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古墓出土将军骸骨,洗清李自成300多年冤屈大清阴谋被揭穿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30 10:36:00 来源:戏说三国

崇祯十七年刚开春的时候,北京城里的人都人心惶惶的。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把太原给攻下了,大军朝着京师就杀过来了。这个时候,宁武关就成了明朝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这儿驻守着的周遇吉将军,正面临着他这辈子最艰难的选择呢。

【明末乱局,农民军崛起】

明朝末年的时候,朝廷又腐败又无能,老百姓都没法生活了。老百姓实在是忍受不下去了,就一个接一个地起来反抗了。

明朝古墓出土将军骸骨,洗清李自成300多年冤屈大清阴谋被揭穿

乱世之中,有个陕西人叫李自成,成了农民军的首领。他领着一帮穷苦人,喊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没多长时间就招揽了很多追随者。李自成的军队每到一个地方,老百姓都积极响应,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里。

李自成的军队一路所向披靡,攻城占地。没几个月的工夫,就把西安、太原这些重要的城市给占了。这支农民军的力量越来越大,成了明朝的心头大患。

【李自成称帝,直指京师】

1644年刚开头的时候,李自成就在西安当上皇帝了,还建立了大顺政权呢。这个李自成啊,他出身可低了,就是个农民起义的领袖,到这时候,他的皇帝梦可算是成真了。

李自成称帝之后,就打算带着军队往东进军,直接去攻打京师。他心里想得很明白:要把明朝推翻,建立一个新的农民政权。

大顺军朝着东边一路进发,所到之处攻城略地。好多明朝的将领,一看到大顺军的势头,就直接投降了,压根儿不敢跟这支气势汹汹的农民军正面对抗。李自成的军队轻轻松松就把山西全境给占了,眼瞅着就要打到京城了。

【周遇吉守关,誓死抗敌】

这个时候,宁武关就成了阻拦李自成军队的最后一道防线了,在这儿驻守的是明朝的名将周遇吉。

明朝古墓出土将军骸骨,洗清李自成300多年冤屈大清阴谋被揭穿

周遇吉是一名武艺高强且特别能打仗的将领。他好多回都把后金军的进攻给打退了,在军队里威望相当高。这次守宁武关,朝廷很是看好他,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周遇吉心里很清楚,这一战至关重要。他下了决心,就是死也要守住这个关隘,给明朝争取时间。

不过,周遇吉的处境很不妙。他手底下就几千人,可李自成的军队有几十万呢。双方兵力差得太多了,守城的将士们士气也不高。

周遇吉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住。他一个一个地慰问将士,给大家鼓劲儿。他说道:“

周遇吉这么一激励,守城的将士们就又有信心了,都下定决心要和城共存亡。

【激战宁武,巷战血拼】

明朝古墓出土将军骸骨,洗清李自成300多年冤屈大清阴谋被揭穿

过了几天,李自成领着大军声势浩大地来到宁武关下。李自成先派人去劝降,还许给周遇吉高官厚禄。周遇吉一口就回绝了,然后就在城墙上大声喊道:“

李自成发觉软的手段不奏效,那就改用强硬的。他让全军朝着宁武关猛扑过去,发誓一定要把这座城攻下来。

农民军像潮水一样涌过来,一波接着一波地往城墙上冲。周遇吉带着将士们拼命抵抗,拿滚木礌石砸死了好多攻城的士兵。

激战不间断地持续了三天三夜。守城的将士们死伤众多,弹药也即将用完。眼瞅着守不住城了,周遇吉就打算孤注一掷,设个计谋把敌人引进城来。

他特意让人把城门打开,假装要撤退。李自成的军队中了计,一窝蜂似的往城里涌。周遇吉马上叫人把城门关上,发动全城的军民和敌人打起巷战来。

在狭窄的街巷里,两边的人展开了极为惨烈的肉搏战。刀剑挥舞之间,街道都被鲜血染红了。周遇吉亲自参与搏斗厮杀,身上挨了好几刀,可他一点都没有退缩。

明朝古墓出土将军骸骨,洗清李自成300多年冤屈大清阴谋被揭穿

巷战一直打到深夜才结束。最后,明军因为人少打不过,还是输了。周遇吉受了很重的伤,脑袋被乱军砍掉了。

宁武关被攻破后,李自成的军队一路长驱直入,直接向着北京城进发。

【骸骨现世,还原真相】

很多年之后,人们在宁武关附近挖到了一具将军的骸骨。经过鉴定,这骸骨就是周遇吉的遗骨。

考古专家仔细查看后发觉,周遇吉的颈骨有很锋利的断面,这明显是被砍了头才死的。这和史书记载的情况不一样。

明朝古墓出土将军骸骨,洗清李自成300多年冤屈大清阴谋被揭穿

更让人吃惊的是,周遇吉的尸骨保存得好好的,这显然是有人给他收尸下葬了。要是当时真的像传说中那样的情况,在乱世里又有谁会好心地去安葬敌方的将领呢?

