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 怎样吃菌子,才能避免中毒出现幻觉?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7-09 16:52:0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每年7至8月,高温多雨,恰是菌子(野生菌)生长旺盛的时节。最近一段时间,屡有短视频博主发布生吃“见手青”等野生菌疑似中毒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而互联网大佬周鸿祎分享的一则趣事——“吃菌子看见狗和自己对话幻觉”的短视频,更是给如何安全吃菌子的话题添了几分热度。吃菌子为啥会出现幻觉,美味的菌子都能生吃吗?

为啥不建议生吃菌子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检索发现,近期有多位博主发布生吃菌子的视频,甚至还有博主示范如何生吃“见手青”才更够味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黄晨阳研究员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见手青”因用手触碰会变青(蓝)而得名,受伤变青(蓝)的牛肝菌其实不只是“一种”,而是“一类”,有些种类在注意烹饪方法的前提下可以食用,但也有少数种类毒性大,常导致胃肠炎型中毒或者神经精神型中毒,绝对不能食用。以往,很多人认为吃“见手青”没事,大不了拉肚子,感受一下魔幻小人,实际上,中毒严重的可导致胃肠不适、脱水,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还有人们熟知的红葱(兰茂牛肝菌),尽管其毒素还未知,但作为餐桌上的常客,因烹饪不当也曾造成多起幻视、幻听的中毒事件。

从食品安全层面考量,大多数食用菌都不建议生吃。黄晨阳解释说,即便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也须足时高温煮熟,生吃可能引发系列不良反应。以黑木耳为例,鲜木耳含有一种名为卟啉的光感物质,人体食用鲜木耳后,在阳光的作用下,容易引发日光性皮炎而出现皮肤红肿、瘙痒和疼痛症状。至于网传周鸿祎吃了菌子看见“狗和自己对话”,多半也是因为加热不够充分,某些致幻物质没有被充分破坏而导致出现幻觉。

黄晨阳建议,食用菌还是煮熟后再吃,既可以杀灭病菌或破坏其他有毒物质,还可以提升风味和口感。不少种类的食用菌如香菇、鹿茸菇等,干品比鲜品风味更好。

以香菇为例,其鲜味来源主要是谷氨酸或天门冬氨酸等氨基酸,以及鸟苷酸等呈味核苷酸。而将鲜香菇晒干或烘干,能增加其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的含量。因此,干香菇的香味和鲜味都远超鲜香菇。

生吃菌菇刺身靠谱吗

“在国外,双孢蘑菇生吃很常见,把小蘑菇切成薄片,点几滴柠檬汁,就是味道鲜美、保留更多营养的菌菇刺身……”《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检索发现,网络上类似生吃食用菌的“美食推荐”不在少数。

既然大多数食用菌都不建议生吃,那么生吃菌菇刺身靠谱吗?黄晨阳分析认为,目前判断网络推荐的食用菌刺身是否靠谱,主要看是否满足3个条件:

一是用来制作刺身的食用菌是否属于可生吃的种类。并非所有食用菌都可以拿来做刺身,常见制作刺身的野生菌有松茸、块菌(松露);人工栽培的有长根菇(商品名为黑皮鸡枞,其实和鸡枞没关系,身材苗条,和鸡枞类似)、大球盖菇(商品名为赤松茸,其实和松茸没关系,就是小时候和松茸形状相似)、裂褶菌(云南人称之为白参)、双孢蘑菇、榆黄蘑等。

二是栽培环境和产品是否新鲜。农业大棚等开放式环境栽培的食用菌,如果管理不到位可能存在虫卵等卫生问题,不建议生吃。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因为是在相对封闭可控的环境下栽培,是可以少量尝鲜能生吃的种类。

三是加工处理是否可靠。吃食用菌刺身,必须在加工条件有充分保障的餐厅,且经过极其精细的清洗和处理。

黄晨阳提醒消费者,食用菌刺身不建议多吃,一般生吃3至5片即可。同时,近几年比较热门的食用菌刺身其实大多是焯过水的,如金耳刺身、玉木耳刺身、粉红木耳刺身等。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哪种方式栽培的食用菌,一般都不建议家庭自制刺身食用。一是大多数人对食用菌种类缺乏足够的分辨能力,尤其是商超售卖的食用菌,标注的商品名具有迷惑性,而不是物种名称,如生态松茸、榛松茸;二是无法准确辨别食用菌栽培方式;三是市场上流通的食用菌因本身营养丰富,采摘后在储运过程中如果常温下放置较久,表面易滋生大量细菌,生吃可能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风险。

