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真实的历史中,徐庶入曹营后,当真一言不发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2 13:2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很难不对徐庶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徐庶和诸葛亮,一前一后,担任刘备的智囊,几乎可以这么说,徐庶+诸葛亮+庞统+法正=刘备的智囊团F4。

那年刘备还只有徐庶,曹操举兵下荆州,刘备仓皇南逃,半路上徐母为曹兵所俘,徐庶心念老母,对刘备说他方寸大乱,不得不向刘备告辞。

罗贯中用这一段在《三国演义》中,为徐庶做了精彩的改编,让徐庶临别前,还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三国演义》三十六回“元直走马荐诸葛”,说的就是这事儿。

徐庶也因此被塑造成了一个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悲情人物。论谋略,他不亚于诸葛亮;论忠义,他不亚于关羽。于是,后世才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可在真实的历史中,徐庶入曹营后,当真一言不发吗?

真实的历史中,徐庶入曹营后,当真一言不发吗

如果根据《魏略》来看,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因为接下去的记载是这么写的:“至黄初中,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这里记载徐庶在魏国官运亨通了,他先是担任右中郎将,之后又成为了汉朝的御史中丞。

徐庶担任的“右中郎将”和“御史中丞”是个怎样的职位呢?

真实的历史中,徐庶入曹营后,当真一言不发吗

“中郎将”原本在秦汉制中是专指统领禁宫、皇室的护卫,可以分为“左”、“右”、“五官”等三个中郎将,而到了东汉末年则有点职务大乱,许多割据地方的势力纷纷让手下的重要武官担任这项职务,不再限于是皇宫中的护卫,比较有名的人有谁?

周瑜就是孙权的“建威中郎将”,而诸葛亮则是刘备的“军师中郎将”,还有个更有名的,就是曹操的接班人曹丕,曹丕就担任过魏国的“五官中郎将”!

然后我们回到徐庶身上,你认为一个不发一言、不出一策的人,可以干到“右中郎将”的位置?不说话就有高官可以当,还可以坐领高薪,曹操还没那么看重徐庶吧?

真实的历史中,徐庶入曹营后,当真一言不发吗

当然,也许徐庶干的这个官没什么实权,毕竟皇帝当时也不过就是“丞相”的附属品,皇上的大殿搞不好跟丞相府的秘书室是差不多的等级,但你也不能否认徐庶确实在曹操那边做到挺高的官,更别提后面要讲的“御史中丞”了。

我们来看看汉制中的“御史中丞”是干啥的?

“为御史大夫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掌兰台图籍秘书事,综领十三州刺史和侍御史。”,听起来好像有一点文言吗,简单地讲,他们所负责的事务是:管理国家图籍的秘书官,并且可以监察天下的郡国官吏、审查所有地方上报的各类账册、文件,甚至对三公和九卿都拥有弹劾之权。

御史中丞这职位重不重要?见仁见智,也许在乱世之中不会有人吃这套什么弹劾不弹劾的。

虽说曹操用人为才,不会因人而废言,但徐庶真的有可能“一言不发、寸功未建”就让他干上这么高的位置,去让他看尽曹操领地内的账册、地图、文本,没事还让他可以弹劾三公九卿吗?

徐庶是不是个经世之才,我想《魏略》中最后记载的一段小故事可以说明这一切。诸葛亮听说徐庶在曹魏阵营担任“右中郎将”和“御史中丞”等职后,诸葛亮是这么反应的:

“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诸葛亮正在北伐途中,他听到了在荆州时期一同生活的两位旧友石韬和徐庶的消息。

石韬官至郡守、典农校尉,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在蜀汉位高权重的诸葛丞相摇头叹道:“以石韬、徐庶二人的才干,也没有得到重用,魏国真是人才济济啊!”于是诸葛亮有了策反二人的计划。当然,后来没有成功。

真实的历史中,徐庶入曹营后,当真一言不发吗

我们刚刚就不断强调,对于徐庶的职位是重是轻这问题,是见仁见智,你也可以把他看作是一个虚职,不然以一个“秩千石”的“御史中丞”来看,怎么样都算是个超凡的成就了。

或许诸葛亮此言是认为以徐庶之才堪当王佐之任,他应该位列魏国的三公之列,至少也和他自己一样干个丞相。

又或者这句话是为了感叹蜀中无才士,只能让他这样的人来独木支撑,若是能得到徐庶和石韬此类的人物,他们必定能够在蜀国担任要职重任,不会流于“管账本”、“对官员说教”的图书管理员。

