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952年的春天,北京市因城区规划发展需要,需要将前朝在城区的墓地迁移出市内。
在这众多墓地中,有一块墓地格外受人关注。并且,得知这块墓地要迁移的消息后,当时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高层工作人员也争相奔走,甚至于上书伟人,只希望将这块墓地保留下来,并“加以崇饰,使之增加观感”。
就这样,这块墓地被保留了下来,在今北京崇文区的闹市内。那么,这究竟是何人之墓?为什么会被伟人特许在闹市区保留下来?这背后又有怎样的缘由?
袁崇焕之墓
明朝勇士
“自我带兵打仗以来,没有人能面对我军不胆颤害怕的,只有袁崇焕,敢于与我一战。” 努尔哈赤在《清太祖实录》中写过这样一句话。这句记载中敢与努尔哈赤对抗而不大溃而逃的主人公说的便是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
袁崇焕在1618,也就是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当时他三十五岁,正值强壮之年的他被任命为知县。
袁崇焕在就职期间就对领兵打仗之事十分感兴趣,他时常与士兵同僚讨论边塞军防事宜,遇见通晓兵法之人,也会与之交流学习,袁崇焕也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后来,袁崇焕在兵部任职期间,通过自荐的方式领到了镇守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重要差事。
山海关对于当时的大明来说可谓是边防要塞,北方的满洲大军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严重威胁着明朝的国土安全。
山海关
而袁崇焕在了解到山海关的军事地形和边防军事之后,认为自己只要有足够的粮草兵马,就能保山海关无虞,这也足以看出他过人的胆识与才干。
在袁崇焕驻守关内期间,安抚军民、整顿军纪、加固边防,这不仅使袁崇焕更受重用,也使得他更受当地军民爱戴。
据说,袁崇焕还曾在当地,与孙承宗一同招募并训练了一支可以与满洲八旗骑兵一战的骑兵队伍,自称关宁铁骑。
公元1626年的正月,后金将领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于是率领满洲军队从西边的辽河渡河进军宁远。
然而接过孙承宗顶上乌纱帽的高第与杨麟并不派遣军队去支援宁远城。时任按察使的袁崇焕知晓金军来犯之后,随即写下出兵血书,并与大将满桂等将士盟誓:人在城在。就这样,明朝与后金的一场大战在宁远展开了。
后金军队将领努尔哈赤大汗也与袁崇焕在战场中交锋,谁知,一代枭雄、勇武睿智的努尔哈赤竟败给了名不见经传的袁崇焕,并且也因为在这场战役中被宁远城上的红夷大炮击中,最终兵败殒命。
努尔哈赤
袁崇焕经此一役也取得了继万历四十七年明军在萨尔浒惨败之后的第一次胜利。这次战役极大地鼓舞了明朝朝野上下,袁崇焕被迁右佥都御史。
从此以后这位大明王朝兵部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职员成为了大明王朝与天下百姓心中的护国军神。
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因在战场受伤一病不起,最终在八月病故。然袁崇焕却在没有得到朝廷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派遣亲信去吊唁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借机派遣使者,试图与大清议和。1627年的正月,皇太极派遣阿敏带领满洲骑兵攻打当时尚为大明属国的朝鲜,史称“丁卯胡乱”。
然而当时驻守东江镇的大明毛文龙部却坐守孤岛、不予相救。袁崇焕也借口需要修筑军事不便相救,仅派遣千人水兵前往援助。
最终,朝鲜与后金议和,达成协议。自此,唇亡齿寒,朝鲜大明借助朝鲜以对后金产生封锁的计划宣告破产。