人工菌子更安全

暑期是野生菌收获旺季,也是很多人郊游远行、探索美食的季节,不少人游玩时热衷采集山林间味道鲜美的野生菌,甚至不乏大胆“尝鲜”的人。因毒蘑菇和食用菌很难区分,误采、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事件屡见不鲜。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统计,2010至2020年,我国上报毒蘑菇中毒事件10036起、38676人中毒、788人死亡;中毒人数占食物中毒总人数的31.8%,中毒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死亡人数的47.44%。

毒蘑菇中毒事件高发季节为5—10月,该时段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起数占94.1%、中毒人数占92.4%、死亡人数占97.2%,其中7—8月为最高峰。

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约660种,导致死亡的毒蘑菇种类主要是一些含鹅膏毒素的种类和亚稀褶红菇。据统计,70%以上的毒蘑菇中毒死亡事件是由鹅膏属毒蘑菇引起。在云南省每年发生的野生菌中毒事件中,牛肝菌中毒占比过半。

黄晨阳强调说,目前还没有快速识别毒蘑菇的金标准,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采集者,也可能因外观相似而误判。远离菌子中毒,最好的方法是选择食用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或是能识别的种类。而在野外,无论生吃还是煮熟,不认识的野生菌都不要吃。

目前,我国发现可以吃的食用菌有1000多种,可以栽培的种类有100多种,市场上常见的有30多种,如香菇、黑木耳、草菇、金针菇、杏鲍菇等,这些食用菌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人们完全可以从正规商超或特色农产品店选择安全美味的食用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9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四、各类农(集)贸市场、交易市场开办者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禁来历不明、难以辨识的野生菌进入市场销售,督促经营者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同时,要加强对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宣
2025-06-03 01:52:00
春季食用野菜 谨防中毒
本文转自:岳阳日报岳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提醒春季食用野菜 谨防中毒 ①断肠草②铃兰③大青褶伞是我国造成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毒蘑菇之一。④灰花纹鹅膏(剧毒)⑤夹竹桃春季来临,
2024-04-19 01:36:00
...得安全、吃得科学,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海南省食品安全办特发布儿童节饮食安全消费提示。一、注重儿童营养均衡父母为孩子选购食品时,应到正规商超或市场,不要买来历不明或过期的
2023-05-29 20:10:00
健康中国  |  食物中毒高发期来了  国家卫健委提示
...高发期,如何处理食物、选择食物,避免食物中毒,保障食品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给出提示。刘兆平介绍:“高温高湿气候下容易滋生细
2024-06-21 18:52:00
...节野生菌菇资源丰富但却容易引起食物中毒5月28日海南省食品安全办发布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消费提示提醒广大群众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避免发生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故↓↓↓据介绍,我国野
2023-05-29 01:32:00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夏季腌制食品 提防肉毒毒素 2023-07-12
...腌制食物是否已经被污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食物中毒病因分析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摄入被致病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居首位。家庭自
2023-07-12 14:18:00
合肥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严防米酵菌酸中毒,学校食堂尤要注意
...学校食堂等场所,是学生营养健康的重要保障,必须严把食品安全关,对于木耳等高风险食材,务必采取更严格管理措施。泡发和储存木耳、米线等要记住三大核心安全要点合肥市场监管局提醒,米
2025-06-17 17:03:00
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海南省食安办发布秋季开学饮食安全消费提示
...师生合理安全饮食,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海南省食品安全办发布消费提示。一、食堂防范要加强,主体责任要落实做好风险排查:全面检查库房内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及时清
