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都说杨炯出身寒门,大家看看,这样的家族算寒门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5-11 15:0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头条创作挑战赛#

PART/

02

初唐四杰之杨炯

都说杨炯出身寒门,大家看看,这样的家族算寒门吗?

01

初唐四杰里面,杨炯是最没有存在感的。

他既没有留下如王勃《滕王阁序》一般的千古文章,也没有卢照邻尝遍人间五辛的悲苦,更不会有骆宾王揭竿而起的义举。

当然,他也是四杰当中唯一一个没有坐过牢的。

相比其他三位,他这一生可以说是波澜不兴、乏善可陈。

可四杰里面,却只有他离奇的享受后世香火。据《龙游县志》载,浙江省衢州市原盈川故址现为盈川村,村边建有杨公祠一座,也称城隍庙,内有杨炯塑像,千百年来香火不绝。且每年的六月初一,当地的老百姓都要举行“杨炯出巡”祭祀仪式,代代延续。

这一切都源自一个传说,据传公元695年,衢州大旱,无论老百姓如何求神拜佛都无解。时任盈川县令的杨炯心急如焚,于当年农历七月初九仰天长叹,“吾无力救盈川百姓于水火,枉哉焉。”然后为了求拜甘霖,纵身跳入盈川潭,以身殉职。顷刻间,便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旱情解除。当地百姓感念其恩泽,为其建祠塑像,尊为城隍,长年祭拜,并于每年六月初一,请出杨炯塑像,摆出仪仗、鸣锣开道,巡游村庄。

这故事漏洞百出,姑且看之。

有可能是杨炯为官真当爱民如子,而引至老百姓真诚怀念。也有可能是杨炯死后文名日盛,当地的乡绅为了振兴乡闾文化而借其名兴建杨公祠。

实际上杨炯的为官口碑素有争议,据《旧唐书?杨炯传》记载:

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搒杀之。又所居府舍,多进士亭台,皆书榜额,为之美名,大为远近所笑。

《旧唐书》里那个草菅人命的杨县令和老百姓口中爱民如子的杨盈川,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人。时光久远,历史总是有太多的欲盖弥彰和穿凿附会,探究真相其实毫无意义。我们但知有个叫杨炯的天才,曾经于1300多年前,为龙游一县之令,自此与“盈川”同在即可。

02

后世许多文章都说杨炯出身寒门,实则不然。

杨炯在给他伯父写的墓志铭《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里有语:

杨氏之先,其来尚矣。在皇为皇轩,在帝为帝喾,在王为周武,在霸为晋文,此之谓不朽。西京为丞相,东汉为司徒,魏室为九卿,晋朝为八座,此之谓世禄。

如果他们这一脉系出弘农杨氏正典,倒也不算夸张。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在北朝至隋唐之际,活动比较频繁的弘农杨氏主要有五支,全部源出自东汉杨震。杨震是东汉名臣,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早年无心仕途,到五十岁时才成为地方公务员。

杨震在历史上留下美名是因为他的正直,据说他在荆州太守时,有一回路过昌邑县,县长王密是他举荐的茂才。为了感谢杨震的提携之恩,王密深夜送来十斤黄金。杨震不肯收,王密劝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却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人品简直无可挑剔。

在二十年间杨震一路从地方的太守做到中央的太尉,最终害死他的也是他的正直。杨震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被中常侍樊丰等人忌恨。延光三年(124年),他们终于抓到机会弹劾这个眼中钉,被杨震管东管西早就不耐烦的安帝就顺势将他遣返回乡,杨震为表心志在返乡途中饮鸩自尽。

杨震的子孙比较有出息,好几个都官至太尉,不过最出名的还是那个被曹操杀掉的杨修,他是杨震的玄孙。

03

到唐朝时,弘农杨氏这一系已经子生孙、孙生子,发展为一方大族。

当然,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时局动荡,世家子孙多有流离。像隋文帝杨坚这一支,就自称源出自杨震大儿子杨牧。他的四世祖杨元寿被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后来在北魏政权分裂之时,他的父亲杨忠跟着宇文泰干革命,因功被赐姓普六茹。后面的剧本大家都耳熟能详,杨震的十四世孙杨坚抓住时代的机遇登上权利的巅峰,弘农杨氏门第愈炽。

至于杨炯家族这一支,从谱系上看也是出于杨牧,但隋唐之时,以杨氏、李氏皇族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大有伪造谱系的嫌疑,看似显赫的族谱中都有许多的细节根本经不起推敲。在北方战乱的掩护下,世系传承扑朔迷离亦可断章取义。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杨炯远祖在北朝时,与隋朝皇室有渊源,但关系比较遥远。

杨炯家族能在唐王朝立足靠的恰恰不是家世而是军功。

杨炯远祖杨赞在隋朝时为辅国将军、河东公,曾祖杨初在隋时为宗正卿、华山公,是他们这一支比较关键的人物。杨初子息昌盛,儿子们壮年时正逢隋唐政局剧变,几个儿子卷入其中并建功立业。

一子杨善会以节义著称于隋末,被窦建德所杀;一子杨安归唐时被王世充所杀;一子杨大宝以龙门令殉职。一门三烈士,朝廷不表示表示都说不过去了。

因而,杨初在唐立国之初就被封为左光禄大夫、华山郡开国公、食邑本乡二千五百户。

可以说,杨炯家族就是典型的关陇军事贵族家庭。

为这个家族延续荣耀的是他的两个伯父,尤其是官至常州刺史、侍御史的杨德裔,更可以说是他们家族的领军人物,一力奠定了这个家族传承的方向和脉络。杨德裔以父荫自太子左千牛备身出仕,一路从县令做到刺史,也算是勋贵子弟里面比较有出息的了。另一个伯父杨德干更厉害,干过四个州的刺史,可惜儿子不靠谱,跟着徐敬业造反,兵败后父子两个都被判斩。好在朝廷比较宽容,没有株三族,要不然天才杨炯也小命不保。

你们说,这样的家族能说是寒门吗?

