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官渡之战曹操如何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18 16:4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可以说决定当时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作为历史上有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直至今天还有不少影响力。在这次战役中,袁绍自以为实力强大,扬手灭了曹操如同探囊取物,易如反掌,袁绍虽然表现出志在必得的一击必杀的心理,然曹操也是不甘落后,摆出一副只能胜,不能败的勇气。三国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群雄逐鹿,军阀混战。在那个有枪就是王的动荡年代,但是虽然曹操拥有政治上的绝对优势,然军事实力远远不及袁绍,望其项背都不到。那么在这场袁绍强,曹操弱,的军事斗争中,曹操如何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呢!

官渡之战曹操如何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呢

自古以来,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一两件武器,再好的武器,不能发挥己长,也是白搭。万变不离其宗,取得战争的胜利与否,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因素。说句实话,官渡之战,袁绍败北,究其原因,还是袁绍刚愎自用不能人尽其用,不听良言相劝的根源所在,还有袁绍有勇无谋,固执己见肆意妄为性格,酿成灭身之祸,为自已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所以袁绍最终为自已的行为买了单,而且也付出了极其残痛的代价。

官渡之战曹操如何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呢

当然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不单单有“人为”等原因,还有什么天时啊,地利人和,环境,条件等一大部分因素在里面。那么袁绍到底败在哪里,是败在自已的性格方面,还是败在自已人手里,还是败在其他方面的原因!那么先从汉建安199年三月,开始说起,袁绍在时机不是太成熟,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阵,决定集结十万精锐向许县前进,发动了一场灭操的行动。袁绍在发动这场战役前,基本或者已经消灭盘踞在北方诸多大小军阀,比较大一点军阀如公孙瓒,并且拥有不小的地方,具备剿灭曹操的实力。袁绍此时,洋洋自得,自以为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可以和曹操一决胜负的时间到了。

官渡之战曹操如何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呢

曹操被动迎敌,曹军北渡黄河,驻扎黎阳。到了秋季曹操还军许县,同时分兵屯于官渡,和袁绍的军队隔河相望,呈对峙状态。袁绍和曹操这两个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间的战争迟早要爆发的。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杨奉被刘备所杀,同年11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六月袁术病亡,199年张绣降曹,此时杨奉灭,吕布死,张绣降,刘表宣布不结盟,保持中立,孙策按兵不动。当时局势于曹操有利,能成气候,也只有袁绍和曹操他们俩有实力一决雌雄。双方都势不两立。这场战争可以分好几个阶段,首先是交锋阶段,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袁绍先发制人,派大将颜良攻击白马,曹军招架不住,白马被袁绍占领,在随后在双方混战中,曹操采取迂回战术,奇袭白马,曹军大将颜良被此时投奔曹操帐下关羽所杀。第一句曹操胜。曹操初战小胜,却不敢掉以轻心,他知力量不及袁绍,放弃已经占领的白马和延津,回退官渡。这一着曹操技高一筹,实际是以退为进之计,对于曹操来说,退守官渡,利大于弊,既可以集中兵力节省开支,又可以一举两得。敌军战线过长,补给肯定不容易,战争成本上升,离胜利就越来越远。这就是袁绍智商无法媲美曹操的地方,曹操敌进我退,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失。这一招曹操绝对高明。曹操是务实之人不图虚名,深知不图虚明而得实祸的道理。而袁绍恰恰相反喜欢面子,喜欢虚名,袁绍手下一批阿谀奉承之辈,把袁绍吹到天花乱坠,袁绍自已早已认不得自已是谁了。这时候,袁绍沉浸在胜利喜悦的气氛中,全然不知曹操之计,袁绍进,曹操退,最后曹操退无可退,便相持起来。总之这一阶段,谁也无法战胜谁。

官渡之战曹操如何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呢

战争打的是后勤,打的是后续战争的连续性,打的是体系,旷日持久消耗战,谁也玩不起,此时曹操远在许县荀彧却建议,和鼓励他一再坚持。此时的袁绍孤注一掷志在灭曹。荀彧建议曹操成败在此一举,袁绍不过一介草莽,而曹操却是神武明哲。这时候贾诩也建议曹操打下去。实践证明,这几个人建议是对的,战争是风险极大的事情,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不能以身犯险,往往取决战争的胜利和成败的关键,就是将帅意志和决策,有时间危机,危机就是危中有机。抓住机遇,就是抓住成功。

官渡之战曹操如何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呢

还有人说袁绍之败,败于许攸,说得也不完全有道理,其实主要原因,还是许攸发现袁绍不能听他的意见,道不同不相为谋,许攸认为袁绍鼠目寸光之辈,他日必定没有出息,不可共谋大事。殊不知许攸一走,袁绍大亏,曹操捡个大收获,许攸把袁绍的家底一字不落透露给曹操,许攸掌握大量袁绍军事情报,袁绍的弱点被许攸一一点破,曹操大喜,最后曹操在许攸的建议下,火烧乌巢粮草,致使袁绍军心大乱,一触击溃。最后袁绍兵败,自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当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曹操从官渡之战取胜以后,意味着三国由此进入曹魏的时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网笃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8 1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官渡之战曹操是怎么用几千人坑杀7万人的?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曹操兵少,袁绍兵多,这是毋庸置疑的定论。但是曹操兵到底少到什么程度,历史上有不少有质疑
2023-02-08 15:57:00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的官渡之战,袁绍为何会败给曹操?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2023-01-22 16:46:00
官渡之战曹操属于侥幸取胜,虽然缓解了自身的危机,但并未动摇袁绍根基,战后袁绍依然强于曹操。但拥有河北四州的袁氏却终于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走向败亡
2023-02-27 19:05:00
三国中,他是能决定官渡战役走向的关键性人物
原著三国,决定官渡之战走向的关键人物正面交锋,曹操以2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打败了袁绍集团的10万大军,这是贵族出身。勇气
2023-02-17 14:46:00
官渡、赤壁、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影响历史进程的三大战役
...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1、三大战役①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2023-01-17 23:02:00
三国差距最悬殊的一战,官渡之战曹操两万人逆转袁绍的十万大军
...的时候两人之间原本就微不足道的兄弟情义就破灭了。而官渡之战,则是一场袁绍试图争霸天下,给曹操一个教训的战争。彼时的袁绍有精兵良将
2023-02-25 17:28:00
盘点三国时期的五场大战,知名度最高的赤壁之战只排第四
.../993/d8ea1b08401278d560a1b9a9cfd65ebed007c11e.jpeg\"/>第五名
2022-12-16 14:23
“官渡之战”后,曹操为什么没有统一北方?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就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霸主,袁绍阵营迅速土崩瓦解,很快就被曹操所歼灭。《三国演义》中所展示的情节也大体如此
2022-12-17 13:28
官渡之战前夕,刘备为何选择背叛曹操
面对实力数倍于已的袁绍,曹操竟然生出了跃跃欲试的心理。且在战争开始之前,曹操就通过自己高明的手段,极大鼓舞了士气,使得整个曹操集团都同仇敌忾起来
2022-12-21 11:31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