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嫉恶如仇的皇帝杀了一宦官之后,竟沦落到向大臣讨钱的地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09 20:2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猜测有很多,比如频繁更换边疆大将、滥杀功臣、农民起义、天灾、满清崛起等等,这些的确都是主要原因,但是归根到底,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没说,那就是——穷。

嫉恶如仇的皇帝杀了一宦官之后,竟沦落到向大臣讨钱的地步

都说明朝富得流油,可是为什么还穷呢?那只是明朝的达官贵人大商有钱,和皇帝及普通老百姓并没什么关系,明末拖欠士兵粮饷堪称历史之最,士兵为什么抛头颅洒热血?凭什么给你皇帝打仗?还不就是看着那点军饷么。

结果从参军到战死,一分钱都拿不到,而且还没有抚恤金,谁给你皇帝卖命?而军官们也是如此,说给了赏银又不给,谁忠你大明?所以那时候很多生活不下去了的士兵一部分投奔了满清或是农民军,还有一大部分成为了兵匪。

嫉恶如仇的皇帝杀了一宦官之后,竟沦落到向大臣讨钱的地步

话说崇祯皇帝究竟有多穷?据说在明朝覆灭之前,崇祯皇帝如此一个刚愎自用、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放下皇帝的尊严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不仅满朝文武装聋作哑,那些皇亲国戚们也是一毛不拔。

是满朝文武和皇亲国戚真的没钱吗?结果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不动百姓分毫,因为他知道百姓没什么钱,专挑达官贵人和皇亲国戚下手,结果一下就搜刮走了超过7000万两白银,这还只是到李自成手中的,手下那些官兵自己捞了多少就不知道了。

嫉恶如仇的皇帝杀了一宦官之后,竟沦落到向大臣讨钱的地步

这其中很典型的有两人,第一个就是崇祯皇帝的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说没钱,最后掏一万两都心疼的要死,结果在李自成来了之后,从周府里拉出来的光银子就有53万之巨,还不说别的金器首饰等等。

而另一个内阁首辅魏藻德,在崇祯的苦苦哀求下,勉强捐了500两白银,还不如北京城中一60岁的普通老汉捐的多(600两);结果在李自成一来,魏藻德立马跪地投降,还恬不知耻的说“方求效用,那敢死。”,这就是大明朝铁骨铮铮的言官,后来也是搜刮了数万两白银。

嫉恶如仇的皇帝杀了一宦官之后,竟沦落到向大臣讨钱的地步

所以大明朝亡,主要就是亡在没钱,这个没钱指的是皇帝没钱;明末的官僚和地主阶级自私到令人发指,在他们看来,国家是你皇帝的,你就应该负责,和我没关系;但是皇帝一旦要征税或者是增加个人财富,他们就会跳出来指责皇帝这样不对,要体恤天下百姓,或者先祖有云等等。

为什么在崇祯皇帝的哥哥朱由校时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呢?在这里不评价朱由校这个皇帝究竟好不好,因为历史是文人写的,而朱由校当时几乎就是绝大部分文人的敌人,能不能公正的记录就不知道了。

嫉恶如仇的皇帝杀了一宦官之后,竟沦落到向大臣讨钱的地步

朱由校继位之初也是重用东林党人士,当时对这些东林党人士可谓是言听计从,但是后来发现不对了,怎么当个皇帝这么憋屈?痛定思痛下,他发现不能如此了,简直是满朝皆富独穷朕啊。

魏忠贤的崛起,并不是那么轻描淡写的是因为客氏的关系,乳母对于皇帝来说就相当于第二个母亲,当时客氏真的是如历史所记载的那样吗?不见得,但是至少有一点,在魏忠贤和客氏的帮助下,朱由校不愁钱花了。

嫉恶如仇的皇帝杀了一宦官之后,竟沦落到向大臣讨钱的地步

魏忠贤真的是滥杀无辜吗?并不是,他的主要针对对象只有东林党人,比如以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六君子;而魏忠贤真的权力就如此之大吗?如果真是这样,也不至于轻轻松松就被崇祯除掉了,可见朱由校留有后手,其实魏忠贤只是皇帝的执行人而已。

可是崇祯一上台,就把这“钱篓子”给捅了,在崇祯把魏忠贤处理之后,当时崇祯天真的预计把魏忠贤的家抄了,至少能得几千万两白银吧?可是结果让主持处理阉党的官员,把这笔银子交出来时,答案竟然是,我们没有找到这笔银子。

嫉恶如仇的皇帝杀了一宦官之后,竟沦落到向大臣讨钱的地步

该官员的意思是魏忠贤提前派人把银子藏起来了,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魏忠贤应该逃跑才对啊,何必要自杀么?注意,魏忠贤是自杀的,一个有如此巨额财富的人,为何要自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成为了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年号崇祯。朱由校在位时,宦官魏忠贤与朱由校乳母客氏专政,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将朝廷弄得乌烟瘴气。朱由检认为明朝沦落到这种地步就是因
2024-05-22 06:27:00
崇祯帝临死前为何后悔杀了魏忠贤
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宦官身份特殊,极易形成专权的局面。白寿彝就曾经指出:“一般来说,在皇帝勤于政
2023-05-20 16:35:00
魏忠贤的倒台与明朝末年的政治格局
...中枢由两大势力集团把持着,他们分别是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和以文官为首的东林党,当崇祯皇帝即位后,这两大势力集团已经发展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而年纪轻轻且毫无政治经验的崇祯,根
2024-01-14 12:20:00
魏忠贤贪污腐败,抄魏忠贤家时他的万贯家财去哪了?
...亲身边。所以古代的太监离权力很近。而历史上也有很多宦官弄权的事迹,这些宦官其中就包括魏忠贤。魏忠贤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太监宦官,他小的时候家里特别穷,而且大字不识一个,也不学好沉
2023-05-04 13:15:00
浅谈五十:朱由检17岁即位,上位不久废掉权臣魏忠贤,怎样做到
明朝中后期开始重用宦官,一度将他们的权利放得越来越大,任由放纵他们,文武百官都得看他们眼色行事,直到朱由校时期,宦官魏忠贤在朝中的势力达到巅峰,甚至皇上都得听他的,可想而知整个朝
2024-10-18 09:52:00
宦官之祸:明朝皇权旁落的隐秘推手
宦官、外戚和权臣并称中国封建王朝的三大隐患,即使是这三个势力其中一个做大,都会导致皇帝大权旁落甚至王朝覆灭。所以历代皇帝都时刻重视对外戚和权臣的防范,以明朝为例,为了防范外戚干政
2024-04-21 13:39:00
古代的廷杖制度是法外之刑,因此深受皇帝喜爱
...名思义,就是指在朝堂上对皇帝认为是犯了错误的大臣由宦官等皇帝身边人进行当众惩罚,从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起,此后的各个朝代的皇帝都非常喜欢这项惩罚措施,为什么各朝各代的皇帝都非常
2023-04-16 12:16:00
聊聊明朝大太监魏忠贤成功的秘诀
...,但如果得势以后,却又能影响着历史的发展。他们就是宦官,宦官非男非女,自幼阉割,经历了九死一生后,又要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屈辱。秦朝有赵高指鹿为马,明朝有九千岁魏忠贤,清朝有
2024-03-21 16:04:00
明朝中期皇权衰弱,文官集团与宦官的权力斗争
...之后也只有明世宗的政治势力强一点可以勉强压制内阁和宦官。到了万历年,明朝的政治地位仿佛衰弱到了极点。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参政,并且一年也见不了大臣几面。大臣对自己的君主忍无可忍
2024-02-06 19: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