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洱海更清乡村兴(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2-03 05:25: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中国农业大学古生村科技小院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

洱海更清乡村兴(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虽是冬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却是暖意融融。

一盘清炒的油菜薹,配上当地的特色菜,中国农业大学古生村科技小院里,师生们正在享用午餐。别看这盘油菜薹普普通通,却是科技小院刚刚收获的“科技成果”,清甜可口、风味独特,这种油菜薹的种植还有望实现减肥、增产的绿色目标。

“目标是将农田氮磷排放减少30%—50%,入湖负荷削减大于10%,农田周年亩产值超过1万元。”2022年2月,中国农业大学古生村科技小院正式揭牌,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团队统筹下,全国20多家单位、200多名科技人员在洱海流域开展联合攻关。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理湾桥镇古生村,走上木栈道,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他嘱咐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探索洱海流域农业绿色高值生产模式,破解洱海流域面源污染治理难题……通过“多学科交叉、多院校联合、多主体融合”的新模式,数十名师生驻扎古生村200余天,走进田间地头,探索洱海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新路径。

扎根一线把脉问诊,科研瞄准实践难题

溪流四季不绝,汇入洱海。纵横交错的田野,青瓦白墙的古朴民居,一幅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守好洱海,既要生态又要发展。科技小院师生们驻扎到古生村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解析“农业面源污染”。

“过去一下雨,污水沿着村庄、农田沟渠就会流入洱海。”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许稳说,为了搞清污染源,科技小院师生们在古生片区构建了“六纵七横”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输移—入湖动态监测网络。

“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一下雨就得往外跑。”每到下雨,尤其是暴雨时,师生们都需要外出采样。风雨无阻,3000余份样品的采集和记录,2万余份水样分析,为洱海面源污染溯清源头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想要真正弄清农业对面源污染“贡献”的问题,就必须把农田本底摸清楚。“摸清洱海流域片区土壤肥力等级与空间分布、典型农田土壤氮磷矿化规律、氮磷流失特征和入湖沿程衰减规律,这些在洱海保护的工作中尤为重要。”许稳说。

为摸清土壤性质,科技小院选取水稻、玉米等典型作物的大田,布置了田间矿化、径流试验,设下21个监测点位。学生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田间沟渠里,虽然常常弄得灰头土脸,但一得到取样数据,总会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就在这不大的村子里,汇集了全国顶尖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家团队。“在明确古生片区面源污染贡献的基础上,我们正在开展面源污染治理的工程设计,构建‘系统解析、精准防控、生态治理’的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新模式,打造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样板工程。”许稳说。

田间地头划出实验室,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沃野平畴,从苍山脚下一直延伸到洱海之畔。

古生村的田地里,划出了方方正正的田块。常规有机方案、绿色产品方案、有机优化方案、绿色生态方案……走近一看,每个田块前竖着一块牌子,上面详尽记录着种植的油菜品种、施肥类型与用量以及种植的目标。这里,是科技小院的试验田。

眼下正值农忙时节,田地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丛汶峰带着学生们正在劳作,冬天播种下去的油菜,已经开始发芽。

种植粗放、作物产值低、种植不环保一直是困扰当地发展的一道难题。在张福锁院士的带领下,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华中农大、中国农科院等8家科研单位在古生村试验起了“洱海流域油菜绿色高值种植模式”。

“眼前这块油菜田是我们试验的绿色种植模式,而远处那块油菜田用的是传统播种模式。”科技小院油菜组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王康说。顺着他的手望去,一眼便能分辨,眼前的油菜发芽很好,跟传统种植模式的比起来,长势喜人。沿途经过快长成的菜地,他随手掰下个菜梗子,“快尝尝,很有营养。”

