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
◆周明助
绩溪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近年来,绩溪县立足区域实际,把“生态立县”作为首位发展战略,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绩溪样板”。2017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23年被授予全国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旅游旺、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但在进一步践行“两山”理论、做足“两山”成色方面,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
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全县GDP、财政总收入两项核心指标,在全省占比相对较低,2023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03.1亿元,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经济总量小,工业经济发展仍然薄弱,造成规模效应不明显,发展能级不突出。产业结构还处于中低端,规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高,这些因素使得产业附加值不高。
二是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加大,短板问题急需突破。随着减排量大、容易治理的工业企业关停、转产、提标改造,以及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等工作的深入推进,污水、废气等处理设施的不断完善,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与改善,污染减排的空间逐渐变小。
三是绿色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发展层次偏低。绩溪工业经济总体规模偏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生态农业还缺乏高端化产品;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引领不明显。亟待通过切实有效的举措建立完善的生态经济体系,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四是乡村旅游档次不高。随着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全面推进,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乡村生态旅游也遍地开花。但是,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当前乡村旅游总体还处于碎片化、低端化、同质化的阶段,与自身特色与优势结合不紧。如何保证乡村生态旅游的品质并实现“绿水青山”的升值,是面临的又一难题。
推动绩溪“两山”转化的意见建议
坚持产业升级,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整合提升传统工业,督促引导部分规模较大的不锈钢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大力提升机械制造业,打造金属新材料及高端机械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引导机械链条等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升级。大力提升智能汽车行业,以重点企业为龙头,提升汽车零部件企业智能化生产水平,引导企业加大高档汽车零部件的开发力度,提高汽车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坚持技术为本,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产业。推进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重点发展高性能新兴材料,在高性能金属材料上,重点发展特种钢和专用钢等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产品,提高产业层次。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立足绩溪特色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徽菜山珍、南桃北油、高山绿茶、有机粮油、特色养殖产品等深加工,努力将绿色食品产业园打造成华东地区重要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
坚持创新突破,加快生态农业发展。科学发展山林经济,按照“南桃北油中竹”布局,抓好林下经济,比如,山核桃示范区要突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山核桃优质丰产实验基地建设;在茶油、高山贡菊示范区,鼓励合作社做大做强,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引导茶油、高山贡菊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发展特色生态养殖,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三区”划定要求,大力推广循环、生态养殖模式。按照“全域美丽、全域景区化建设”理念,围绕“一村一品”美丽乡村创建思路,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全面改善乡村形象,充分激发活力,实现村村洁净、全域美丽,释放更多绿水青山红利。
作者单位:安徽省绩溪县生态环境分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7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