同年五月,皇太极率满洲骑兵强渡过大凌河之后,率兵包围了赵率教驻守的锦州。明军在宁远督师袁崇焕的指挥下,与后金军队和战交替,在野战与炮击等战术合力攻打之后,后金被重创。
最终在五月结束了这场战争,皇太极从锦州撤兵,这场战争史称“宁锦大捷”。
宁锦大捷
辞官回乡
宁锦之战后,当时的大明朝廷党争激烈。回朝之后,与袁崇焕一同作战的满桂、赵率教等人都得到了朝廷丰厚的赏赐。
但袁崇焕却因为当时支援锦州的不及时,被魏忠贤所授意的党羽弹劾,东林党和阉党势同水火,在论功行赏时,袁崇焕只得到了官级增加一阶的赏赐。
因此袁崇焕愤懑不满,辞官回乡,他在宁远城的督师职务也被朝廷派遣的其他人所代替。
袁崇焕
重回朝野
袁崇焕辞官回乡后不久,熹宗驾崩,他的弟弟崇祯即位,魏忠贤被下令诛杀。朝臣认为袁崇焕是大明为数不多的忠勇之士,于是纷纷上书奏请召袁崇焕回朝。
1628年,崇祯召赋闲在家的袁崇焕回朝,并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荆辽督师。入朝后,袁崇焕在崇祯面前说出了自己对于收复失地的计划,抒发了自己的满腔热血:
他计划以五年时间恢复辽东,收复失地。崇祯十分欣喜,赐崇焕尚方宝剑。1629年春,蒙古发生饥荒,请求明朝通市并许可买卖粮食给蒙古部落。
袁崇焕知晓此事之后,立马上书要开通市集将粮食出售于蒙古方。崇祯帝认为这是以粮资寇,于是发诏书斥责袁崇焕。
此时,后金各部落也遭受饥荒,无法产出粮食。这给深受后金威胁的大明提供了绝佳的灭敌良机,然而,袁崇焕却在此时放开马市交易接济蒙古部落,他认为,这支蒙古部落绝对不敢为后金提供入犯荆辽的路线。
谁知他此举,彻底改变了明清的历史,之后为皇太极带路攻打北京的正是这支袁崇焕十分放心的蒙古部落。
皇太极
凄惨结局
1629年十月,发生了满朝震惊的“己巳之变”。皇太极率后金十万清兵从蒙古绕道进攻大清。
两个月之后,这支勇猛之师联取多城,直逼遵化,京师震动。正在山海关附近的袁崇焕部赶到蓟州,袁崇焕本应将来犯之敌阻挡在蓟州,并在此展开决战,以确保京城安全。
他向皇帝承诺“必不令敌越蓟西”,后与后金兵鏖战于广渠门外。后金军队在京师一带烧杀掳掠,这是自明与后金交战以来,敌人第一次直接攻击帝国的心脏,直逼王朝都城。
这引起了朝臣对于袁崇焕的不满,并纷纷上书弹劾袁崇焕,崇祯对袁崇焕的看法更是急转直下。
而皇太极方面因为进攻受挫,心生计策,准备反间崇祯与袁崇焕。他先是抓了两个大明太监关押起来,然后在关押房间的隔壁假装商谈,透露出自己与袁崇焕有约定一事。
等到入关之时会与袁崇焕里应外合,攻下北京。两个太监出去之后,立马向崇祯汇报这一消息,皇太极的反间计奏效,崇祯也因此对袁崇焕产生了不信任。
崇祯
再次召见袁崇焕之后,将其逮捕入狱。在袁崇焕入狱被崇祯囚禁审讯半年后,1630年崇祯帝以“袁崇焕无法执行命令、欺瞒朝廷、市米资盗、私自斩首朝廷命官”等罪名于1630年八月下旨以碟刑,也就是凌迟,处死袁崇焕。
而袁崇焕的家人被流放边疆,并没收家产。一代名将袁崇焕,被离间后最终落得了个“处死西市,弃尸于市”的凄惨下场。
而当时亲眼目睹了袁崇焕部与后金战斗的北京百姓恨之入骨,有书记载:“百姓付钱,取刽子手割下的袁崇焕肉体生食,顷刻便卖完。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袁崇焕
结语:
在明清交战的这一大历史背景之下,袁崇焕的形象更像是一个悲剧英雄。站在民族历史的观点,袁崇焕的贡献无疑是最大的,他是当之无愧的明末抗清英雄。
因此,在袁崇焕墓因发展需要要被迫迁移时,当时的守墓人与众多学者专家四处奔走,希望国家能够保全这位民族英雄的墓地。
指出如果迁移了袁崇焕之墓,人们虽然知晓、推崇他的英雄功绩,却不知在何处祭拜、缅怀他。当时正值提倡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之际,希望将袁崇焕祠墓"特予保全,并加崇饰,以资观感"。
如今,一代名将袁崇焕的墓穴,在北京东城区的一个小区里安静坐落,每年清明,大量的群众会手捧鲜花,纪念这位清代民族先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