“实现周年亩产值大于1万元,油菜减肥30%、增产20%。”这是科技小院为“洱海流域油菜绿色高值种植模式”定下的总体目标。

选择什么样的品种?如何种植?如何施肥?老师和学生们蹲守在田地里,种植、施药、除虫、监测数据,根据田间实际和村子发展需要制定具体方案。

丛汶峰介绍,去年以来,科技小院先后试验了来自中国农科院、华中农大、云南农科院的多个油菜品种,其中中国农科院的“硒滋圆2号”结合科技小院设计的周年油菜薹新模式,可以让当地农民增收不少。

尽管是冬天,古生村的田地里依然生机勃勃。每一名师生都是这片土地的规划师,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科技小院走向发展新阶段,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不能用农药和化肥,这地还能种吗?”为了保护洱海,绿色种植曾让古生村村民何利成犯了嘀咕。科技小院的入驻给何利成带来了希望,“农大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技术支持,去年收成很好,有机稻价格高,销量也好。”因为肯学习、肯尝试,何利成还被聘为科技小院的校外导师。

从精准施肥、节水、面源污染治理,到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如今说起绿色种植,何利成侃侃而谈。在科技小院的带领下,何利成正在从传统农民向新农民转型。

去年12月,古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电商培训。“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不了解,来的人寥寥无几。”科技小院电商组学生王冬梅说,“后来我和同学们走村入户,做介绍、聊需求,同时找资源、请老师,为村民设计课程,这才吸引来了不少村民。”

古生村村民杨金鱼喜欢白族刺绣,想要成立自己的白族刺绣工作室。这一次,她主动报名参加电商培训。“白族刺绣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想把它传承下去。科技小院的师生帮我联系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我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杨金鱼说。

“到农村去、到生产实践中去,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科技服务,为农业增产增收作贡献,这是科技小院的初衷,也是特色。”张福锁说,如今科技小院走到了新阶段,开始肩负起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

“创新科学技术,最终是要解决问题。”张福锁表示,在生产一线做科技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留在农民身边,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科技小院大有可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3 06: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让空间拓领域重引导 鼓励扩大民间投资
...、商(协)会参与和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云南省级异地商会文山行”招商引资推介会,成功签订28个项目,协议投资701.2亿元;举办“云南民营
2023-10-28 07:07:00
本文转自:大理日报本报讯(记者罗帮义)近年来,州洱海管理局坚决贯彻州委、州政府关于洱海保护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洱海流域乡村生态振兴为抓手,实现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乡村振兴有
2022-12-20 00:56
...曾经不堪重负的洱海逐渐恢复清澈的故事——被媒体称为新时代的“老人与海”。该书作者、报告文学作家朱大建往返沪滇两地,采访孔海南团队近百个小时,用情用心撰写。该书创新报告文学表达
2023-06-06 15:03:00
大理烟草科技小院打造洱海保护与生态高值农业协同发展模式
...立。自成立以来,小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开展洱海保护污染治理、助力烟粮协同稳粮增收、促进多元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多举措助推烟草
2023-08-22 00:31:00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让洱海水更清古生村村民更富——科技小院探索绿色高值模式记近日,记者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清澈的溪水沿着青石板渠汩汩流淌,漫过滩涂和水柳,汇
2023-04-22 05:34:00
如何保护与提升改造湿地公园?两院院士把脉洱源县洱海流域湿地
...业大学等高校的教授组成的专家组一行到中铁十局洱源县洱海流域湿地公园保护与提升改造项目开展调研。专家组一行来到茈碧湖弥茨河入湖口湿地,重点了解洱海流域湿地提质增效和水质提升工作
2023-02-15 14:21:00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大理2月14日电 (罗帮义 张钰琴)云南省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启动仪式14日在大理市洱海生态廊道举行。该项目批复总投资约53.8亿元
2023-02-14 22:13:00
...他们都用行动写就“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标杆。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万象更新的时代。广袤大地,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科研素材。恰如袁隆平先生常说,“电
2024-02-02 03:41:00
...作主题演讲时指出,要加强中国生态观的国际传播,讲好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的关键在于坚守中华立场,树立“国际视野下的他者思维”。缅甸《北极星》周刊总编辑吴温丁,云南日报报业
2023-05-29 03:2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