徐庶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我们可能很难从史书中的一点点记载看清他,但就这些重要人物对徐庶的评价,以及他在史书中确实在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牵了一条线,他就是蜀汉政权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姑且不论他在刘备阵营所待时间甚短,而且又“自愿”离去,至少他为蜀汉引荐了建国的重要谋臣,这是有功而无过的。

如果你一心认定徐庶到了曹营,就是终身奉行“不合作运动”,所以才逼得曹操只得把他放在一个位高权重的闲缺,在历史记载有限的情况下,也没有人说这样的推断是错误的。

真实的历史中,徐庶入曹营后,当真一言不发吗

但是,若依常理来看,我并不认为徐庶对刘备有那么多忠心,他也不是因为刘备是“汉室正统”所以才投奔于他,他想追寻的或许是能够建立“王霸之业”的君王,曹操看起来难道没有建立“王霸之业”的面相和能力吗?

《三国演义》的故事很忠义、也很精彩,更体现中国古代文人最“威武而不能屈”的一面,我想这大概就是这段故事为什么会这么红的原因。

文天祥壮年拒降蒙古而壮烈牺牲,洪承畴苟且归降并为异族出谋划策,大家世代都称颂文丞相的忠义和勇气,而唾弃洪承畴的卖国求荣之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14: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徐庶加入曹营后,真的一直忠于刘备吗?
...了,向刘备引荐了“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的诸葛亮。随后,徐庶还不放心,直接来到卧龙岗,劝诸葛亮辅助刘备。 母亲看到徐庶弃刘备而来到曹营后,将自己的儿子大骂了一顿,并
2024-04-27 23:05:00
...电视剧影响,笔者一开始也认为徐庶投奔曹操之前推荐了诸葛亮,两人并未同在刘备麾下效力,后来才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同样道理,笔者也曾认为是庞统在落凤坡中箭身亡后,刘备才把诸葛亮、
2024-03-22 21:33:00
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的忠孝两难与智勇双全
国名士众多,璀璨如郭嘉、司马懿、诸葛亮、荀彧之流,屹立于智囊顶端;或如司马徽、黄承彦等名流隐士;再如庞统、田丰、周瑜等令人噫吁叹息中道而亡;但是更多的是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消散。但是
2023-10-12 14:56:00
诸葛亮,一共有五位好朋友,分别是徐庶、庞统、崔钧、石韬、孟建,但是这五人之中,却有三个在魏国当官,与诸葛亮为敌,还有两人,一个战死,一个失踪,他们都是谁?在魏国当官的三人:徐庶、
2023-01-17 20:39:00
诸葛亮出山后,他的4位好友结局如何?其中2位让诸葛亮叹息不止
...桑与变迁。三国时,流传着“荆襄之地多才俊”的佳话,诸葛亮便是此地璀璨星辰之一。而刘备三次求贤时,除了诸葛孔明,更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等三位才子与他擦肩而过,共
2024-08-13 11:50:00
...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魏略》中记载: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第一次北伐曹魏时,
2024-07-09 14:09:00
徐庶誓不为曹操献一计,为何曹操还供养着他
...!初平二年(191),董卓作乱,徐庶为避难迁至荆州,结识了诸葛亮。建安六年(201),刘备被曹操击败,被迫南下依附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因刘备是汉室表亲,且刘备的名声在外远扬
2023-06-15 17:09:00
在刘备手下大展才华,进了曹营为何却一言不发?
...三国演义》中说徐庶要去曹操那了,临走前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让其顶替自己的军师位子。但在陈寿《三国志》中却不是这样说的,其实徐庶很早就推荐了诸葛亮。《三国志》:“先主在樊(城)闻
2023-01-12 21:16:00
史书上记载的徐庶是怎样一个人呢
...。因为《三国演义》对徐庶有精彩的描写,使徐庶成了与诸葛亮、庞统并列的最著名的谋士,他的智谋故事传播得很广。第一,史书上记载的徐庶是怎样一个人呢?徐庶很有侠义之气,年少时喜欢习
2023-05-03 11: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