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 在习水桑木镇的群山之间,一片500亩的果园正迎来最热闹的时节。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红得发亮的李子,果皮上标志性的“红皮”如同天然的印章,宣告着它们的独特身份——云南李子“半边红”。而这片果园的主人,是一位来自四川的汉子——刘在君。
2020年,当刘在君带着300多万元积蓄来到桑木镇时,不少人都替他捏了把汗。放着熟悉的四川不待,跑到贵州的大山里种李子,还是从云南引进的品种,这步棋走得未免太“险”。但刘在君心里有本清晰的账,桑木镇的海拔、土壤酸碱度和昼夜温差,简直是为“半边红”量身打造的生长乐园;而自己多年在水果行业摸爬滚打的经验,让他坚信这个品种能闯出一片天。
接下来的五年,成了刘在君与土地较劲的日子。从最初的选苗定植,到搭建滴灌系统,再到摸索出适合当地的施肥、疏果技巧,他几乎把家安在了果园里。“这李子金贵得很,既怕旱又怕涝,病虫害防治更是半点马虎不得。”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辛,刘在君的眼角泛起笑意,“去年遭遇冰雹,我心疼得几宿没合眼,硬是带着工人一棵棵抢救,总算保住了大半收成。”
如今,当初的幼苗已长成茂密的果树,枝头沉甸甸的果实印证着他的坚持。掰开薄薄的果皮,琥珀色的果肉泛着晶莹的光泽,咬一口下去,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脆嫩的口感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果酸,让人回味无穷。“今年还没有达到盛果期,但产量已经能达到30万斤左右,等到明后年盛果期,产量就能达到100多万斤,产值翻几番一点问题没有。”刘在君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更让人惊叹的是这颗李子的“身价”——专供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市场售价为每斤16元。清晨,果农们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李子摘下,经过分拣、包装后,直接装上冷链车。不到48小时,这些带着贵州山野气息的李子,就出现在了大城市的超市货架和水果摊上,成了消费者争相抢购的绿色商品。
“现在销路已经打开,在广州市场反响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发一车货过去,大概有3万斤。”在刘在君看来,高价的背后是过硬的品质,全程生态种植,不使用催熟剂和膨大剂,每一颗李子都要经过严格筛选才能出厂,这样才能使消费者“买账”。
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仅让刘在君对果园的未来信心满满,更让周边农户的日子有了奔头,个个干劲十足。正在分拣李子的村民陈贵群算起了收入账:“每到李子成熟的季节,我都要帮忙寻找五六十名工人来帮忙,每天每人能挣100元,采摘持续一个月,看着漫山的‘红果果’变成‘金果果’,乡亲们也跟着乐开了花。”
从四川到贵州,从云南引种的一颗种子到满树繁华,刘在君用五年时间书写了一个关于坚持与创新的故事。这颗跨越千里的“半边红”,不仅串联起四川的创业智慧、云南的优质品种与贵州的生态优势,更沿着冷链物流的脉络,一路甜到广州等北上广深城市的果盘里,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结出了跨越山海的甜蜜果实。(张川 胡倩 王玺)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 信 姚 腾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30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