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都说杨炯出身寒门,大家看看,这样的家族算寒门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5-11 15:0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头条创作挑战赛#

PART/

02

初唐四杰之杨炯

都说杨炯出身寒门,大家看看,这样的家族算寒门吗?

01

初唐四杰里面,杨炯是最没有存在感的。

他既没有留下如王勃《滕王阁序》一般的千古文章,也没有卢照邻尝遍人间五辛的悲苦,更不会有骆宾王揭竿而起的义举。

当然,他也是四杰当中唯一一个没有坐过牢的。

相比其他三位,他这一生可以说是波澜不兴、乏善可陈。

可四杰里面,却只有他离奇的享受后世香火。据《龙游县志》载,浙江省衢州市原盈川故址现为盈川村,村边建有杨公祠一座,也称城隍庙,内有杨炯塑像,千百年来香火不绝。且每年的六月初一,当地的老百姓都要举行“杨炯出巡”祭祀仪式,代代延续。

这一切都源自一个传说,据传公元695年,衢州大旱,无论老百姓如何求神拜佛都无解。时任盈川县令的杨炯心急如焚,于当年农历七月初九仰天长叹,“吾无力救盈川百姓于水火,枉哉焉。”然后为了求拜甘霖,纵身跳入盈川潭,以身殉职。顷刻间,便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旱情解除。当地百姓感念其恩泽,为其建祠塑像,尊为城隍,长年祭拜,并于每年六月初一,请出杨炯塑像,摆出仪仗、鸣锣开道,巡游村庄。

这故事漏洞百出,姑且看之。

有可能是杨炯为官真当爱民如子,而引至老百姓真诚怀念。也有可能是杨炯死后文名日盛,当地的乡绅为了振兴乡闾文化而借其名兴建杨公祠。

实际上杨炯的为官口碑素有争议,据《旧唐书?杨炯传》记载:

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搒杀之。又所居府舍,多进士亭台,皆书榜额,为之美名,大为远近所笑。

《旧唐书》里那个草菅人命的杨县令和老百姓口中爱民如子的杨盈川,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人。时光久远,历史总是有太多的欲盖弥彰和穿凿附会,探究真相其实毫无意义。我们但知有个叫杨炯的天才,曾经于1300多年前,为龙游一县之令,自此与“盈川”同在即可。

02

后世许多文章都说杨炯出身寒门,实则不然。

杨炯在给他伯父写的墓志铭《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里有语:

杨氏之先,其来尚矣。在皇为皇轩,在帝为帝喾,在王为周武,在霸为晋文,此之谓不朽。西京为丞相,东汉为司徒,魏室为九卿,晋朝为八座,此之谓世禄。

如果他们这一脉系出弘农杨氏正典,倒也不算夸张。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在北朝至隋唐之际,活动比较频繁的弘农杨氏主要有五支,全部源出自东汉杨震。杨震是东汉名臣,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早年无心仕途,到五十岁时才成为地方公务员。

杨震在历史上留下美名是因为他的正直,据说他在荆州太守时,有一回路过昌邑县,县长王密是他举荐的茂才。为了感谢杨震的提携之恩,王密深夜送来十斤黄金。杨震不肯收,王密劝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却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人品简直无可挑剔。

在二十年间杨震一路从地方的太守做到中央的太尉,最终害死他的也是他的正直。杨震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被中常侍樊丰等人忌恨。延光三年(124年),他们终于抓到机会弹劾这个眼中钉,被杨震管东管西早就不耐烦的安帝就顺势将他遣返回乡,杨震为表心志在返乡途中饮鸩自尽。

杨震的子孙比较有出息,好几个都官至太尉,不过最出名的还是那个被曹操杀掉的杨修,他是杨震的玄孙。

03

到唐朝时,弘农杨氏这一系已经子生孙、孙生子,发展为一方大族。

当然,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时局动荡,世家子孙多有流离。像隋文帝杨坚这一支,就自称源出自杨震大儿子杨牧。他的四世祖杨元寿被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后来在北魏政权分裂之时,他的父亲杨忠跟着宇文泰干革命,因功被赐姓普六茹。后面的剧本大家都耳熟能详,杨震的十四世孙杨坚抓住时代的机遇登上权利的巅峰,弘农杨氏门第愈炽。

至于杨炯家族这一支,从谱系上看也是出于杨牧,但隋唐之时,以杨氏、李氏皇族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大有伪造谱系的嫌疑,看似显赫的族谱中都有许多的细节根本经不起推敲。在北方战乱的掩护下,世系传承扑朔迷离亦可断章取义。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杨炯远祖在北朝时,与隋朝皇室有渊源,但关系比较遥远。

杨炯家族能在唐王朝立足靠的恰恰不是家世而是军功。

杨炯远祖杨赞在隋朝时为辅国将军、河东公,曾祖杨初在隋时为宗正卿、华山公,是他们这一支比较关键的人物。杨初子息昌盛,儿子们壮年时正逢隋唐政局剧变,几个儿子卷入其中并建功立业。

