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蒲松龄反对科举,却又想通过科举实现理想,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1 14:13:00 来源:戏说三国

蒲松龄反对科举,却又想通过科举实现理想,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诗人蒲松龄的思想、性格、脾气都独具特色,自己穷困潦倒,却心甘情愿安于现状、按部就班;期望贵人扶持,却始终不肯奴颜婢膝、趋炎附势。

对社会现实不满,却在徘徊彷徨中充满期待;揭露科举黑暗,却并不坚定反对科举制度,并且终生追梦在科举道路上。因此,他的人格特征具有复合型、叠加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所谓傲骨,是一种高傲自尊,刚强不屈的性格。既有与生俱来的因素,也有后天修养的成分。蒲松龄与妻子刘氏结婚后,就与兄弟姊妹们分家单过了。

由于大家庭的富裕光环逐渐褪去和整个淄川地区的灾情状况,蒲松龄家中的日子过得十分紧巴、艰难,可以说是家徒四壁,身无分文,穷得叮当响。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先后到沈家、王家担任塾师,靠着舌耕之业,勉强度日。

蒲松龄反对科举,却又想通过科举实现理想,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生活的艰辛,家境的窘况,蒲松龄是深有体会的,他时常想着改变这种现状。《拔闷》中写道:“白云绿树隔红尘,湖海飘零物外身。……何日得钱十万贯,烟波深处买芳邻”。

然而,一个穷秀才,怎样才能“得钱十万贯”?不过是梦想而已。但是,即便如此,他在三十一岁应邀到江苏孙蕙处做幕僚的一年时间里,跟随知县孙蕙迎来送往、吃喝游玩,有过一段“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衙门”风光日子确是真实的。

然而,他却能够做到不贪恋不羡慕那种声色犬马的生活环境和口

腹之欲,并且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表现出难能可贵的极高的人格和高尚品质。

蒲松龄反对科举,却又想通过科举实现理想,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蒲松龄没有沉溺于吃喝玩乐的官场漩涡之中,而且还多次利用一同旅游、参加宴会等机会,劝说孙蕙要当个好知县,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把心思用在为老百姓服务上,不要与贪官污吏沆瀣一气、同流合污,起到了很好地规劝作用与效果。

蒲松龄辞去幕僚回到淄川后,第二年的科举考试又一次失败。只得重操旧业,靠做塾师养家。然而,教书只能拿到微薄的报酬,还要经常看天吃饭,依赖于年景是否能够风调雨顺。

一旦遇上灾荒年份,收入自然减少,家中老小都要时常饿肚皮。面对这种状况,蒲松龄无时无刻不期望着能够得到改变呀。然而,要想改变这种贫穷的状况又谈何容易。

不但如此,由于蒲家庄距离毕家三、四十公里,每年的几个重要节假日放假回家,都需要凭借一双脚板长途奔波。而这样的奔波又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几十年的岁月。节日的愉快,演变成了奔波的辛苦。

蒲松龄反对科举,却又想通过科举实现理想,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但是,即便如此,他仍然不能放弃塾师职业。一年四季,无论严寒酷署,不管风霜雨雪,他都要雷打不动坚持“舌耕”。有时生病长灾,也要履行职责。

之所以能够获得童子试县、府、道三个第一的秀才桂冠,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实至名归。施闰章是当时的大诗人、文学家,山东学政,他发现蒲松龄的文学才能,可谓慧眼识金。

蒲松龄考取秀才的第二年,就倡议与好友王鹿瞻、张笃庆、李尧臣等成立“郢中诗社”,并撰写了序言,彰显出过人的才华。孙蕙聘请他做幕僚一年间,他为孙蕙撰写公文达两册之多;撰写家书、呈文、告示、碑记达八十多篇,展示出别具一格的文才,得到了孙蕙的喜爱与褒奖。

蒲松龄反对科举,却又想通过科举实现理想,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他还为毕际有、高珩、王士祯等名人写过挽诗,这足以说明这些家人的后人对蒲松龄文才的认可。如果没有一定的水平和真才实学,恐怕早就他们弃而不用,更不用说多家之间还互相推荐了。

五十四岁时的蒲松龄,依然生活窘迫、贫困依旧。面对重金诱惑和“一夜暴富”、甚至可能改变命运的条件,蒲松龄没有为之动心,而是婉转相拒。

倾心科举追梦。蒲松龄是一个终生期望通过科举来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理想,堂而皇之进入“体制之内”,从而光宗耀祖的秀才,并始终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和才华的。

这在他的《聊斋诗集》中,特别是咏怀诗中,这种心情的表达十分突出。在去做幕僚前,几次科举考试的连续败北,让倔强的蒲松龄一方面有哀叹,一方面又不服气,仍然选择继续坚持。

蒲松龄反对科举,却又想通过科举实现理想,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和张邑侯过明水之作》中说“但得孙杨双眼顾,宁教陆氏一庄荒”,则表达出希望得到贵人扶持的愿望等。待到哀叹、牢骚完毕,他又会重新振作精神,继续前行。

可见其对科举孜孜追求的痴心。正因如此,虽然他在五十一岁做出自己不再进考场后的岁月里,埋在其心底的希望之火并未泯灭,最终在七十一岁时,再进考场,一试成功,获得了“岁贡生”头衔。

