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末年,崇祯帝为什么要挖人祖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5 20:32:00 来源:戏说三国

挖人祖坟这件事儿,古往今来不缺人干。

比如说曹操,专门把挖人祖坟这件事弄成了一个产业链,就差拉几个股东申请上市了。

当然曹操挖人祖坟是需要银子当军费。

可有的人,挖人祖坟是为了坏人家的风水。

这事儿谁干过?

明朝末年的崇祯帝就干过。

明朝末年,崇祯帝为什么要挖人祖坟?

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位皇帝很努力,他努力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放到现在,绝对是996的头号支持者。如果他开一个公司,绝对是个要求职员吃喝拉撒都在公司的老板。

就这样一个努力的人,结果却把大明江山给亡了!

不知道死后见到他的老哥该多么的羞愧,毕竟他老哥天启帝大半辈子都在当木工,也没有管理朝政,反而把大明江山给撑住了。

崇祯皇帝天天996,天天带着朝臣们努力向上,结果落得个皇城被闯王攻破,自己自缢煤山的下场。

明朝末年,崇祯帝为什么要挖人祖坟?

崇祯皇帝的故事告诉我们,努力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因为努力的方向错了,你前进一步,则等于退后两步。

其实努力并没有错,大家都知道要努力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可是如何找寻努力的方向,这才是关键点。

比如崇祯帝继位之后立马铲除魏忠贤等党羽,天启为什么不杀魏忠贤,因为魏忠贤能够帮他搞到军费,能够扼制文官集团。

魏忠贤死后,文官集团做大,军费崇祯都拿不出来。

一副烂摊子摆在崇祯的面前,本身实力就不济,可崇祯依旧把自己吹成可以力挽狂澜的人。

结果就是大家一起通宵加班呗!

当时文官集团的人普遍都聪明,身体累垮了,还要被暴力开除,这谁愿意干?

干到最后还没有一块猪肉有价值。

明朝末年,崇祯帝为什么要挖人祖坟?

也就是想通了这一点,明末文官集团大部分人都选择看着崇祯帝暴跳如雷,真的就是干看着,出工不出力!

他们盘算着大不了闯王来了,直接逆风局投了就是。

后来他们也真的就是这么干的,除了少数人选择了殉国,大部分明末官员直接带着自己的家产投了闯王。

到最后,崇祯还在吐槽:我非亡国之君,但你们都是亡国之臣!

这话说的,之前杀这个大臣杀那个大臣杀得这么过瘾,大家都担惊受怕,谁还敢跟着你力挽狂澜啊?

等着被当猪一样杀吗?

崇祯不止在努力的过程中有着许多令人看不懂的神操作,还非常迷信“妖魔鬼怪”。

明朝末年,崇祯帝为什么要挖人祖坟?

看吧!这就是典型的帝王之术没有学好。

当然,崇祯本来就是半路拐了个弯才当上皇帝的,帝王之术没有学好也是正常的。

“妖魔之术”本来就是古代统治阶级用来统治百姓的一种手段,崇祯自己就是最高统治者,反而信这个,不得不说这操作是个狠人。

崇祯帝有多迷信?

在闯王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时候,崇祯帝坐不住了,找来钦天监夜观天象,找寻破解之法!

钦天监也就是现在我们的气象部门,原本就是观察什么时候会起风,什么时候会下雨的。但在古代,钦天监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给帝王观测星相,判断吉凶。

当时钦天监掐指一算,算到了闯王李自成的祖坟埋在一座乱山中,并且还是由十六座凤凰坟围列而成。

当时钦天监就说了一句话:说闯王祖宗坟冢中点了一盏天灯,天灯不灭,李家成龙!

当时钦天监那个表情,简直恨不得把自己家的祖坟也迁过去。

明朝末年,崇祯帝为什么要挖人祖坟?

崇祯帝一听到这个,立马就下令派出一支队伍,要去挖李自成的祖坟,破他家的风水。当时崇祯很相信,一旦破了李自成的风水,那么闯王军就会败亡。

“御用挖坟队”很快就找到李自成家乡,但是面对李自成家乡的山,挖坟队伍傻眼了!

几十座山连绵起伏啊!这怎么找李自成家的祖坟!

可毕竟崇祯帝已经下了死命令,不挖不行,只能一座座山慢慢找!

这边的挖坟队正在找李自成的祖坟,可是另外一边,闯王军可不等你。在北京城外,李自成给崇祯发了一封信。

内容大概是:要不你意思意思,给我封个王,咱们就不用内部厮杀了,一起对付没有入关的清军。

崇祯这暴脾气,对着李自成就是一句大吼:有种你过来啊!