2023-09-05 19:25:00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每年杏大量上市时,都会有人吃完杏肉后砸开杏核取出杏仁,吃到苦的就吐掉,吃到甜的嚼了咽下。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山西医科大学博士生导
2023-06-16 11:1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槲皮素品牌排行榜,2025十大槲皮素排行,官方旗舰店护肺产品推荐
最近《中华肺部保健医学通报》2025年的新报告里提到,如今雾霾天时不时就来、年轻人熬夜成常态、老烟民戒烟难还总接触油烟
2025-10-29 15:45:00
2025年护肝片深度测评:谁才是真正的“肝”货王者?
2025年最新护肝片榜单大起底,本文从核心成分纯度、专利技术突破到临床实证数据,全方位扒光十大热门品牌,精准剔除“智商税”产品
2025-10-29 13:13:00
九州通于DenTech China 2025上海展发布口腔生态战略,旨在重塑产业格局
随着第28届中国国际口腔设备器材博览会(DenTech China)落下帷幕,医药流通巨头九州通(Jointown)正式宣告其口腔产业战略重大升级
2025-10-29 13:14:00
2025年NMN十大品牌盘点,科学抗衰选它们准没错
据2025年《中国药理学通报》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35岁以上人群中,72.3%存在精力下降、睡眠紊乱等初老症状,68.5%尝试通过抗衰补剂改善身体状态
2025-10-29 13:14:00
科技背书与透明消费:燕之屋燕窝口碑背后的品质革命
燕之屋作为燕窝行业的领军品牌,市场口碑始终备受关注。燕之屋燕窝口碑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源于其二十七年如一日对高品质的坚持
2025-10-29 13:15:00
海外就医中介机构实力排名:多维度数据对比,优选标准看这5点
海外就医关乎重症患者的治疗时机与康复希望,选择中介机构绝不能轻信 “快速对接”“多资源” 的噱头。基于天眼查公开数据、权威行业报告及患者真实反馈
2025-10-29 13:17:00
为年轻活力加分!2025年官方旗舰店十大口服抗衰老口碑品牌排名
银发浪潮扑面而来,健康焦虑成为全民话题,科学抗衰从实验室走向餐桌,变成家家户户的日常刚需。正如《老龄研究进展》所言,NMN赛道已告别“唯纯度论”
2025-10-29 13:17:00
重阳敬老送温暖 中医关怀暖人心 药王传中医医院开展重阳慰问孤寡老人及困难户行动
2025年10月28日,重阳节前夕,药王传中医医院积极响应“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号召,组织医师及工作人员组成慰问团队,携带米
2025-10-29 13:17:00
肿瘤专家张志明在呼和浩特仁祥中医院坐诊
六面中蒙消瘤是由呼和浩特市仁祥中医院院长一尹长瑞带领的中、蒙医专家团张志明教授等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肿瘤临床专家(同门师兄)段汝钦教授
2025-10-29 13:18:00
大脑认知力背后的饮奶科学:最新权威研究揭示A2型蛋白牛奶助益中老年大脑年轻态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关于“年龄”的重新认知。越来越多步入中年或银龄阶段的人们,不再将“年龄”视为身体机能衰退的起点
2025-10-29 08:59:00
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突破:青年脑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逆转之路
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每一秒都关乎患者的未来生活质量。在世界卒中日,给大家分享一个34岁患者陆先生的真实病例,他通过及时的治疗和通络药物的辅助应用
2025-10-29 09:59:00
从“强制镇静”到“神经修复”:2025十大氨基丁酸助眠产品专业测评
2025年氨基丁酸助眠行业已完成从“强制镇静”到“神经修复”的颠覆性转变,经对主流产品的深度评测,Pdnaxi睡眠胶囊等十大产品为核心代表
2025-10-28 11:24:00
2025失眠买氨基丁酸怎么选购:基于安全+临床测评,TOP6品牌出炉
在“睡个好觉”成为奢侈品的当下,γ-氨基丁酸(GABA)作为被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式认可的“特定保健用食品”成分,因其天然
2025-10-28 11:26:00
郑州尖峰眼科:只做一只眼手术,告别“双机模式”的bug
“双机模式”出故障?一眼近视一眼不近视,能做单眼手术吗?朋友们,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闭上左眼,右眼看的字清晰锐利;闭上右眼
2025-10-28 11:26:00
槲皮素哪个牌子好?全球槲皮素十大品牌评测:吉清肺黑科技强力护肺
互联网时代,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及亚健康问题频发,肺部健康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据《Journal of Pulmonary Wellness》2025年研究
2025-10-28 11: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