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商鞅王安石张居正,改革家如何摆脱宿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24 12:3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国的改革者,都有一个宿命,那就是不得好死,越是知名的改革家,越是不得好死。

远的如商鞅,四分五裂,近的如张居正,死后全家遭殃,差点被鞭尸,即便得了善终的王安石,也因改革失败,抑郁而终。

这三人变法,都有开天辟地之势,也有一股精神,那就是无所畏惧,从不妥协。

商鞅王安石张居正,改革家如何摆脱宿命

(变法犹如独背众人)

这点,从史书的评价就能看出。

商鞅说: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王安石说: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张居正说:当大过之时,为大过之事,未免有刚过之病,然不如是,不足以定倾而安国!

这三句话,都展示了一往无前的勇气。

这就是华夏变革者的精神,他们都感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都深知自己言行,有着济世救国的使命感,正是基于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多数改革家都有个特质叫做不近人情。

这样的精神,让我在深深倾佩之余,也对他们深表同情。

商鞅王安石张居正,改革家如何摆脱宿命

(铁面无情)

同情与他们的一生,都如在无尽的黑暗中,坚持着自己的光明。

因为变法改革,就是在黑暗中打开窗户的过程,当光亮照进来的时候,习惯于黑暗的利益获得者,会选择疯狂的反击。这反击,无论是君王,还是重臣都会无差别感受到,更可怕的是,除了攻击之外,还有更多基于不理解而冷漠的大多数存在。

孤立无援,就是改革家的常态,因此君王的支持至关重要。

比如商鞅之死,就是明证。

他的改革,虽然大获成功,可自己却遭遇车裂,根源就在秦孝公不长命。王安石的变法,为何半途而废,也因为宋神宗中道崩盘,张居正改革何以成果全无,万历皇帝的心态变迁也是关键。

这就是封建帝制时代的最大弊端,所谓国家,从不是国在前,而是家在前,家长的态度,决定了改革的成败和变法者的人生。

商鞅王安石张居正,改革家如何摆脱宿命

(帝王支持至关重要)

这个时候,如何同天下为家的皇族君王相处,至关重要。

商鞅下场悲催,就是和继承人秦惠王关系太僵,因由则源自商君变法之初,为了推行新法,为了树立法制的效应,杀鸡儆猴一样,将太子师傅公子虔判了割鼻之刑,从此和秦惠王结怨。

再加上变法时候的大公无私,严苛执法,也让本就对新法很是不满的老秦人,旧贵族愤恨无比。

这样的人,即便基位的秦惠王知道商君之法的好,也不会再任用商君,而是会提拔一批新人来干、

原因吗也很简单。

首先:商鞅功绩太大,秦孝公标签太显著,不敢用。

其次:提拔的新人,和商鞅配合不到一起去,不好用。

最后:旧有势力,怨念太大,需要宣泄口,不能用。

商鞅王安石张居正,改革家如何摆脱宿命

(言语犹在人不同)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拿商鞅的人头,缓解旧贵族的怨念,给新人腾位置。

这样的事,不仅在商鞅身上出现,后世王安石,张居正每一个都是如此,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坚持己见,不徇私情,除了张居正为人稍许原话之外,都是顽固之人。

这个时候,我不由想起了曾经商鞅朋友赵良,劝诫商鞅的话。

他所商鞅,性格志刚志强,个性缺陷明显,必定会给自身带来危险,如果要化解,也有榜样可以学,那就是秦穆公时候的五羊大夫百里奚,百里奚这人啊,大事做了不少,也是改革家,却功成身退,原因很简单,就是在多大事之余,还懂一个道理。

商鞅王安石张居正,改革家如何摆脱宿命

(低调有为百里奚)

低调,夹起尾巴做人。

这样的人,君王信任,他能顺利改革,同僚不会愤怒,他能顺利行事,即便非要得罪人,也能用低调言行缓和与对方的关系。

也许,这就是所有改革家,该学的精神吧。

所谓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就是说的这个理,不过这群光耀千古的人物,要是真的都学了这招,估计也没有如此伟岸的人格魅力了。

孰轻孰重,后人真不好置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4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商鞅、张居正、王安石这些改革家如何摆脱宿命?都要向一个人学习
...一个发泄口,所以商鞅只能成为那个被牺牲的人。再看看张居正,他的改革如同给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打上了坚固的地基和支撑。他有着“当大过之时,为大过之事,未免有刚过之病,然不如是,不
2024-11-05 10:57:00
细数历史上为变法牺牲的英雄
...说在所有的人里面,他的下场算是最好的一个吧!明朝的张居正也比较有名。其实在所有变法的人里面,他算是一个例外。因为他不用谁做后台,他自己就是当时朝最有权力的人。连皇帝都要看他的
2023-07-15 10:45:00
张居正变法维护明王朝的统治,为什么会下场惨烈?
张居正的集权变法是明政府对晚明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积极回应。张居正能在短短10年间取得如此成就,正是因为他抓住了晚明社会的主要矛盾。晚明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官员腐朽、土地兼并严重
2024-02-06 19:56:00
如果评选历史上的十大丞相,有谁能够入选呢
...,拯救了许多无辜的百姓。明朝中后期,作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力挽狂澜,将国家从宪宗、世宗以来的颓势挽救过来。他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将领,取得了对外战争的多次胜利,此外,他对内开展
2022-12-26 16:57:00
桑弘羊的财政改革,为汉武帝的征战筹集经费
...是缺乏武将和有力的国君终究成不了大一统王朝。明朝的张居正一心变法图强,奈何满朝没有武将,也缺少一个有魄力的君王,张居正只为明朝续命了四十年。
2023-10-09 15:26:00
王安石、张居正变法失败了,为什么商鞅变法就能够成功
...三项标准,最终成功了;王安石变法一项标准也不满足,张居正变法在张居正去世后,很多政策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商鞅变法之所以能成功,来自于以下几个因素:一、秦孝公
2024-05-03 19:41:00
王安石:北宋杰出改革家与淡泊名利的文人
...蒂固的旧贵族让皇帝都畏手畏脚,之前的范仲淹,后面的张居正,全都因此而失败。
2023-12-11 14:32:00
...石和孔子并列为中国有史以来最接近神的人(还有一个是张居正)。他们抬起王安石的真实原因,相信大家都能想到。在那个社会亟需变革的年代,王安石当年的激进比管仲、商鞅、伍子胥们更符合
2024-03-11 19:18:00
名垂青史:中国历史上十位传奇丞相盘点
...、吕不韦、李斯、萧何、曹操、诸葛亮、房玄龄、魏征、张居正。一、周公旦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辅佐周武王成功讨伐商纣王,周武王在灭掉商朝的后不久就去世了,周公旦作为周武王的弟弟,
2024-04-09 15: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