩处手段十分残忍。

鞭挞、杖责都是轻的,一般来说,军中惩罚也不过是轻微体罚,但是庞籍却经常做出砍断士卒手臂腿脚,甚至车裂士兵的行为,当时的庞籍在军中名声之恶,令人胆寒。

很长时期,凡是庞籍统军,其下士兵都服服帖帖,丝毫不敢造次,但是这种行为呢,也使得庞籍的名声受损,百姓和士兵都认为他是一个残暴的官员,使得庞籍的声望日渐下降。

到了后世之时,后人对于庞籍的认识也更加狭隘,对于他的贡献丝毫不知,对于其治军之事却牢牢记住,因而对庞籍的态度要较为恶劣,最终形成了这种错误的认知。

宋朝贤相庞籍,为何被后世抹黑丑化?

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庞籍治军严格,也是其为人处世的一大特点,这和其步入仕途职业有关,最初庞籍负责刑法典狱,处事严格。

这种风范也影响到了他的治军方法之上,因而面对士卒,也是十分严格。

当然这种行为有利也有弊,利的方面,是使得军队战斗力得以增强;弊端就是损害了庞籍的名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贤相被后人称作“大奸臣”,传说还是包拯的死对头
...的文学创作中,所有作品都没指明庞太师的真实姓名。但宋仁宗一朝,姓庞的大臣仅有庞籍一人。所以人们都将庞籍视作庞太师。但实际上,如果要从皇亲国戚中找一个符合庞太师形象的官员,温成
2023-07-03 13:41:00
宋仁宗手下究竟有多少贤臣能士
...。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仁宗时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四岁父亲就去世,在母亲郑氏的辅导下,用荻秆在沙地上学习、写字以启蒙,终究习得一身学问,在仁宗天圣
2024-05-27 20:51:00
13岁即位,将宋朝国力推向巅峰的皇帝是谁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
2023-01-14 12:06:00
庞籍:北宋的忠心重臣,功高盖世却被抹黑丑化几百年
...。这一系列战功,使还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庞籍声名远扬。宋仁宗十分欣赏他的才华,数次致书问计,让他坚守西北。庆历五年,庞籍终于功成身退,升迁中央,担任参知政事,负责牵头军国大计。两
2023-12-02 08:11:00
聊聊成就大而名气小的宋仁宗
宋仁宗在中国历史上属于那种成就大而名气小的皇帝。为何这么说?宋仁宗在位期间,可以说国家太平,百姓安康,并且涌现出无数的名臣贤相,比如包拯,比如文彦博,包括在神宗朝的许多风云人物,
2024-02-28 13:25:00
北宋宰相庞籍的故事
...“狸猫换太子”的那位。宋真宗病逝后,刘娥大权独揽,宋仁宗没啥实权,很憋屈。刘娥人很好,“狸猫换太子”之事也没有,但她垂帘听政,宋仁宗形同虚设。刘娥病危时,下旨让太妃杨氏(章惠
2023-08-20 16:49:00
...展开激烈的辩论。不过,如果要评选最仁慈的皇帝,相信宋仁宗会是许多人都认可的答案。作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仁宗以宽仁著称,因此尽管其在位期间并没有太多功绩,但仍然为人津津
2023-11-02 20:36:00
虞云国:为何是“柔弱游移”的宋仁宗,缔造了大宋盛世?
在宋朝三百年的国祚中,宋仁宗时期无疑是一抹亮色。范仲淹、包拯、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王安石、柳永、张载、周敦颐……一系列的名人都成长或活跃于仁宗时期。这一时期名臣辈出,除却军事,
2024-12-03 09:40:00
刘娥皇后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后,培养了千古第一仁君
...去世前曾留遗诏,封刘娥为皇太后,传位给11岁的赵祯(宋仁宗),由于皇帝年龄太小,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刘娥由此成了宋朝第一个太后垂帘听政的先河。刘娥一共垂帘听政11年,
2023-10-10 05: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