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通过医疗故事,讲述医学知识
我是心血管内科医生亮哥
我把今天收的3位患者情况,如实的分享出来,希望对您会有帮助。
对于心内科医生来说,这一天只收了3个患者,真的感觉很轻松了,平素里每个白班收个7-8个患者是常有的事。所以今天有精力在下班之后还能写科普。
废话不多说,开门见山吧
第一位患者是一位64岁的叔叔,他是因为什么来住院的呢?
起初我得到的回答是:因为颈部和左肩部疼痛入院,而且颈部疼痛和头部转动、低头相关。

听到这位叔叔的回答,我第一判断就是这是颈椎病啊,如果是因为这个来住院的话,不应该住到我们心内科的啊。
随后我阐述了我的观点,如果单纯是因为这个症状来住院的话建议他去骨科看看。
当听到我的建议后,这位叔叔又说自己原来有心脏病,这次住院就是想复查复查。
作为医生有的时候真有些哭笑不得,来住院了却说不出自己哪里难受,为什么要来住院,是自己不会描述,还是本来就没有什么不舒服把住院当成了体检呢?
在我的再次追问下,这位叔叔才终于说出自己有些头晕,经常会犯困,周身无力,而不存在言语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同时一再强调,想做个全身检查。
随后我查阅了他原来的住院资料,2年前做过冠脉CTA

冠脉CTA提示前降支中段75%狭窄,右冠75%,回旋支50%,他一直吃着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近2年并没有明显的胸痛、胸闷症状,本次想复查冠脉CTA。
想复查无非是想看看血管狭窄是否有进展,但是冠脉CTA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的精准程度不是很高,像这种狭窄即使复查冠脉CTA如果狭窄严重了还是要进一步查冠脉造影。
因此我给他的建议是如果真的想明确冠脉情况,还是查冠脉造影更直接。这2年心脏没有明显的不适,可以继续吃药也可以,不一定非要查冠脉CTA。
我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也只好遵照患者本人的意见开了冠脉CTA检查。

而对于头晕,原本有高血压的他并没有在头晕的时候监测血压,所以头晕是否和高血压有关,一时也无法判断。并不是所有头晕都和高血压有关,建议大家如果怀疑头晕和高血压有关,在头晕的时候要测测血压是否增高,如果头晕的时候血压明显升高,头晕缓解后血压正常,则考虑头晕和高血压相关。
而对于是进行冠脉CTA检查或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是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相关辅助检查,通过仔细的分析,给出的专业的建议。
我们之前也总会遇到有心绞痛比较典型的患者,建议直接进行冠脉造影,可是患者却不认可,选择了冠脉CTA检查,结果冠脉CTA结果回来后,冠脉严重狭窄,甚至有的冠脉已经闭塞了,最后还是要进行冠脉造影。
这多此一举的冠脉CTA,不仅仅是让你多花了钱,最主要的是白白多遭受了一次辐射,而一次冠脉CTA的辐射剂量据记载相当于进行600多张X光的辐射量。多注射一次造影剂,不仅仅存在过敏的风险,还有可能造成造影剂肾病。

第二位患者是72岁的一位阿姨,不过看模样有些年轻,似乎60多岁的样子。
主要症状是胸闷、气短有10多天了,和活动有相关性,快走或者劳累后即有不适感。
当我问到她之前是否有过这种情况,阿姨回答说有。
而我再次问有多长时间的时候,得到回答很长时间了。
这也是让医生很头痛的回答,医生问多长时间是想得到确切的病史,以便有更精确的诊断。
这个时间可以是3年5年,3个月5个月,可以是几天,几十天,应该更具体一些。
有些人总觉得医生问东问西,特别的烦。却不想想医生问的详细就是为了更好的做出诊断,精准用药。
根据这位阿姨的描述,我判断她是心绞痛发作,当我见到她的心电图的时候,更加证实了我的判断。
这是一份下壁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甚至我怀疑这位阿姨是否近期出现了下壁心梗。

所以我建议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当我陈述完意见后,患者家属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是一名村医。
他也担心老伴儿出现心梗,至于是不是心梗他无法做出判。而是否行冠脉造影检查,他还要和儿女商议后决定。

第三位患者是一位63岁的阿姨,是本院一位医生的亲戚,经他介绍过来看病的。
2年前也在我们科住过院,并进行过冠脉造影检查,当时冠脉情况是第一钝缘支60%(一个相对不太重要的冠脉),这次主要是心烦,失眠,有些气短来住院的,这10天来,活动后也没有明显的不适。
查了心电图,没有发现问题,目前我考虑是失眠导致的心情烦躁,应该和冠脉狭窄关系不大,问了问夜间有打呼噜的情况,而没有夜间憋醒的情况,所以计划明天请睡眠障碍科会诊。
有一部分患者冠脉是存在狭窄,但并不是意味着有心脏的不适症状就一定是心绞痛,一旦有问题,还是建议找专科医生帮忙诊治。
作为患者清楚、细致的描述出自己的不舒服,带好既往的诊查资料交给医生就好了,至于诊断还是交给医生。要相信科学,别盲目相信自己的感觉。
真实的医疗案例,医生真诚的现身说法,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2 09: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