这一发现使得历史学家们对这段历史重新进行审视。他们发觉,所谓李自成“”的说法,极有可能是后人添枝加叶的结果。

【清朝阴谋,抹黑李自成】

那么,为啥会有“李自成”这种说法呢?

这说不定就是清朝统治者的一个阴谋呢。清军进关之后,为了能稳固统治,就得在汉人心里建立正面的形象。抹黑以前的朝代还有农民军的首领,这向来是他们爱用的手段。

清朝修史的时候,故意夸大李自成军队的暴行,把李自成塑造成一个杀人成瘾的暴君。这么做的话,清军入关就变成“正义之师”了,清军的统治也就理所当然了。

明朝古墓出土将军骸骨,洗清李自成300多年冤屈大清阴谋被揭穿

这种事儿,在历史上可没少发生。好多暴君都爱抹黑前朝,好显得自己有多“圣明”。可惜啊,这种手段常常会误导后人,让历史真相被掩盖起来。

周遇吉的遗骨让我们明白:历史书上记载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很多所谓的“史实”其实经不住细究。

咱们这些吃瓜群众看历史可不能只看表面。得好好想想,多研究研究。就像,为啥会有这种说法呢?谁最后占到便宜了呢?这么一分析呀,很多历史谜团就能弄明白了。

所以呢,看历史得带上脑子。别人说啥就信啥,那就受骗了。咱们得把眼睛擦亮,自己动脑子,这样才能看清历史的真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30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末年,崇祯帝为什么要挖人祖坟?
...观测星相,判断吉凶。当时钦天监掐指一算,算到了闯王李自成的祖坟埋在一座乱山中,并且还是由十六座凤凰坟围列而成。当时钦天监就说了一句话:说闯王祖宗坟冢中点了一盏天灯,天灯不灭,
2023-02-15 20:32:00
古墓考古后古人的骸骨应该怎么处理
...的器物,可以被送到博物馆进行保护和展览。那些古人的骸骨应该怎么处理?如果考古专家没有找到墓主人后代,那么这些人骨究竟还有何用吗?2020年6月份最新消息,西安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2023-07-24 20:55:00
明朝时期的国土面积有多大呢
...慢地恢复到巅峰时期。明朝末年也爆发了一次农民起义。李自成最终获得了胜利果实,当了一天的皇帝。明朝最强盛的时候。国土东到冲绳海附近海域,西到昆仑山脉地区。可以说是十分辽阔的。
2024-05-06 18:56:00
李自成与魏忠贤:历史的迷雾与野史的传说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李自成和魏忠贤这两位人物都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戏剧性的命运而著称。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而魏忠贤,明朝著名的宦官,因权势滔天而臭名昭著。今
2024-12-21 10:39:00
明朝大臣因母亲去世,主动请缨赴北京与清朝谈判
...朝退到南京并且拥立了新的皇帝——弘光帝,面对清朝、李自成和南明三分天下的形势,南明高层领导决定采取“联虏平寇”的策略,与清朝议和。1644年六月,南明派出了以左懋第、陈洪范、
2023-03-08 20:33:00
李岩:被谣言陷害的明朝忠臣
...谣言,能断送心腹之才,葬送大业基业。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横空出世,一时间人心涣散,乱云飞渡。他左臂右膀,李岩助他笔耕不辍,一手开疆拓土,一手稳人心智。然谣言之火一旦燎原,又哪
2024-01-07 15:52:00
李自成与罗汝才:从盟友到敌人的转变
在明朝末年,一位名为李自成的农民领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他以“闯王”之名载入史册,不仅因为他对明朝军队的无情打击,更因为他对自己战友的残酷无情。在他领导的大顺军
2023-12-22 22:13:00
曹化淳:忠诚与智慧的太监,却被后世丑化成奸贼
...遗书自明:忠心难明冤屈难平可惜虎狼之师也无力回天。李自成破城之日,曹化淳已居家乡六年。他听闻噩耗,悲痛欲绝。万念俱灰间,他只能带着一腔热血归隐山林,教导后人忠君爱国之道。曹化
2023-11-13 14:17:00
...祯年先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升为兵部尚书。率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时年51
2024-06-06 06: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