都说杨炯出身寒门,大家看看,这样的家族算寒门吗?

上一篇:

初唐四杰中他最没名气,却是国家认证的实名制神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小兵砍下项羽大腿,被刘邦封侯!800年后子孙称帝,被后人景仰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有许多家族因偶然的事件而崛起,而杨氏家族的传奇始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兵杨喜。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的垓下之战中,杨喜因斩获项羽遗骸,获得刘邦封侯,从此开
2024-09-08 10:31:00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吉的言行举止来看,杨坚外一家,不仅不是名门望族,连寒门庶族都称不上。如果杨坚家族真的属于弘农杨氏,不可能与这样的家族结亲。 弘农杨氏是什么样的家族?弘农(今陕西省华阴市)是
2024-06-19 20:00:00
《荐官记》:小剧种的时代表达
...赤诚进京求官,路遇中常侍樊丰,求其举荐为官,因出身寒门无钱孝敬樊丰,求官遭拒。太尉杨震 目睹王密求官遭拒经过,看罢王密的治国条陈,觉得此人乃治国贤才,随即荐其为官,任昌邑县令
2025-03-18 09:18:00
隋朝皇室不是真正的弘农杨氏,而是来自山东的寒族
...这样的名门来说,婚姻必须要门当户对,绝不允许与那些寒门通婚。可是,杨忠的老婆,也就是隋文帝的母亲却来自贫寒之家。杨忠的老婆名叫吕苦桃,来自山东济南一带,就连《隋书》都承认“其
2023-08-27 10:52:00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跟三国杨修有何关系
...杨彪,就是杨修的父亲。如果杨修没有早逝,说不定这个家族的传奇还能延续下去。杨家的四知三不疑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做官的水准,可惜能做到或看透这些的并不多。
2024-02-09 08:51:00
弘农杨氏从西汉丞相杨敞到南宋杨家将,历经900余年不衰
...的故事真是耳熟能详。杨震,出自中国古代一个传奇的大家族——弘农杨氏。弘农杨氏,是杨姓的郡望之一,始自西汉丞相杨敞。杨敞玄孙杨震东汉光武帝时官居太尉,人送称号“关西孔子”。“四
2023-01-28 16:47:00
聊聊一个影响延续数个世纪的古老家族
...惊奇。我们今天来聊一聊,一个影响延续数个世纪的古老家族。这个家族的起源要从项羽之死说起。刘邦为了激励全军,发布命令道:“杀项羽者封万户侯”。如不是刘邦不能封王,否则我估计会改
2023-05-13 21:03:00
聊聊三国时期另一个四世三公之家:弘农杨家
...袁氏为“四世三公”之家。“汝南袁氏”就是当时的顶级家族,在几代人的努力之下,袁氏的门生、故吏可以说遍布天下,势力及影响力都非常庞大。只可惜这样一个权倾天下的官宦世家,在董卓当
2024-03-23 15:45:00
一、陇西李氏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言必称陇西李。”秦代陇西郡守李崇,为陇西李氏始祖。他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南郡守。他的孙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灭燕赵,生擒太子
2023-08-18 13: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20 08:09:00
36幅墙绘讲述婚俗故事,聊城这个小村庄让传统古礼“活”了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中熠熠生辉。“终身大事”这一称谓,真切传递出国人对待婚姻的庄重与敬畏
2025-08-20 11: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2025-08-20 12:50: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一楼《吴大澂固防》展区内,一件特殊的展品静静诉说着100多年前的边疆风云。这座高大的铜柱复制品,虽不及原物历史悠久
2025-08-20 15:01:00
千年一滴青州醉,此酒曾入东坡杯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潍坊报道这场时间与匠心的千年对酌,是历史与风土的无声契约。青州大地,仰天山下,狮子峪内,一滴酒藏着半部华夏酿酒史
2025-08-20 16:02: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潍坊籍军旅作家丁一鹤撰写的《尽美中国--王尽美传》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并赠送给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教材。视频是作者讲述了撰写王
2025-08-20 16:03: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背后的故事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作为“人民军工摇篮”,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禀赋:1939年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在这里诞生
2025-08-20 17:38: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踏遍武乡,追寻抗战红色足迹
近日,“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山西省武乡县,记者随团踏上这片浸染着英雄鲜血的热土,通过实地调研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2025-08-20 17:39: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左权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
巍巍太行,层峦叠翠,这里是英雄的土地,回荡着不朽的回响。“何日相聚?念、念、念、念!”一封跨越八十余载时空的家书,透着沉重的力量
2025-08-20 18:10: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迫走盐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12: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长白山起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胜利第一声——小清河打汽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13: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