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日前,在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口,讲解员王榕讲述着东汉名臣杨震“暮夜却金”的典故。这个源于一千多年前的清白故事,正是西秀区纪委监委选择在本寨杨家大院打造“四知堂”廉洁教育基地的核心原因。
“四知堂”,顾名思义,取自杨震面对深夜送来十斤黄金的故人王密时,凛然回绝的“四知”之言。杨氏后人将这份清白操守奉为家训,代代相传。西秀区纪委监委深入挖掘这一本土廉洁基因,将其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活教材”。
为何一座深藏于屯堡古寨的旧时大院,能成为今天的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的重要阵地?答案,就藏在它“润物细无声”的传承方式里。
安顺市西秀区“四知堂”
走进四知堂,正堂悬挂的对联“何人家,上问下问左问右问;高士第,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直白地将“四知”典故与杨氏家族的历史荣耀相连,时刻提醒着后人清廉立身的根本。院内一汪“清水养廉池”,以“水以清为贵,人以廉为尊”的朴素哲理,将抽象的廉洁理念物化为可观可感的日常景观。
“家风不仅仅是挂在嘴上、写进家谱,更是融入生活的自觉。”王榕深有感触。她提到,杨氏后人秉持“耕读传家”的古训,既求生存温饱,也重读书明理。这种务实而坚韧的家族精神,正是“四知”家风能够穿越数百年历史尘埃,至今依然充满生命力的根源。它告诉后人,清廉并非高不可攀的道德说教,而是根植于勤恳生活与个人修养之中的一种必然选择。
“四知堂”的独特之处,更在于它与“石头城”本寨的完美融合。本寨是典型的屯堡村落,以“石头的地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子”闻名。行走其间,古朴的民风与高士的廉风交织共存。西秀区纪委监委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将“四知堂”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教育空间。
“这里既是干部培训的课堂,也是游客络绎不绝的景点。”西秀区纪委宣教室主任杨爽介绍。这种开放性,彻底打破了传统廉洁教育的封闭模式。党员干部在古朴的村落里、在游客的目光下接受教育,形式主义的空间被大大压缩,教育的严肃性和实效性反而得到增强。
更重要的是,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是双向的。游客在游览古寨风光时,不经意间也上了一堂生动的家风课。
“前段时间,一位外地游客听完讲解后,特地找到我们同事说,回家也要这样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守住本心。”杨爽说,“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正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近年来,西秀区纪委监委以“四知堂”为主要阵地,不断创新廉洁教育形式。他们将这里作为区委党校主体班次的现场教学点,每年组织数十批次、上千名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来此接受教育。同时,开辟“家风廉道”,展陈顾成、赵侃等11位安顺先贤的廉洁事迹,为党员干部树立“见贤思齐”的榜样。
如今,在这座古老的石头城里,源于“四知”的清白誓言,正通过这种可知、可感、可亲近的方式,从历史深处走来,化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自觉,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注入着源源不断的“家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杨
编辑 周强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7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