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孙传庭最终是怎么死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6 06:04: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明史》上对孙传庭的评价中有很悲怆的一句话叫作“传庭死,而明亡矣”。我们从这一评价中可以读出,大明朝自孙传庭死后,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果然,一年后,崇祯便穿着他那件补丁龙袍,去煤山的歪脖树上吊去了。

崇祯如果不是生不逢时,还真可以说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没有荒淫,没有暴政。他的毕生梦想就是恢复大明的鼎盛,但是天不遂人愿,大明朝还是覆灭在了他的手里。

都说明朝的灭亡怪不得崇祯帝,其实在俺看来,在他主政的这一朝,他的个性,他的所作所为,离一个开明君主实在是有太大的距离,他的虚荣,他的猜疑,他不敢负任何责任的行为方式,使得多少本可以力挽狂澜的人臣,惨死于他的手中,或无奈地战死沙场以明其志。这其中孙传庭的死就是最为明显的一例。

孙传庭,字伯雅,山西代县人,明朝名将。万历年进士。崇祯年先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升为兵部尚书。率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时年51岁。乾隆年间被清廷追谥“忠靖”。

好奇怪哈,他是大明朝兵部尚书,战死后不得明王朝的追謚,却被死敌的大清朝来给个谥号,这其中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呢?何以崇祯对这样一名血洒疆场,以死殉国的将领,这么地冷血呢。

从简历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孙传庭是个文人,进士出身的文人,是个彻头彻脑的儒生,26岁就高中进士及第,本来是为做官储备的辅佐之才。没想到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将怀揣着儒家治国道理的儒生推到“剿匪”第一线。

他是生在万历年间,当时张居正大刀阔斧的将明朝枝枝蔓蔓砍伐一番,露出“中兴气象”,张居正倒下后,国运再一次黯淡。而大明朝也开始进入了惊风骇浪的时代。各地农民军风起云涌,东北的满人也日益强大,渐渐对大明朝形成了威胁。

作为一名文职人员,他按例是被授知县一职,后来又为吏部验封主事,再升至稽勋郎中。当时有权臣魏忠贤在朝中培养亲信,孙传庭对此很是不满,于是愤而辞职。

他虽是文人,但却是个文武双全的文人。也不知道这中间有着怎样的故事,他后来在当了顺天府的府丞一职后不久,就被朝廷任命为陕西巡抚,出任“剿匪”总指挥,要知道,那可是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起事的老巢,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

孙传庭有将帅之才,农民军屡屡败在他的手下。他治军严明,作风凶悍富有谋略,他在与农民军的对阵中,几乎就没有打过败仗,因此常受到朝廷的嘉奖。《明史》描述说他“沈毅多筹略”,这说明孙传庭在军事上的确是一把好手。

至于他上任后在对农民军的剿杀过程在此就不一一冗述了,反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孙传庭展示了他神武的军事天才,他在榆林招兵买马,建立了一支军队,号为“秦军”,他和洪承畴密切配合,对陕西农民军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围剿,采用剿灭与招抚并进的策略,取得了显著效果,并生擒了老闯王高迎祥。

接下来他又击败了各地的农民军,使关中平原以南的地区渐渐平静。史载,孙传庭善用分兵堵截、机动设伏的战术,他谋勇兼具,剽悍善战,虽是文人掌兵,但又有名将的风范。在这段时期内,孙传庭屡战屡胜,名声大噪,成为明廷镇压农民军的主力。

最后他在潼关设伏,将李自成的队伍打得全军覆没,李自成仅率18骑杀出条血路,强行突围而去。至此,在陕西境内纵横近十年的各股农民军,几乎全被孙传庭给镇压了下去。

就在孙传庭准备一举将李自成彻底歼灭时,皇太极率清军突然向明王朝发起进攻,攻入长城并逼近京师。忧心如焚的崇祯帝可没有考虑到李自成会死灰复燃的事。他下令急调孙传庭部回京防御,使得李自成有了喘息之机。他乘机收集溃兵,招揽灾民,慢慢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

孙传庭率援军成功勤王,却因为与主和派杨嗣昌和宦官高起潜有矛盾被诬陷。此二人在崇祯帝面前大肆说孙传庭坏话,最终使得崇祯对孙传庭产生了不满。而此时杨嗣昌是兵部尚书,他主张将孙带来的秦军全部留下守卫蓟辽,孙传庭反对无果,一急之下,居然耳朵聋了,最后请病辞职。

