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追捧“生命体征维持餐”当防过犹不及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19 11:08: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临近夏日,“减肥”又成为热门话题。一个苹果加咖啡,或者煮玉米和鸡蛋,或者一盒生菜,就是一餐,只要能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即可……这两天,主打方便、快捷的“生命体征维持餐”火了,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可以看到,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极简风工作餐,在小红书上该关键词相关帖子超6万,微博上相关话题已经超一亿阅读。(4月18日《现代快报》)

在过去食品匮乏年代,因营养缺乏导致的疾病威胁着百姓的身体健康。受此影响,不仅“吃了吗”成为常见的招呼用词,而且劝人尽量多吃也成为一种礼节。但时过境迁,当前食品的数量充足且品种丰富,食品由摄入不足变成摄入过多,以至于吃喝太多导致疾病,成为当前食品带给居民的一大威胁,尤其是超重和肥胖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困扰。在此背景下,轻食或减少餐次等做法,就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生命体征维持餐”作为一种新颖的做法,其存在有其合理性。

但追捧“生命体征维持餐”也要避免过犹不及。现在网上流行的“生命体征维持餐”整体热量较低、营养元素单一。因此,偶尔吃一吃“生命体征维持餐”,对于过度摄入食品等行为具有纠偏作用,假如长时间如此,就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等现象。更关键的是,摄入食品的种类过于简单,就可能出现单一营养素(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从而导致相关疾病。再加上这类食品通常主打生吃,对于已习惯熟食的消化系统是一种考验,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出现相应症状。

“生命体征维持餐”走红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人对待饮食好走极端这个普遍问题。要么放纵自己大吃大喝,要么过度节食,是对待饮食的两个相反的态度,两者有其一的人不在少数,甚至不乏有人两者兼有且交替出现。如此不仅容易导致身体患病,还可能出现与饮食有关的心理问题。

进一步而言,对待饮食易走极端,对待健康与生命同样如此。平时不重视健康问题,等身体出了毛病才重视起来;或一边糟践身体、一边养生等极端现象也很常见。“生命体征维持餐”走红,不仅说明已有不少人将之当成减肥的好方式,而且随着话题的热度增加,可能出现越来越多的效仿者。对这些问题和隐患,需要有所预见和防范。

民以食为天,有关饮食方面的一些动向,值得社会关注。对于饮食与营养,相关部门一直在强化指导——不仅《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文件提出了大方向,而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在动态更新,国家卫健委近期编制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等文件,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专项指导。