蒲松龄在坚持科举考试的同时,始终坚持着文学梦想,并行不悖,在“鬼狐”世界的天地中开垦种植春天的花朵,以梦为马,驰而不息,甚至宁可暂时放弃科举,也不肯放下文学创作之笔。

对此,好友张笃庆曾三番五次批评、规劝他,切忌分散精力谈鬼说狐“不务正业”,而应该回到科举考试的正确轨道上来。他先后于康熙三年、康熙二十五年年、康熙三十二年、康熙三十三年写了《和留仙韵》等四首诗。

蒲松龄反对科举,却又想通过科举实现理想,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一方面言辞婉转的用典劝谕蒲松龄,如果像西晋张华那样,搜集整理神鬼故事,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一方面,对蒲松龄诗文之才给予肯定的同时,又直接批评其谈鬼说狐,蹉跎岁月,辜负人生。

张笃庆认为,三年一度的秋闱,就算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复习、准备,也未必就能一试而中,加上还要为生计辛劳奔波,已经够身心疲惫了,如果再拿出大量时间、精力去搞鬼狐创作,实为得不偿失。

诗文虽是大道,但成就不了大业;科举才是正道,中榜改变命运。蒲松龄虽然才高八斗,但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科举上,以免辜负人生前程。

除了好友的真诚与善意的规劝,也有一些来自方方面面的诋毁。比如前面说到的,有人想借全国查禁淫词小说之机,提出要毁掉《聊斋志异》书稿等。

蒲松龄反对科举,却又想通过科举实现理想,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面对好友们的规劝、批评,蒲松龄没有反驳、争辩,而是将其作为一种鞭策和激励;面对恶意的诋毁,蒲松龄则置之不理。他依然坚持自我,表达出宁可科举不中,也不愿意放弃自己认定的聊斋小说创作。

鉴于此,他一直坚定执着写小说、写诗歌、写俚曲,直到生命将息,方才罢笔。他的举动,表现了他人性中坚毅、刚强、执着的特质。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现实可以改变一个人前行的方向,生活可以重塑一个人的性格。

然而,即使褪去曾经的小地主兼商人上流家庭的光环,蒲松龄依然是一名有傲骨、有才华、志向高远、自食其力的秀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1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悲催文人蒲松龄,一生科举不第,书写仙狐志怪传奇而得名
...期矫首……谁知一事无成就……白头会上人。此人,就是蒲松龄。生前写下一部《聊斋志异》默默无闻,没成想日后此书封神,成为志怪小说的传奇。01风光一时1640年,蒲松龄出生于淄川城
2023-02-25 22:33:00
蒲松龄的科举之路:屡败屡战却终不悔
...每个时代文学类型的典型代表。今天小编陪大家一起走进蒲松龄的世界。蒲松龄被称为鬼圣,由此可见蒲松龄在志怪小说界的地位。蒲松龄的成就源于其在贫困中的坚持。年少得志,数次落榜蒲松龄
2023-12-14 19:02:00
蒲松龄生不逢时,72岁才考上贡生,一生都穷困潦倒
蒲松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个奇才怪杰。他的代表作品《聊斋志异》被誉为短篇小说的绝唱。在张廷玉的《明史》和赵尔巽的《清史稿》里都没有蒲松龄的传记,只能在一些地方史料里看到他的蛛丝马迹
2023-01-25 18:10:00
聊斋先生蒲松龄婚姻生活怎么样:他很爱妻子吗?
蒲松龄,是山东淄博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蒲松龄的祖辈是中小地主阶级,后来以较为丰厚的家底用来经商,所谓经商蚀本,在经商的道路上家族渐渐的败
2023-09-19 15:42:00
《聊斋志异》中的叶生故事
作者:黎荔蒲松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卷一第三十一篇《叶生》,讲述了一个姓叶的书生怀才不遇,突遇知己丁公而生死相从的故事。小说情节千回百转,跌宕起伏,极富传奇色彩。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2024-01-25 14:07:00
科举失利,人生不败:揭秘古代七位落榜生的传奇人生
...的最大贡献就是收复了新疆,这是足以彪炳史册的。七、蒲松龄蒲松龄曾经八次乡试未中举,编著《聊斋志异》,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现在,谁还知道当年和蒲松龄一起考试的中榜者,但是又
2024-02-24 18:35:00
开心麻花《开心聊斋·三生PLUS》 ,假期持续爆笑深圳
...的目光,好评如潮。《开心聊斋·三生PLUS》以清朝小说家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为蓝本,讲述了书生因冤屈命丧,阎王审理,冤冤相报、三生轮回的传奇故事。然而,开心麻花并未让这一
2024-04-30 09:59:00
他边教书边考试,在人生最落魄时写下旷世奇作
...子太多了。我们今天要说说另外一部作品《聊斋》的作者蒲松龄。 蒲松龄那个年代,凡是读过书识几个字的人都有一个梦想,能够参加科举考试,混到个一官半职,不但可以光耀门楣,而且还可
2023-05-21 12:55:00
“转世”蒲松龄写的志怪故事
...文转自:北京晚报▌黄西蒙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蒲松龄去世。就在同一年,在山西临汾,有个叫徐昆的婴儿出生了。徐昆长大之后,酷爱读书,才思敏捷,还特别喜欢志怪小说。他模仿
2024-04-14 13: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