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赵光义登基之后赵匡胤的儿子都是什么表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2 14:5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当年的最后两个月为太平兴国元年)十月二十日,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

一日后,其弟晋王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宋太宗。

赵光义登基之后赵匡胤的儿子都是什么表现

赵匡胤的死是有疑点的,最大的争论就是“烛影斧声”之说。

我个人是相信这种说法的,很难想象国家并非危难时刻,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又都成年的情况下,他会把皇位传给弟弟。

至于“烛影斧声”的导火索,我认为是当年五月,赵匡胤明确提出过想迁都,但被赵光义否决,兄弟两人在国家战略上,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抛开迁都的正确与否,赵光义长期担任开封府尹,早把开封经营成自己的地盘,他又有意皇位,自然不愿意离开。

赵匡胤既然提出了这个想法,虽然暂时因为没有得到赵光义的支持而放弃,但很难说以后会不会重下决定。

赵光义要争皇位,就不能离开开封,赵匡胤想迁都,就是打在他的七寸上,于是,有了“烛影斧声”的前提。

而且,当年八月,赵匡胤下令出兵五路攻伐北汉,党进、潘美、杨光美等禁军大将都被派到前线,大部分禁军也被派到前线。

开封兵力空虚,忠于赵匡胤的禁军力量大减,这对于赵光义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于是,有了十月发生的“烛影斧声”。

整个事情的发生到完成,对于赵光义来说,非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奇怪就在这里,根据史书记载,赵光义是无遗诏登基,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和另外一个弟弟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这显然不正常,这是对皇位的放弃,有几个人能轻易放弃而不去争一争?

何况,在赵匡胤没有留下任何遗诏的情况下,他的两个儿子去争皇位,是天经地义的。

至于“金匮之盟”中“兄终弟及”的说法,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十》中的记载,这玩意是在赵光义登基五年多之后才被赵普拿出来:

太平兴国六年……九月……(赵普)复密奏:“臣开国旧臣,为权幸所沮。”因备言昭宪顾命及先朝自愬之事。帝于宫中访得普前所上章,并发金匮得誓书……

也就是说,当时的赵光义没有登基的根据,唯一的根据就是,他在皇族中爵位最高,且担任开封府尹,这被认为是皇位继承人的标志。

但仅凭此,很难让人信服,毕竟,赵匡胤的两个成年儿子都活得好好的。

特别是军队系统,一定是支持赵匡胤或其子的。

赵光义登基之后赵匡胤的儿子都是什么表现

往后数三年,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时,赵光义兵败高粱河,当时随同参战的禁军就有拥戴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继位的想法和行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一》中记载:

初,武功郡王德昭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帝所在,或有谋立王者,会知帝处……

赵光义都登基了好几年后,都还有人想着赵匡胤的儿子,在赵匡胤刚死去时,军队不会突然就变得向赵光义效忠。

当时,大部分禁军及将领虽然都派出去打北汉了,但开封还是有军队的,并且,掌管军队的枢密使曹彬和枢密副使楚昭辅都坐镇开封。

曹彬和楚昭辅能坐在枢密正、副使的位置上,绝对是赵匡胤的亲信,并且,曹彬的儿子还娶了赵匡胤另外一个弟弟赵廷美的女儿。

不管是从公,还是从私,至少曹彬不会希望是赵光义登基。

不过,不管曹彬愿不愿意赵光义登基,他都无法改变,他无法调动军队参与废立,因为出师无名。

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和另外一个弟弟赵廷美,在赵光义登基前后,都保持了沉默。

史书没有记载下任何关于他们三个人在皇位更迭前后的反应,动态。

赵廷美还好说,论子继承,轮不上他,论弟继承,同样轮不上他,看热闹就好。

可赵德昭和赵德芳为何毫无挣扎?真就甘心情愿?

军队无动静,曹彬等无动静,就是缺个出面号召的,而号召的人选,非赵德昭、赵德芳莫属。

只有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出面,军队才能出师有名,包括文官中的部分忠于赵匡胤的官员,也同样可以出来闹腾。

可他们到底是没有站出来,为什么?

