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部外科、麻醉科应用电磁导航系统联合电子胸腔镜及荧光染色技术,为一名35岁的年轻患者进行术前肺结节病灶荧光染色精准定位,随后立即进行左下肺前基底段切除术,切除肺结节。这项新技术具有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天数以及降低住院费用等优点,让患者受益。这是该项技术在广西的首次运用。
据悉,患者小韦(化名)在一个月前无意间体检时发现左肺下叶结节,CT报告结果显示结节直径10毫米。患者左肺的肺部结节虽然为肺小结节,但其肺部病变不排除早期肺癌的可能性。接诊的胸部外科卢强昌副主任医师结合病史、影像学报告以及多年的临床经验,作出判断。有了明确的手术指征,患者很快接受住院治疗。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部外科温昭科主任医师团队反复查阅胸部CT影像,发现患者的肺部结节位于外周,比较靠近胸壁,但是常规的胸部CT引导下肺结节术前穿刺定位风险较大,容易导致出血或出现气胸的可能。与此同时,患者在穿刺定位过程中会受到CT辐射的影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胸膜反应及疼痛感。
在与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多学科会诊后,医疗团队认为患者符合应用电磁导航系统引导下对肺结节精准定位切除病灶的指征。
术前,医生将患者的CT三维数据(DICOM格式)导入电磁导航系统,生成了肺部三维图像,短时间内生成术前仿真内窥、手术报告及建议、三维支气管树等相关数据,为手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确认术前规划的手术方案后,主刀医生运用电磁导航系统操作支气管镜,成功将定位导线推进至病灶附近,并通过导管注射吲哚箐绿对定位点进行染色标记。
手术开始后,在切口仅2.5厘米的单孔胸腔镜视野下,患者的左下肺被清晰地显示出所标注的荧光染色区域,温昭科娴熟地操控超声刀,将术前精准定位病灶所在的左下肺前基底段区域完整切除,整个手术过程出血不到10毫升。
此次手术既达到精准切除病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正常肺组织,保护其呼吸功能。术后首日,患者便可下床正常活动,并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流程,几天后便痊愈出院。(张琛 罗怡晨 欧乾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8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