一子杨善会以节义著称于隋末,被窦建德所杀;一子杨安归唐时被王世充所杀;一子杨大宝以龙门令殉职。一门三烈士,朝廷不表示表示都说不过去了。

因而,杨初在唐立国之初就被封为左光禄大夫、华山郡开国公、食邑本乡二千五百户。

可以说,杨炯家族就是典型的关陇军事贵族家庭。

为这个家族延续荣耀的是他的两个伯父,尤其是官至常州刺史、侍御史的杨德裔,更可以说是他们家族的领军人物,一力奠定了这个家族传承的方向和脉络。杨德裔以父荫自太子左千牛备身出仕,一路从县令做到刺史,也算是勋贵子弟里面比较有出息的了。另一个伯父杨德干更厉害,干过四个州的刺史,可惜儿子不靠谱,跟着徐敬业造反,兵败后父子两个都被判斩。好在朝廷比较宽容,没有株三族,要不然天才杨炯也小命不保。

你们说,这样的家族能说是寒门吗?

都说杨炯出身寒门,大家看看,这样的家族算寒门吗?

上一篇:

初唐四杰中他最没名气,却是国家认证的实名制神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小兵砍下项羽大腿,被刘邦封侯!800年后子孙称帝,被后人景仰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有许多家族因偶然的事件而崛起,而杨氏家族的传奇始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兵杨喜。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的垓下之战中,杨喜因斩获项羽遗骸,获得刘邦封侯,从此开
2024-09-08 10:31:00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吉的言行举止来看,杨坚外一家,不仅不是名门望族,连寒门庶族都称不上。如果杨坚家族真的属于弘农杨氏,不可能与这样的家族结亲。 弘农杨氏是什么样的家族?弘农(今陕西省华阴市)是
2024-06-19 20:00:00
《荐官记》:小剧种的时代表达
...赤诚进京求官,路遇中常侍樊丰,求其举荐为官,因出身寒门无钱孝敬樊丰,求官遭拒。太尉杨震 目睹王密求官遭拒经过,看罢王密的治国条陈,觉得此人乃治国贤才,随即荐其为官,任昌邑县令
2025-03-18 09:18:00
石头城里的清白誓言
...第,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直白地将“四知”典故与杨氏家族的历史荣耀相连,时刻提醒着后人清廉立身的根本。院内一汪“清水养廉池”,以“水以清为贵,人以廉为尊”的朴素哲理,将抽象的廉
2025-09-26 20:47:00
隋朝皇室不是真正的弘农杨氏,而是来自山东的寒族
...这样的名门来说,婚姻必须要门当户对,绝不允许与那些寒门通婚。可是,杨忠的老婆,也就是隋文帝的母亲却来自贫寒之家。杨忠的老婆名叫吕苦桃,来自山东济南一带,就连《隋书》都承认“其
2023-08-27 10:52:00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跟三国杨修有何关系
...杨彪,就是杨修的父亲。如果杨修没有早逝,说不定这个家族的传奇还能延续下去。杨家的四知三不疑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做官的水准,可惜能做到或看透这些的并不多。
2024-02-09 08:51:00
弘农杨氏从西汉丞相杨敞到南宋杨家将,历经900余年不衰
...的故事真是耳熟能详。杨震,出自中国古代一个传奇的大家族——弘农杨氏。弘农杨氏,是杨姓的郡望之一,始自西汉丞相杨敞。杨敞玄孙杨震东汉光武帝时官居太尉,人送称号“关西孔子”。“四
2023-01-28 16:47:00
聊聊一个影响延续数个世纪的古老家族
...惊奇。我们今天来聊一聊,一个影响延续数个世纪的古老家族。这个家族的起源要从项羽之死说起。刘邦为了激励全军,发布命令道:“杀项羽者封万户侯”。如不是刘邦不能封王,否则我估计会改
2023-05-13 21:03:00
壹点笔墨|《荐官记》:看小戏种如何唱响共情大戏
...好奇又疑虑的心情去看这部戏的。《荐官记》取材于东汉杨震“四知”拒金典故,《后汉书》中仅两句对话,不足百字篇幅,如何能撑起一部大型剧目?东路梆子也叫“山东吼”“东路讴”,“非遗
2025-10-16 20: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
为何说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这个展览带你追溯“殷商之源”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殷商文化起源于河南商丘,兴盛于河南安阳。从1936年河南省古迹研究会李景聃一行为寻找商文化的起源来到商丘考古调查以来
2025-10-28 13:01:00
东南网10月2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纪念日。当日,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播出4集纪录片《追光》
2025-10-28 10:18:00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10月24日,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培训活动——“学四书五经
2025-10-27 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