我想,只有两种原因。

其一是他们两个怂了,赵光义在宦官王继恩的配合下,控制住了皇宫,他们两个没有相关情报,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被动等待。

其二就是赵光义派人把他们软禁起来了,这种可能性更大。

赵光义虽然在军队中的力量不大,但长期经营开封府,又长期担任“大内都部署”,不管是把两位皇子软禁在府中,或叫进皇宫软禁,都是能办到的。

从赵光义的角度来看,适时控制住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是必须的,他不可能去赌这两位皇子都是安安稳稳的。

赵光义登基之后赵匡胤的儿子都是什么表现

不管是“烛影斧声”,还是如史书记载的赵匡胤无故暴毙,王继恩先通知赵光义入宫,赵光义都不会去赌两位皇子在皇位面前无动于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暂时控制起来。

这是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在当时必须要做的事,特别是赵光义搞“兄终弟及”本就未必服众。

只有确定了赵德昭和赵德芳无法闹腾,赵光义才能安心登基,否则,任意一位振臂一呼,局势就麻烦了。

等到登基后,赵光义不论文武官员,全部大肆封赏,赵德昭和赵德芳又暂时无法出来表态,如曹彬等,也只能默认赵光义成为新的大宋皇帝。

再等到赵光义迅速地安排亲信控制住军队,即使放两位皇子出来,他们也暂时无法闹事了。

何况,赵光义在大封文武官员时,是先把皇弟赵廷美和皇侄赵德昭、赵德芳给封赏了一通,姿态做得足足的。

所以,赵光义“兄终弟及”,和平登基,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毫无反应,有可能是认怂了,但最大可能是,当时被软禁起来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4 1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赵匡胤真的是被赵光义暗杀的吗
公元976年(宋开宝九年十月壬午夜),宋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赵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
2023-01-03 20:47:00
宋高宗赵构与赵匡胤后代的皇位传承
...后,随即开始实施一系列斩草除根计划。在陈桥兵变中,赵匡胤被军队中的故交好友“聚义十兄弟”等人拥立为帝,赵匡胤暴毙时,“聚义十兄弟”中,大将王审琦等已死,石守信等已被解除兵权,
2024-02-04 20:00:00
赵光义的皇位,到底是不是抢来的
公元976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离奇去世,年仅50岁。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赵光义被召进宫,哥俩在一起喝酒聊天,影影绰绰中,有人看见赵光义时而起身,好像在躲避什么,而赵匡胤也拿起斧
2024-06-05 20:56:00
赵匡胤的宋皇后为什么要拥护小叔子赵光义
赵匡胤在部下的帮助下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因此被认为是历代开国皇帝当中相对较为容易。不过他能终结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就足以证明他依旧还是有着非凡的能力。但是在赵匡胤去世以后,为何
2023-06-14 21:17:00
赵匡胤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
赵匡胤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赵匡胤用自己的智谋结束了唐朝之后长达百年的“五胡乱华”乱像。但是赵匡胤晚年时却做了一件让众人都惊掉下巴的事儿,他将他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而不是
2024-10-27 10:02:00
赵匡胤黄袍加身:一场精心策划的兵变
公元960年正月,在赵匡胤的操纵下,本来准备北征的后周军队,发动了兵变,然后赵匡胤假装醉酒,被拥立者黄袍加身,被迫成为了皇帝。其实黄袍加身,都是赵匡胤自己安排好的一出戏。公元95
2023-12-02 09:06:00
盘点历史上被架空的开国皇帝
...的儿子,李渊禅位后一个人在后宫渡过了余生。第二位: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一位傀儡皇帝,当初五代十国混战不休,后周孤儿寡母根本无力担负天下,赵匡胤就在武将的拥护下登基称帝
2023-05-28 11:00:00
赵匡胤:为夺皇位欺负孤儿寡母,后世评价却很高
...须满足这两点条件。知道这两个条件后,我们就来看一看赵匡胤。当初赵匡胤起来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支持他。有的人说他这样不知恩,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赵匡胤在起来之前,是服从于柴荣的
2023-11-28 14:25:00
...上是再合适不过了。赵光义原名赵匡义,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匡胤当皇帝后,为了避皇帝的讳,改名赵光义。赵匡胤能成功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手握军权的大将摇身一变成为
2023-03-14 10: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0位无名烈士生前容貌被复原,26位烈士遗骸完成DNA鉴定,怀揣照片的烈士颅骨破坏严重,“可能战斗时就已经不存在了”(见习记者:边义婷 剪辑:刘响)
2025-11-18 17:18:00
《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出版发行
日前,由历史文化学者孙万勇创作的《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该书忠于史实
2025-11-18 17:23:00
傅山园里遇良师
中华傅山园牌坊重阳时节,我所在的三立书画院一行30余人,赴中华傅山园参加纪念傅山诞辰418周年的临摹画活动。见群中张喜淯老师等现场拍摄的精彩视频与照片
2025-11-18 18:27:00
趣玩山野!连江这个“宝藏营地”——元野营地焕新升级!
2025-11-18 13:01:00
一炉香火连两岸,一脉相承系宗亲——台湾彰化梁氏宗亲返乡谒祖
11月16日,南安翔云迎来台湾彰化县秀水乡的梁朝钦等41位宗亲返乡谒祖。“300多年前,弘丙公怀揣着对生计的期盼,从泉州蚶江港出发
2025-11-17 16:59:00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