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杨凡刘安琪整理
问:区域协同会放大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优势,在新形势下,南京应该如何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更好地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近年来,南京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放大国家首个获批的跨省都市圈示范效应,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2023年,南京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人口超3500万,在产业、创新、人才和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下一步,南京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培育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的创新生态;实施区域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以产业的协同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效联动的要素市场,推动各类要素在更大范围有序流动、高效配置,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问:南京科教资源丰富,这些年在放大科教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引领发展方面有哪些做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又是什么?
副市长吴炜:近年来,南京初步构建形成了科技成果“成果产出—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工程化转化—企业孵化”的全链条转化流程。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科技和产业双向发力,进一步完善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全链条推进科技成果的发现、转化和落地。当好“挖矿人”,优化成果发现和对接机制;建强“主阵地”,深化高校成果转移转化;建好“中继站”,提升转化平台发展质效;织牢“保障网”,出台专项政策促进转化。我们将继续放大南京科教资源优势,锻长板、补短板,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提供支撑。
问: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开放型经济大市,请问将如何发挥特色优势,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市委常委、副市长邓智毅:开放是南京的特质,开放也是南京的优势。我们将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来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争当全省“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排头兵。
我们将全力打造制度型开放的新高地,继续用好“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金字招牌,创造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力争“试在南京、服务全省、贡献全国”;全力塑造内外联通的新优势,以禄口机场三期建设为重点,扩大和引进更多基地航空公司,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效,加快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着力推动12.5米深水航道全天候通达南京,通过“水铁联运”“水水联运”等新的内外联通“立交桥”来提高效率;全力培育开放型经济的新动能,进一步吸引外资,把更多先进项目落户南京,不断优化外经、外贸结构,在稳住一般贸易、货物贸易等传统贸易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开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这些新的风口。
问:去年南京印发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请问下一步南京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副市长吴炜:南京坚持把产业强市作为“头号工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将巩固提升支柱产业,抢抓机遇,开展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工艺提升,让支柱产业能够更快地实现焕新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继续巩固放大软件、智能电网等南京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同时,积极瞄准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力争再争创一批国家级产业集群;加速布局未来产业,瞄准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商业航天、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等领域,积极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努力在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上跑出加速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
问:我们知道江北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在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什么着力点?
江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勇强:江北新区是全国第13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将紧扣“创新”和“产业”,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是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的首要特质,我们将进一步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战略引领作用,进一步探索数据跨境安全管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等试点,让经营主体获得更大政策红利。“产业”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我们将持续推动钢铁化工、装备制造、汽车轨道交通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不断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力争形成先发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活力。
问:南京是全国现有七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之一,请问试验区建设一年多来,给科创企业融资带来哪些变化,南京重点从哪些方面开展试验区建设的?
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操文荣:科技金融位列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通过一年多的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更大,品类更全,成本更低,环境更优。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坚持“四个突出”:突出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突出流程再造和服务创新,突出痛点疏解和靶向改革,突出区域特色和产业协同。
我们将聚焦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科技创新人才创业展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制度型金融改革创新,培育和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努力让金融资本“愿投”“敢贷”,让广大的科创企业融资更有获得感。
问:我们都知道南京具有创新动能强、人才富集、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等优势,请问南京将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助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钱维:营商环境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有力抓手。服务科创企业我们着力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为科创企业搭建产业链对接平台。我们将搭建更加多元、更加契合产业科技创新特质的企业对接平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推动更多项目合作落地。二是为科创企业打通融资堵点。我们将持续梳理各类企业,特别是科创型、初成长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三是为科创企业拓宽引才渠道。我们将持续为企业和高校院所搭建桥梁,提供更多双向选择、精准对接的机会,驱动创新要素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我们相信,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下,会有越来越多产业科技创新的成功案例出现在南京,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1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