李自成没有办法啊!这可是崇祯自己要求的,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要求。

于是故事到了这里自然也就不用多说,闯王军攻破皇城,崇祯只能在煤山自缢,大明亡终于亡了!

而在另外一边,挖坟小队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李自成的祖坟,二话不说直接开挖,打包了李自成祖宗的骨头,最后还把整座山都给炸了。

做完这件事儿后,挖坟小队吃着火锅唱着歌高高兴兴地赶了回去。结果在半路,听到一个消息,大明江山已经亡了。

明朝末年,崇祯帝为什么要挖人祖坟?

当然,这件事儿还没有完,李自成攻下皇城,屁股还没有坐热,吴三桂便放了清军入关。李自成百万大军结果不敌数万清军,无奈败走。结果走到凤阳时,听说自己祖宗的坟山被崇祯炸毁,当时就怒了。

就你会挖祖坟吗?朱家当时的祖坟就在凤阳,于是李自成带着残余士兵把朱元璋的兄弟和父母的坟全给挖了。

什么叫互相伤害?这就叫做互相伤害。

而后李自成最终兵败身亡,南明最终也在抵抗中慢慢衰弱,直至被清军彻底剿杀。

当然,这虽然是俾官野史续杂记中记载的,但在古代挖坟盗墓事件却发生很多,无数的古墓被盗墓贼偷盗,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也就这散落到国内外的民间。

明朝末年,崇祯帝为什么要挖人祖坟?

但幸好有专门的考古学者们为之努力,将一些被盗窃的古墓进行专业性发掘,没有被盗窃的文物这才得以保存下来。

现在我们看许多博物馆中的文物,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故事。他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民族历史的见证。

所以有时间条件的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去逛逛博物馆,因为博物馆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

这些文物抵御着岁月的剥蚀,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一个生命因为有了记忆而更加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而更加厚重,一个民族因为有了记忆而得以延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5 2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崇祯年间明朝祖坟两次被挖, 仅有朱元璋幸免
...挖了一次,不过这一次换了地方。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六,李自成已经打到了北京郊区,而明朝十二陵(除去崇祯的思陵)所在的昌平也落入了李自成手中,而这一次李自成也没有客气,李自成的大顺
2023-09-08 20:05:00
...相,判断吉凶。当时钦天监掐指一算,算到了闯王李自成的祖坟埋在一座乱山中,并且还是由十六座凤凰坟围列而成。当时钦天监就说了一句话:说闯王祖宗坟冢中点了一盏天灯,天灯不灭,李家成
2022-12-13 15:15
他是明朝第一硬汉,敢挖李自成祖坟
...战亡后,汪乔年接替了他的位置,总督三边军务。当时,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已攻占河南,并扬言要进攻潼关,朝廷见形势如此危急一个劲的给汪乔年下令,要其出关迎战起义军。可当时的关中精锐
2023-09-07 21:36:00
明代宦官曹化淳:从微末到权力巅峰的传奇人生
...皇帝做出了他的努力,却没能挽救积重难返的大明朝,在李自成的进攻下,明朝轰然“倒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也没能稳固长存,随后又被入关的清兵抢占了北京城,开创了大清朝。顺治皇帝来到
2024-03-04 12:07:00
这个皇帝办了两次葬礼,还一次比一次盛大
...十三陵中。那是谁这么好心把他安葬了呢?当年,首先是李自成进宫当了皇帝,他从山海关打仗回来后,给自己办了登基大典。对于崇祯皇帝他也进行了安葬,但因为当时天下未定,并没有大操大办
2023-05-11 17:55:00
让张献忠成为明朝眼中钉的两次经典奔袭战
...导人有许多。但在《明史·流贼传》中,却只有张献忠和李自成双双有传记。因为,张献忠和李自成是唯二的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的成功造反人士。张献忠通过造反所创立的基业比李自成小得多,
2023-03-08 18:06:00
揭秘明朝覆灭:吴三桂、李自成与崇祯帝的三重罪责
...寿是镇守宁远的大将。吴三桂早年一边帮助崇祯皇帝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一边抵抗清军的入侵,确实也立下很大的功劳。崇祯皇帝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也是明朝最后的时刻,把所有的希望都
2024-02-21 12:24:00
满清入关时杀了他,两百年后他的后裔把清朝皇帝祖坟给挖了
...山,明朝各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就是李自成的军队,最后也正是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城,那个时候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早已自缢身亡。虽然说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十分强悍,
2023-02-04 20:26:00
郭子仪与吴三桂:借外力平乱的不同影响
...清上下团结一心。因此,吴三桂企图借助满清大军来剿灭李自成的大顺军为崇祯皇帝报仇,无异于引狼入室。目的性不同郭子仪借来回纥大军参与唐朝内部安史之乱的平定纯粹是本着复兴汉室挽救大
2023-10-22 07: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