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石灰窑村的高标准农田。
乌鸦坝村荒地治理现场。(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 曾 月 通讯员 段 璇
眼下,在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村刘家坪组,85亩高标准农田种植的玉米已经收完,村民们正抓紧时间晾晒玉米,房前屋后尽显金黄,呈现出一派令人欣喜的丰收景象。
“去年这里长满了灌木,比人还高。一下雨,旁边水沟的水流得到处都是。如今,通过荒地整治,建成了适合耕种的良田。村里把这些地分给周边的农户种植,每户2至3亩不等,每家增加了数千元收入。”刘家坪组村民黄莉说。
像石灰窑村这样推动撂荒地焕发新活力的故事,在红土乡还有许多……
为落实保障粮食安全系列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今年以来,红土乡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行动,同时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制订“一地一策”,让“沉睡”土地焕发生机。
整治撂荒地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10月23日,在红土乡乌鸦坝村,红土自然资源和规划所工作人员与村民在田里清理杂草,铲平土地,对撂荒地进行开荒去杂。
“乌鸦坝村涉及整改的面积达50余亩,大部分都是没有种植农作物的荒田。如今,通过开展荒地复垦行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恢复荒地地力和生产水平。”红土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负责人徐晓星介绍道。
自撂荒地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在该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耕地清理整治工作专班,构建了“1+4”联动体系。由政府组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管理站、财政所牵头整改,各部门协调联动、明确责任、集中研判,有序推进全乡耕地流出图斑的核查、整改等工作。
“红土乡属于高山地区,大部分耕地呈阶梯状分布,受地势、气候、排水等影响,整改工作较为复杂。”徐晓星表示,“此次整治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对有条件的田地进行连片整改,不具备条件的,原地恢复、原地整改。”
整改行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专班利用自然资源部门遥感监测信息技术,摸清撂荒地面积,引导群众参与复耕复垦,同时聘请专业施工队抢抓整改进度。截至目前,石灰窑村、乌鸦坝村、天落水村已完成整改,整改面积达470余亩。
通过整改,昔日杂草丛生、灌木林立的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一块块良田。整改后的土地,坚持“实事求是、良田粮用”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采取农户自耕、集体助耕、土地流转、代种托管等方式,切实守护群众“粮袋子”,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建高标准农田
促进粮食生产扩面
11月2日,红土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黄益金在稻池村查看高标准农田的土壤“用养情况”。
“近期,在充分争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围绕‘小田并大田’改造思路,按照耕地坡度便于耕作原则,在稻池村打造了20亩高标准农田。”黄益金介绍。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水平,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红土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验收原则,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要考虑到红土乡的耕地特征、灌溉条件、作物种类,又要注重用养结合,通过增施有机肥、土壤改良剂,施用生石灰中和土壤酸碱度等措施改良土壤结构,以提升地力。”黄益金说。
为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9月以来,红土乡对稻池村、天落水村的240余亩农田进行了改造。
“高标准农田不仅将周边耕地修整连片,还对附近的沟渠进行了修复,这对于庄稼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提起高标准农田建设,稻池村村民刘有权表示非常支持。
高标准农田建设打破了传统“一渠一沟”“一渠一路”的灌排布局,重点保障节灌、抗旱,结合坡改梯、小丘改大丘、生态复坡、沟渠改造等,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田综合效益。
建成后,采取农户自发复耕复种一批、市场主体流转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一批、村级集体股份合作社兜底一批等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种植,促进粮食生产扩面提质。
目前,红土乡已打造高标准农田2.54万亩,全乡4万余亩耕地达到高标准永久基本农田要求,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动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12: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