辞职之后,杨嗣昌落井下石言孙传庭称病乃推托之举。崇祯帝大怒,将孙传庭下狱。孙传庭在监狱一关就是三年。一直等到李自成再次发展成庞大的起义势力,朝中大将不能敌时。崇祯这才又想起了孙传庭,将其从狱中召出,命其征讨农民军。

而这时的李自成已是今非昔比,势力远比前时强大了许多,尽管官军在孙传庭的带领下取得了难得的大胜。但是双方实力悬殊,军中又流行时疫,粮草不足,人心惶惶,孙传庭不敢乘胜追击。原本想修整一二,发展实力,安抚军心,却接连收到朝廷催军赦令。孙传庭无奈草率出征,他只能背水一战,背负着不被信任的失落,一身英气,万死抵挡,最终战死潼关,血洒疆场。

孙传庭是明朝镇压农民军的中流砥柱,他的死,对于风雨飘摇明王朝来说损失不可估量,相当于长城崩塌。但是,本来就对孙传庭不满的崇祯,在接到孙传庭战死的消息后,不是反思一下他越级催促力战是否有何妥,反而莫明其妙地认为孙传庭是畏罪诈死潜逃,拒绝给予任何赠荫。

崇祯的这一作法也使得明军将士寒心不已,军心涣散,从此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为大明效命了,一年后,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自缢,大明遂遭亡国之痛。所以才有《明史》之“传庭死,而明亡矣”之句。

大明朝立国已两百余年,及崇祯时早已露出衰败之相,然而却也有着一众英雄舍生忘死,力挽大厦之将倾,忠心耿耿的守护着这个国家。但是却偏偏遇到了一个刚愎自用,猜忌之心甚重的皇帝,终于落得个大好江山改色之结局。

所以我认为,崇祯的分裂人格是大明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又不敢负任何地责任,在他的瞎指挥下,孙承宗战死、卢象升战死、崇洪承畴兵败降奴,最后是唯一的战将孙传庭也被逼出战而亡。这其中都有着他瞎指挥的一份功劳,大明王朝也最终迎来了它覆灭的一天。