“生命体征维持餐”走红一时可以理解,但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应该相信科学,不盲目跟风,理性约束自己并持之以恒,个人才能与食品和谐相处,从而让食品增益而非减损健康。责任编辑:王怡萱(EN097)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9 15: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生命体征维持餐”走红,专家:不宜作为长期饮食方式
...的时间内完成一餐……这两天,主打方便、快捷的“生命体征维持餐”火了,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发现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极简风工作餐日常,在小红书上该关键词相关帖子数量超6万,
2024-04-18 14:20:00
“生命体征维持餐”1800卡全攻略:真的适合你吗?
一餐通吃?体重差异大不同听说“生命体征维持餐”能搞定每日1800卡热量?听起来挺方便,但别忘了,每个人的体重可不一样。对于体重较轻的小伙伴,1800卡可能偏多,长期摄入容易导致体
2024-04-22 09:49:00
减肥界的新宠“生命体征维持餐”火爆网络,是否健康问题引争议
...助你减肥的餐食,您敢尝试吗?近日,一个新名词“生命体征维持餐”在网络上火了起来,被很多减肥博主所提及,甚至在某红书平台转发量超过6万多!那么这个生命体征维持餐到底是什么?真的
2024-09-10 17:19:00
老人“阳了”要每天监测生命体征(图)
...健康视点天津市新闻名专栏老人“阳了”要每天监测生命体征(图)康复期起居饮食功能恢复需精细调理市第三中心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在为患病老人治疗。王倩 摄老年人大多伴有基础病,感染新
2023-01-10 05:52:00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护理要点
...出血的患者需要保持平卧位,减少出血量。 3.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危及生命的情况。4.密切观察:内瘘出血后
2024-01-22 11:43:00
聊一聊血液透析与护理
...发现任何问题,应及时通知医生或技术人员。3.监测生命体征:在透析过程中,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通知医
2023-07-01 04:49:00
阑尾炎术中护理知识
...少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关键。一、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在阑尾炎手术护理过程当中,需要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有效监测,包括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以及麻醉等。一般来说,
2024-07-05 08:43:00
护理中的“三查五观”具体指什么?
...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二、三查(一)生命体征查看生命体征查看是医疗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涵盖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多项指标的监测和评估。体温检查是判断患者
2024-07-08 09:53:00
如何正确护理脑出血?
...细致入微,确保患者安全在脑出血的急性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可能极不稳定,因此这一阶段的护理至关重要。1.卧床休息与环境控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床头可抬高15度至30度,有助于脑
2024-06-28 10:4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专为湿胖人群设计,减肥通圣片安全高效减脂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减肥困扰?明明吃得不多,体重却一直居高不下;一坐下,小腹堆成圈,手臂大腿松软无力;试过节食、代餐、运动
2025-08-17 17:39:00
泰康之家·黔园:城市中心生态享老的新机遇与新选择
2025年8月16日,泰康保险集团在贵州贵阳精心打造的高品质养老社区——泰康之家・黔园,迎来了项目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时刻喜封金顶
2025-08-17 16:21:00
威海秋日韵——古陌早市
大众网记者 林啸 威海报道走进威海古陌早市,瞬间被这人山人海的热闹劲儿包围!卖菜摊鲜嫩水灵,海鲜区活蹦乱跳,早餐摊香气四溢,美食铺琳琅满目,还有独具特色的威海纪念品等你挑选。快来
2025-08-17 09:26:00
“你行动,我捐款”!安利千万公益金通“双碳”目标“最后一公里”
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20周年,安利个人碳中和倡导行动暨可持续发展阶段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2025-08-16 17:58:00
贵阳市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幕:全民共筑绿色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5年8月15日,贵阳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正式启动全国生态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启动仪式 科普讲座 互动体验”三维联动
2025-08-16 17:58:00
京黔专家持续联合会诊,肝病患者家门口享名医服务
8月16日,贵州盛京中医肝病医院举行第110期“精准检测助肝康·名医会诊享健康”京黔专家联合会诊活动,邀请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肝病专家任永强到院进行学术交流
2025-08-17 00:44:00
近视防控不松懈!菏泽华厦眼科王春营:请收好这份视力检查指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时海彬 通讯员 任兆潘暑期临近尾声,不少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下降,担心影响开学后的学习。菏泽华厦眼科医院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主任王春营提醒
2025-08-16 22:21:00
杭州见证美妆科研盛会 逐本携手专家探讨技术与行业发展
郑伟东8月14日,“中国好配方·红人之夜”暨逐本品牌媒体交流会在杭州白马湖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活动以品牌科研实力、技术创新与新品研发为焦点
2025-08-16 17:59:00
心灵港湾:上海久色谷科技有限公司为都市人撑起一片晴空
在上海一处温馨的咨询室内,柔和的光线映照着一张年轻却略显疲惫的面容。面对久色谷心理咨询师,这位被职场压力与焦虑持续侵蚀的白领女性
2025-08-15 10:25:00
代谢危机下,减又二酯油如何破解传统食用油困局?
当“肥胖”“三高”成为现代人的标签,代谢综合征构建起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超重率和肥胖率已达到50
2025-08-15 11:01:00
合肥众好胃肠医院:医疗经验丰富
消化系统,生命活力的源泉,健康长城的基石。合肥众好胃肠医院深知守护这条生命通道的深远意义,将消化内科置于发展核心,更将澎湃的红色血脉融入学科建设的肌理
2025-08-15 11:02:00
心灵魔方:上海贡基实业有限公司在都市脉动中点亮疗愈之光
走进上海贡基实业有限公司的咨询室,舒缓的音乐与柔和的灯光共同编织出宁静的氛围。一位被失眠困扰数月的创业者,在资深咨询师的引导下
2025-08-15 11:03:00
夜深人静咳不停 如何破解夏秋换季夜咳魔咒?
立秋已过,但“秋老虎”的威力不减,昼夜温差加大。为了抵御残余的暑热,办公室里的空调也在持续运转。这种换季时忽冷忽热的环境
2025-08-15 11:38:00
这三类人最适合益肾养心安神片
深夜的城市逐渐安静,但你的大脑却异常清醒。翻来覆去间,时钟已指向凌晨两点,明早还要早起工作。这样的场景,已成为近三亿中国失眠人群的日常写照
2025-08-15 11: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