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叶雕传人:让叶脉传导安静的美好

类别: 发布时间:2025-07-11 05:02: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叶雕传人:让叶脉传导安静的美好

叶雕传人:让叶脉传导安静的美好

左图:丁力向人们讲解叶画作品,演示制作过程。右图:丁力带人们徜徉于一“叶”艺境。受访者供图

“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宁静。”这是一名网友对丁力作品的评价。

90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叶雕传承人丁力出生于湖北咸宁,自幼学习绘画、雕刻等,13岁接触并开始研习叶雕。其间,丁力辗转在各地学习不同类型的绘画方法,将其与叶雕、叶脉画技艺相融合。与此同时,他带领团队将叶片防腐技术提升至第五代,破解了叶画“易腐难传世”的困境。

在他手中,来自云南深山的树叶,历经清洗、揉制、防腐处理等数十道工序,再经构图、微刻、刺染等技法,最终蝶变为薄如蝉翼、筋络坚韧的叶画作品。

与叶雕追求轮廓的阴阳留白不同,丁力创新的叶画表达方式并非在叶片上做“减法”雕刻,而是以银针为笔、矿物颜料为墨,在叶脉与叶肉间进行“加法”刺染,将工笔、水彩、油画技法凝于方寸叶面,赋予叶片色彩与纵深。

传统文化的讲述者

2018年,一幅由10片白玉兰叶组成、总长约2.7米的叶画版《清明上河图》亮相拍场,从20万元起拍,最终以97万元落槌。

叶画版《清明上河图》将虹桥斗拱、舟子摇橹、市井百戏等凝于叶脉经络,载体虽小却不减细节密度,汴京风华于叶面间纤毫毕现。

即将成交之际,作为创作者的丁力却主动放弃交易,支付了违约金。“拍卖数额很诱人,但我想再沉淀几年。”丁力说道。

此后的3年间,丁力一边继续打磨技艺、筹备新作,一边开办个展。2021年8月,丁力与他的叶画艺术走红网络,自此被更多人看见。

在丁力的叶画作品中,“一叶禅意”是他从14岁正式拜师起持续至今的创作母题之一。年复一年修习于叶脉经纬,不同于传统宗教题材的庄严厚重,他致力于让自己的禅境作品“更突出年轻、灵动”。

轻提叶柄,叶中佛像侧颜浮出温润光晕,风过时叶肉微颤,似在默诵一首千年经文。有人在丁力发布作品的自媒体账号下留言,“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宁静”。

受到多方启发,丁力逐步拓宽创作素材面。他从中国古代典籍、神话传说、书画诗文等华夏文明基因库中寻迹东方美学,由此催生了以《大唐西域记》《山海经》为代表的系列叶画作品。“后来我对这一板块进行了深化。”丁力补充道,“以宋代美学为核心,向上下朝代延展创作,力求讲好中国故事。”

丁力的突破之作,是一幅全长近15米的叶画版《千里江山图》。这幅由30片树叶组合而成的作品,摒弃了原作浅黄至绿的渐变底色,选用雄黄与雌黄两种矿石颜料打底,呈现出亮眼的明黄色调。丁力说,这是为了更好地契合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叶片载体的表达框架。

“最不好呈现的是层次感。”丁力坦言,“既要表现山峦的近大远小,又要兼顾俯仰视角下的高低错落与空间纵深。”为此,他绘制了大量草图小样,耗费上百片树叶,最终以叠色法画出了他心中的江山气韵:施以极薄的颜料上色,每一片树叶至少叠加七八次颜色,直到层次丰满。

22幅远景、8幅近景,叶画版《千里江山图》的背后,是丁力4年的身心投入。

“那4年我几乎没做其他事情,收入也削减了大半,还得保持心绪稳定,自我提醒不要把自己‘逼疯了’。”丁力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是一次突破,也是一次学习。”

