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市区一体强担当 开放合作求实效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5-10 03:3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柯城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卢赛龙

市委八届六次全会释放了大抓科技创新的衢州信号,展现了“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衢州担当,提供了加快发展地区抓科技创新的衢州路径。我深感责任重大,必须主动作为,立足主城区实际,找到突破性抓手,打造标志性成果,推动全会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市区融合,用好平台“能量”。紧贴高能级科创平台,与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研院合作,成立智能光电产业研发中心,推动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浙工大柯城产业发展研究院、余杭“科创飞地”、数字农业科创园能级,创建浙工大技术转移中心柯城分中心。发挥省市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创新站等作用,推进村播基地创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实达实创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迈上新台阶。

研用聚合,增强企业“技量”。紧盯头部企业、头部研发机构、头部技术团队,引进高科技项目,推动光电产业高端化。围绕企业需求,实施揭榜领办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承担省级“尖兵”“领雁”重点研发项目。推进新一轮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打造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高R&D投入强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支持金沃精工、鲟龙科技等企业和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新突破。

引育结合,汇聚人才“智量”。落实“三支队伍”建设要求,大力引进青年博士等创新型人才团队,推动科创平台和企业人才双向互聘。大力引育科技型企业家,开展柯商企业家成长行动,推动青蓝接力和“双传承”。大力培养高素养劳动者,寻找乡村能工巧匠,构建“1+5+N”零工市场共富体系,壮大光电(半导体)产业技能人才、数字农业人才、村播人才、企业经管人才等队伍,探索更大力度的企业人才自主评价机制,释放新活力。

体系整合,提升服务“质量”。落实人才科创政策,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用好“企呼我应”平台、“才呼我为”专线,发挥“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亲清·直通”、科技联络官、“三城”科技联席会等机制,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开展科技领域评选表彰,结合人才月、科技周等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浓厚新风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0 05: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配套政策,赋予浙大衢州“两院”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开放创新更大自主权,营造了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开放合作的创新氛围。有数据可以佐证——每年提供1000万元科研经费,由浙大衢州
2023-06-27 01:14:00
市校共建战略平台“衢州模式”获好评 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走进衢州
...端窦皓4月21日,浙江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开放日暨四省边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启动会在衢州举行。本次活动是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双百千万”专项活动之一,围绕四省边际人才
2023-04-23 16:44:00
提质增优拓展“朋友圈” 杭州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飞地’的带动下,衢州正以‘高铁速度’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衢州海创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能够“工作生活在杭州、创业贡献为衢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2016年4月开园的衢州海
2023-07-07 07:10:00
...层次人才,打好科研管理、人才引培、考核评价等“三位一体”的政策“组合拳”。柔性引进特聘教授、特聘杰青团队和产业导师,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创新团队、科技特派员等人才队伍
2024-05-24 01:34:00
“四轮”驱动创新发展
...策,近年来,我市科技支出增幅快速上升。同时坚持市域一体,构建全市“一县一研究院”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已成立7家县区级研究院。市本级重点支持衢州学院申硕、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双高”
2024-05-08 03:58:00
...高校里第一家中试实验实训基地等平台,均对产业链企业开放共享,吸引大批四省边际的相关企业前来寻求合作。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建好、用好中试基地是关键。走进浙大衢州
2023-06-26 05:47:00
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代表委员热议:创新浙江,如何实现新突破
...放人才活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进一步坚定了浙江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
2025-03-06 12:33:00
...,联想四省边际云芯智谷项目总投资约55亿元,规划建设一体两翼三中心四基地,落地一批数字经济服务业、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浙江国开(衢州)科创城项目总投资52亿元,一期规划打造数
2023-09-26 05:09:00
我市省级众创空间达18家
...、仓储物流、生产生活配套、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管理为一体的制造业集聚平台,是以智能装备、轻工时尚及相关配套产业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产业智慧园区。园区入驻企业18家,15家已正式
2024-02-06 00:4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