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一旦使用了呼吸机,如何摆脱呼吸机依赖,恢复正常自主呼吸,又成了一大课题。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院区),从2018年开始设立重症康复科,从8张床位扩展到现在50多张床位,据统计,通过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脱机拔管率近70%。
两次插管两次拔管 抓住康复黄金期
77岁的刘奶奶脑出血,在经过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后,一直昏迷,转入了浙江康复医疗中心重症康复科。经过意识促醒、呼吸机脱机训练等康复治疗,刘奶奶恢复了意识,也成功拔管。但是出院后,刘奶奶感染了新冠,血氧饱和度偏低,再次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又被送入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康复。康复团队根据刘奶奶两次插管的情况,分别从气道管理、肺康复治疗、吞咽康复治疗、临床情况评估、拔管前评估、实施拔管及拔管后处理等几个方面给予综合治疗、康复及管理,13天后,刘奶奶拔管了。
同样是因为新冠,74岁的张大伯胸闷气喘,活动后气急,痰多,咳痰能力下降,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口唇紫绀,胸部CT提示两肺病毒性感染,渗出明显。张大伯本来身体就不好,因为溶血性贫血病,长期激素治疗,免疫功能低,很快就并发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下降,不得不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在地方医院治疗时,医生判断张大伯可能终身都要处于气管切开状态。
两个月前,张大伯转入了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心肺康复科,康复治疗团队为张大伯制订了体外膈肌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呼吸训练等治疗方案,一个多月后,张大伯也脱离了呼吸机,现在伤口愈合良好,讲话清清楚楚,正在进行吞咽功能锻炼,希望能尽早自主进食。
据心肺康复科、重症康复科主任刘文兵副主任医师介绍,很多病人用上呼吸机之后,呼吸功能下降,就会产生依赖,还会出现心肺、消化等多个方面的功能障碍。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浙江康复医疗中心总结了一套带机康复的理念,从病人脱离危险期开始,就要抓住康复的黄金时期,开始医疗与康复并重的恢复期。
边治疗边康复 重症康复室两手都要硬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的重症康复室,设在心肺康复科,看上去就是一个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配备有创、无创呼吸机、心电监护、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纤维支气管镜、血气分析仪、电除颤等等常规抢救设备。
但在这里的病人,并不仅仅维护生命体征。为他们准备的医疗设备,还有常规重症监护室没有的电动起立床、MOTOmed下肢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体外膈肌起搏、吞咽说话瓣膜、振动排痰、呼吸训练仪等。
比如80多岁的李奶奶,脑梗入院,气管切开后拔管困难。在转入浙江康复医疗中心的重症康复室后,戴着呼吸机就开始了床边康复训练,站床、针灸都派上了用场。浙江康复医疗中心的高压氧舱也经过特别的设计,可以戴呼吸机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在省内也为数不多。
除了高龄老人高发的脑梗、脑出血,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心肺康复科也接收了不少因重症肌无力、脊髓损伤、运动后遗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中青年病人。刘文兵副主任医师说,这就是重症监护与康复护理结合的意义所在,康复团队会针对每一个病人,制订专门的康复计划,也就是说,当危重病人在重症监护室进行辅助呼吸、心肺监控的同时,已经可以开始进行康复训练,通过气道管理、心肺功能训练、呼吸机脱机锻炼、营养支持、运动功能维持等手段,争取让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脱离呼吸机,回归正常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30 1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