经年累月只“磨一剑”,于丁力而言并非首次。

攻克叶片防腐难题

“攻克千百年来的叶画防腐难题,让其在不受人为损坏的前提下可永久保存”这件事,丁力花了11年。

提及研究的开端,现在的丁力将其归结为“年少轻狂”。师父曾告诉他:历朝历代名家在叶片上创作无数,但罕有传世,症结就在于缺乏有效的防腐手段。少年丁力听后,当即放出豪言:“我可以彻底解决。”

2006年,15岁的丁力开始琢磨解决办法。两年后,他寻来两名痴迷生物、化学的年轻“怪才”同他一起研究。这两位好友与叶画本身并无渊源,却成为这门技艺存续的关键外援。

“业内传统的第一代防腐技术达到的保存时限是15年到20年。”丁力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我们团队开发的第二代技术优化了化学配方,第三代将保存时限延长至50年。”

然而,在探索第三代防腐技术期间,团队遭遇了两年多的研发空白期——化学药水的相容性问题导致药水种类和比例需要不断重调,实验近千次却仍达不到理想效果。“要不要继续做下去”——成为堵在大家心中的一块巨石,周遭“不可能做出来”“异想天开”的质疑声进一步挤压着3人的信心空间,丁力回忆:“几乎看不到希望。”

几度濒临放弃之际,丁力成了那个不停“画饼”的人:“再撑一个月。”一月复一月的破碎、麻痹又坚持后,第三代防腐技术成功研制的喜讯终于冲走了积压的苦闷,3个年轻人“像疯了一样”,在实验室里“又叫又跳”。

研究期间,伴随技术难点的挑战,还有“钱”。

“早期售卖叶雕、叶画作品的收入杯水车薪。”丁力坦陈,万幸有几位认可他执着精神的企业家与艺术爱好者的资助,加上自筹资金,项目才勉强维系。

此后的第四代防腐技术,已能有效抵御酸碱侵蚀等。但对丁力而言,“还不够”。2019年第五代防腐技术成型,“物理+化学”双重屏障为叶片覆上最后一层“保护套”,自此让“叶上丹青”青春永驻。

其间,丁力遍访各地求艺,提升作品艺术水准。在云南,古法文身让他灵感乍现,以针为笔将颜料刺入叶片经络,将刺染技法迁移至叶画创作中;在四川,蜡染工艺启发他以刷蜡固色,破解叶面晕染难题……最终,他将各地所学与传统叶雕技法相结合,开创了以银针为笔、矿物质颜料为墨,通过刺染叶脉、叶肉成画的全新叶画制作方式。

同时,丁力结合工笔、水彩、水墨、油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近20年间创造出叶脉刺绘画、叶脉渲染画、叶脉墨染画、叶脉烙印画、叶脉磨色画等叶画门类。

“所有的艺术表达都有优势和局限,死磕一个板块容易走进死胡同,吴冠中老师曾点醒我,要学会借力,从别处寻找答案,再嫁接过来。”丁力总结道。

以“叶”为舟

5岁学绘画,8岁学手工雕刻,13岁初遇叶雕,14岁被叶雕第三代传人陈老先生收为关门弟子。丁力说,他对这门艺术有“莫名的喜欢”。

以叶为“舟”,21年过去,昔日痴迷于“叶子变画布”的孩子,已成为带观众游弋于静默与生机、幽微与深远、枯荣与旷达之间的人。据统计,2008年至2024年,丁力参展、办展119次,其中在法国、日本与国内的广东、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办个展21场。在展览中,他遇到过很多像他一样与叶画“心意相通”的人。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一次展览现场,一位年约50岁的观众在丁力的作品前驻足良久。他告诉丁力,这已是开展3天内他第二次前来,并决定“明天还要来”,原因是“一次消化不了这么多美好,得分几次慢品”。

丁力还发现,他的“作品们”会在不同地域的文化基因中寻到“知音”:广州观众相对中意“一叶禅意”系列作品;杭州的观众则偏爱叶画版《千里江山图》……让他欣喜的是,年轻的面孔往往能占到参观者的七成以上——这抹亮色,让丁力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的活力。