在为国献身的一众人中,比起卢象昇,李定国,袁崇焕等人,孙传庭现在知道的人实在是不多,但他死得悲壮。值得欣慰的是,他至少不象熊廷弼和袁崇焕,冤屈地死在自己人的刀下,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呐喊,奋力一搏,深深地书写了大明最后的慨然与苍凉,亦如一颗流星,抱着深深的遗憾,划过大明沉沉的夜空,消失在天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6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传庭死而大明亡说法不准确,只是和李自成蜕变的时间重合
...任命为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四川军务,打压日渐壮大的李自成部。最终双方在潼关大战,率领十多万大军的孙传庭被李自成在潼关关门外设伏,被围困的孙传庭力战而死,此后李自成入潼关,几天
2023-02-21 20:57:00
...朝就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同时明朝各地的起义接连不断,李自成的农民军不断的发起战争,导致明朝的军队数量不够。不仅仅是李自成,明朝还有外患,就是满清骑兵,这时候的清军对明朝虎视眈眈
2024-05-25 10:24:00
他是明朝的救星,农民军的克星,有他在清军就入不了关
...。 崇祯十一年,孙传庭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差点成了俘虏,李自成最后只独自率18骑突围。如果孙传庭继续对李自成追杀,那里还有后来威风八面闯
2023-02-03 21:36:00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李自成农民军包围开封,焦头烂额的崇祯帝,只能将牢房里的孙传庭放出,命他再度出任三边总督,扛起“剿灭李自成”这口大锅。大概直到这时,崇祯帝依然没弄明
2024-06-01 08:53:00
谁将李自成打的逃入深山,却被崇祯气成耳聋
...文人,但是却满腹韬略,也正是因为他在前线数次打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才赢得了千古名将的称号,流芳百世。熟读明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孙传庭是明朝末年苦苦支撑大明王朝的最后力量,整个大
2024-06-19 21:46:00
为何说潼关南原之战是李自成的至暗时刻
...抚孙传庭俘虏并杀害。高迎祥死后,残部归其生前的部将李自成统辖,李自成为新的“闯王”,并扛起了推翻明朝统治的大旗。不同于草莽出身的高迎祥,李自成本是正规明军军官,因为崇祯裁撤驿
2024-04-02 19:51:00
李自成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他赢大明完全是运气
1644年,闯王李自成建国大顺,带着几万军队连克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也宣告着明王朝就此结束。只不过李自成的好日子也没有过多久,仅仅是一个月之后,李自成
2023-02-21 21:30:00
孙传庭败死潼关,是崇祯一手造成的
...过黄河,经山西绕道至陕西潼关,试图固守潼关,以阻抗李自成杀回关中。李自成农民军在汝州取得大捷后,趁势攻取中原诸州县,接着就向潼关席卷而来。对明朝军队来说,孙传庭惨败于汝州就像
2023-10-10 22:23:00
孙传庭手握10万精兵,为何被李自成打得全军覆没?
...欲穿终于盼到了孙传庭将要带着他的十万精兵,出潼关打李自成的好消息。除了崇祯皇帝外,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孙传庭这次出征必然有去无回,但孙传庭别无选择。关中父老的谣传,军中将士的怨恨
2023-09-27 16: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为进一步呈现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岳飞传说”“春秋岳王祭”的魅力,彰显爱国主义精神,每年岳王庙都会举办各种弘扬岳飞文化的相关活动
2025-08-02 07:43:00
青未了丨老兵
文 / 江天冷月辞父别母远离了故土家园摸爬滚打中牵着扯不断的思恋乡愁伴随壮怀激烈的军旅橄榄绿染透泣血的边关斑驳月影氤氲着永不寂寞的巡逻线秋风夏雨沧桑了原本娇嫩的容颜当离队的日子悄
2025-08-01 20:11:00
寻访东营老兵 ④ | 百岁老兵孙相法:从烽火战场到乡土守护
编者按:东营,这片渤海之滨的热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宝藏,更沉淀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他们中有亲历枪林弹雨、见证民族崛起的抗战老兵
2025-08-01 08:58:00
“八一”光荣榜!杭州282名官兵立功受奖!
去年以来,广大杭州籍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在国防战线上矢志打赢
2025-08-01 10:13: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马石山——永不磨灭的丰碑
大众网记者郑云歌 仇艺畅 通讯员 张洁 威海报道马石山的轮廓,在胶东半岛的晨昏里静默了八十余载。在这里,山间的风,年复一年拂过青松
2025-08-01 11:03:00
文润黔山 名家开讲 | 知名哲学家黄勇揭示王阳明对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贡献
黄勇教授讲座现场。孔学堂供图7月26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文润黔山——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名家讲座(第四期)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2025-08-01 16:36:00
八一 ②|乌蒙脊梁传家火:威宁姬家一门十二兵,代代功臣!
在贵州威宁海拔2200米的乌蒙脊梁上,有一个叫朝阳组的寨子,四十余户人家、二十一名子弟参军、八十八次立功受奖,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作“功臣村”
2025-08-01 17:39:00
鲁网8月1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位于汶上县城内东隅的文庙,— 汶上文庙约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史载
2025-08-01 18:2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雨这么大,古代人原来这么避雨
近来暴雨频发,对现代人来说打雨伞、穿雨衣,避雨轻轻松松,没有合成材料的古人,该如何与暴雨过招?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清杨晋风雨牧归图轴》
2025-08-01 19:13:00
山河铭记|皖南山间的抗日洪流:新四军在岩寺的诞生与出征
大皖新闻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8-01 19:37:00
文史作家祁新龙新著《大秦长歌:一部两千年秦文明史》(三卷本)近日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分《新生》《蓄势》《聚变》三部
2025-08-01 13:48:00
“宋嫂鱼羹”是杭州名菜,相传是南宋初年的宋嫂传下来的。我对宋嫂上心,源自一个雕塑。工作单位离西湖不远,得闲去湖边逛逛,常会经过环城西路圣塘闸旁的宋嫂雕塑
2025-08-01 13:48:00
《入画:中国画一千年》上架了。从出版时间上来说,这是我的第四本书,而从内容上来说,这是继第一本《文人画事》之后,再转回到画上来
2025-08-01 13:48:00
鲁网7月31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邹城孟庙(亚圣庙)。孟庙是祭祀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场所。在孟庙亚圣殿中央设青石须弥座神龛
2025-07-31 16:05:00
【灵山夜话】灵山神仙传说知多少
江西灵山的云雾里,藏着一串响当当的名字,他们不是缥缈的神仙,却是被山民捧在心上的“仙”。(图:郑群)左慈的故事最带些传奇
2025-07-31 17: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