2016年,丁力在咸宁牵头创办了叶画工作室,吸纳了一些青年绘画师加入,共同完善叶雕与叶画作品。2020年,丁力创作的《飞仙嫦娥》,被咸宁市委市政府作为市礼赠予新冠疫情期间支援咸宁的云南医疗队。近年来,丁力先后获评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咸宁市青年拔尖人才。

同时,他长期尝试以体验课、短视频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叶画。课上,丁力指导小朋友掌握叶片处理等基础技法,讲解文化知识,从中发掘具备潜力的传承苗子。

去年9月,在团咸宁市委开设的青年夜校“非遗”课堂上,丁力受邀授课,300余名青年慕名前来,走近、赏鉴叶画作品,实操、体验叶画制作过程。

目前,丁力正在进行全国线下巡展,已走过10余座城市。他期待继续观察不同地域观众的文化偏好差异,探索与地方文旅机构、文化场馆建立长效合作,为叶画铺设一条更加坚实、可持续的传播与传承之路。

实习生 田娣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责任编辑:王国强,程璨编辑:董志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衡阳市发展改革委召开2022年度述职述廉会全面回顾
...古往今来,人们鉴赏木叶盏常用到水,往盏里注入清水,叶脉开始清晰地显现。如果你的手轻微抖动,水随之荡漾,盏中的叶片仿佛有了生命一般随之飘动起来,令人称奇。木叶盏的制作工艺至今仍
2023-01-09 16:18:00
用小树叶讲述大科学
...普遍及多省,不断扩大自然科普辐射面宣讲进校园。制作叶脉画。 一片小树叶,除了随风飘落,还可以是什么样的?在安庆师范大学,有一支绿苑自然科普宣讲团,把树叶玩出了新花样。近至安
2023-10-26 00:13:00
贵州36岁女子用树叶一年赚900万,一片可卖7000元,远销美国日本
...杨丽的叶绣一经展出,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清晰的叶脉、精美的刺绣,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持和创意的故事。人们纷纷赞叹不已,订单也像雪花一样飞来。杨丽看着手中的订单,有些不
2024-02-01 10:15:00
“亲手做叶脉书签很有趣!”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亲手做叶脉书签很有趣!”合报小记者体验低碳生活,共享“科学盛宴”小记者展示自己动手制作的叶脉书签。老师现场演示如何制作叶脉书签。 趣味互动游戏引导孩子们懂得
2023-08-15 00:10:00
跨越千里的友谊之约 渝港学生共赴南山植物园探索自然
...学们增进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用叶脉制作书签 璧山区学生定格植物“生命脉动”来到在温室展览馆大厅,一场围绕树叶开展的手工体验让渝港两地学生收获满满。“很多植
2023-08-12 20:28:00
“书香杏园,伴我成长”,武汉花山杏园社区周末学堂书香浓
...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月系列活动。“大家看,我刷出来的叶脉纹路好清晰。”在活动现场,青少年们认真地挑选着形状各异、脉络清晰的树叶,他们使用刷子轻轻刷去叶肉,保留清晰的叶脉纹路,染
2024-04-22 17:32:00
吒儿加持!贵贵又上分了
...族、侗族传统纹样融合,打造出“国潮打卡地图”。铜仁叶脉绣传承人杨丽以哪吒为灵感,用薄如蝉翼的树叶创作出叶脉绣作品。相关视频在短视频平台引发“求同款”热潮,甚至被带上全国两会展
2025-03-25 01:44:00
气血流通的关键在于络!八个字,教你怎么通络
...面纱想象一下手中有一片树叶,那些清晰可见的纹路便是叶脉。中医讲的“经”和“络”,正与此相似。“经”就像树叶中间那条最粗的主叶脉,而“络”则是向两边分叉出去的无数细密的小叶脉,
2025-08-07 12:41:00
...的少先队员们来到青岛科技宫自然教育工作室,开展制作叶脉书签自然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队员们了解了我国书签的演变历程,并戴上防护手套,对叶片进行除叶肉、冲洗、吸干水分、染色
2023-07-28 01:01:00
更多关于的资讯:
秋日的井陉县松树岭村,漫山遍野的红叶如火似霞,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漫步石阶近观叶色,登高远眺层林尽染,景色美不胜收。摄制丨吴长新、戎晓杰、李素红
2025-10-19 07:38:00
河湾公园闭园升级!临沂“金秋赏花”活动要来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彦辰10月17日,临沂市园林环卫保障服务中心发布公告,河湾公园将于2025年10月21日至10月24日进行全园封闭施工
2025-10-18 13:51:00
读城|提前一个多月 乌龙江湿地收获秋日红杉
福州新闻网10月1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石磊磊/文 包华/摄)橙红色的杉树、金色的阳光、一望无际的江景……10月18日
2025-10-18 23:02:00
吉镜头丨漫步长春新民大街 随手一拍都是秋日大片
新民大街,历史建筑和秋天的树木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新民大街,历史建筑和秋天的树木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漫步新民大街,欣赏如画美景 历史建筑和秋天的树木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历史建筑和秋天的树木
2025-10-18 18:52:00
秋之彩色染吉林 你我怎能不动心?-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春之色彩,主打一个绿,喷涌生机勃勃;秋之色彩,主打什么?是红还是黄?似乎都对,又似乎都不对,怎么办
2025-10-18 06:17:00
央媒看太原10月17日,中国国际电视台以《升温保暖:太原动物园让动物们温暖过冬》为题,向全球观众报道了随着中国北方气温下降
2025-10-18 07:06:00
竹林听笋!赤水这样“拿捏”了乡愁与经济
多彩贵州网讯 秋意漫过竹都山峦。清晨五点半,赤水市两河口镇大坝村还笼罩在薄雾中。55岁的侯思君已经背起竹编背篼,踩着露水钻进自家竹林
2025-10-17 19:53:00
习水飞鸽林海:一场涤荡身心的“森呼吸”之旅
多彩贵州网讯 当北方的秋意染上萧瑟,地处黔北的习水县大坡镇,却正沉浸在一场盛大而静谧的彩色梦境之中。被誉为“康养秘境”的飞鸽森林公园
2025-10-17 19:53:00
应对秋雨连绵:菏泽牡丹芍药灾害防控手册
今年9月以来我市秋雨连绵,为帮助种植户降低损失,现将具体影响及应对办法梳理如下。01 秋雨对牡丹芍药的主要影响(一)移栽期推迟
2025-10-17 20:09:00
截至今日16时全市最高气温17.1℃出现在齐河潘庄今天早晨全市最低气温10.8℃出现在庆云尚堂2025年10月17日0时至16时我市出现降水天气过程最大降水量19
2025-10-17 20:09:00
近期连续阴雨导致我市牡丹芍药种植区土壤含水量骤增,易引发内涝、增加烂根及病害风险,严重威胁其生长与产量品质。为帮助种植户科学应对灾害
2025-10-17 20:09:00
近期连续降雨,导致田间积水、土壤湿烂,咱们的玉米收得晚,小麦播种期也推迟了。大伙儿别心急,播种晚不代表产量低!只要咱们科学管理
2025-10-17 20:10:0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秋日公园的长椅上,落叶与时光一同停驻。落叶飘成一场金黄的雪,人们拉着长长的线,将斑斓的纸鸢送入云端。邀秋风共舞,与流云对弈。 来源:贵阳广播电视台一审:郭秋含二
2025-10-17 20:57:00
崂山区首届乡村咖啡节|跟着地图来崂山一起Coffee Walk!
鲁网10月17日讯这个秋天,崂山区首届乡村咖啡节如约而至!10月17日至10月19日,崂山区首届乡村咖啡节在北宅街道北涧百圣山举行
2025-10-17 21: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