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寒斑(散文)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9-18 00:2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子墨

我的腋下长着一块白斑。九岁以前,我父一直坚称这是“寒斑”,不必管他。其实我根本不懂什么是寒斑,他估计也不大懂。洗完澡,他抬起我的左肘,看看那块斑,郑重其事地说了声“没事”,像个郎中似的。

这斑说大不大,但又好像随着身体的变大而变大。

二〇一三年夏,我随外婆去北京探亲,那年我九岁。江北还没有高铁,只能乘绿皮车,下午出发,第二天早上到。外婆的行李很多,有几大袋,我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带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好在买的是软卧,一间只有四个人,不吵,而且床板下可以塞许多东西。那时候,我不是很关心沿路的风景。吃泡面是最开心的,因为这平时被父母视作垃圾食品,我是不怎么吃得到的。外婆解开一个红色的塑料袋,先是拿出几件短袖,然后从下面掏出一桶红烧牛肉面。火车上的泡面十块钱一桶,显然自己带划算。我觉得泡面在加开水之前最漂亮,五颜六色的蔬菜点缀在堆得高高的调料粉上,像漫山遍野的鲜花。我没见外婆吃泡面,那时候也不懂事,没想着让给她吃,不知道那晚外婆有没有吃东西。我下铺的大哥吃的是海鲜面,之所以记得,是因为他一直在听音乐,蓝色的泡面桶放在桌板上二十分钟都没动。小孩爱管闲事,我就提醒他,“该吃泡面了。”

我外婆的小妹三十年前就嫁到北京了,我管她叫小姨奶奶。我很喜欢这位偶尔从北京回来的亲戚,直白点说,是因为她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带一样我从来没见过的玩具。她操着一口地道的“京话”,不过和外婆,还是用南通话交流。这让小姨奶奶的儿子很困惑,因为他母亲在和我们说完话之后,常常忘记换成普通话,他就完全听不懂了。

那几天正热,远处的地面在抖动,要到晚上八点,天才彻底黑下来。坐地铁,九号线到丰台南路,一出站就是小姨奶奶家,那时候,两块钱的地铁票,随便坐到哪一站下。后来母亲在北京,买了地铁票,又不敢进站,因为上海是按站收费的,不知道现在是怎么个收费法了。九号线是绿色的,夏天让人感觉很凉快。那时候,第一次知道汽车会限号,得几辆车换着开……我完全是“乡下人进城”了。

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北大、八达岭长城、北海公园……一个多星期,把北京的名胜几乎都转了一通。记得毛主席纪念堂外的花,三十块一朵;颐和园里的矿泉水,十块钱一瓶;什刹海的路边有许多为路人设计签名的、画肖像的,未名湖旁的树荫下有许多背着包卖自拍杆的……当然,还有不知道是哪个天桥市场,里面都是卖衣服、玩具、杂货的。不过亲自到了这到处都是玩具的源地,倒没什么想买的兴致了,有一种为了买而买的感觉。果然,未知的永远比自己选来的有趣。

我在颐和园的柳树上抓了一只小螳螂,装在矿泉水瓶里,到了地铁上就已经不动弹了。这差不多是我最后一次玩虫子了。

其实,我不知道来北京的主要目的,是为我看病。

坐公交到武警医院。为我看病的医生姓四,叫四国军,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她掀开我的衣服看了看。

“这是典型的白癜风。”

这个病的名字很吓人,不过不是不可以治,只是疗程很长。

开了许多药,有安神的,有一种黑色小丸,一次要吃16粒,还有什么我就不记得了,总之一天三次,好像药吃不完似的。开始我得一粒一粒吃,后来我可以一次吃八粒,我说自己是吃药的行家,外婆叫我不要乱讲。

最主要的,其实不是吃药,是用一种机器,在关了灯的屋子里对着白斑处打激光,做完,白斑会发红,四周会略微发黑。

我没觉得这是什么大病,不过除我之外,所有人都很紧张。晚上在饭店里吃饭,满桌子好菜,按照医生吩咐的忌口,我只吃了最后一道红汤面。

临走的时候,一位那些天常和我们在一起吃饭,被叫作“老大”的大伯,送了我一盒“无限极”牌的口服液,我学着他们的口吻,说“谢谢老大!”他们都大笑起来。虽然后来回去之后也没吃,但想起来,总觉得北京真是个好地方。

后来,因为北京太远,我妈带我改去上海看病。从汽车站坐大巴,到上海要两个多小时,大巴车的座位很挤,中途又不停,这就使我的双腿总会陷入彻底的麻木,当我想挪一挪,双腿已经不听使唤了。从上海汽车站打的去快捷酒店,差不多是二十几块,有一次,司机要收三十几块,明显是绕路了,向他要发票,他便改口只要二十块了。

不记得在哪个医院看的病了,医生是个老太太,一开口,就知道是标准的上海人。她询问了我过往的治疗经历,看了看我的病历,说这病历是瞎写的。但得知是四国军大夫为我看的病,马上又说这病历肯定是哪个护士替她写的。上海开的药少了,除去用一台更大的机器在我身上打激光,还要注射,从我胳膊上抽一点血,和一种药混合,再打到白斑里去。这些步骤之后,当日便不能沾水洗澡。

这样,记不清有多少次,每次都是酒店、医院两点一线。所以,去上海只是单纯的看病,并不是旅游。我记得,那是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门一关,就是漆黑一片,只有不大的电视亮着,放着“中央少儿”。不过水池边一管小小的“黑妹牌”牙膏,倒是产自扬州的工厂,这倒稍稍使我有些亲切。我父一脉在上海也有亲戚,不过没有什么往来。除此以外,上海于我,就是一间医院,没有半点留念。

因为这个病,顾爷爷也没少忙。

我把我的外公叫作爷爷,外婆叫奶奶,把父亲的父亲叫作顾爷爷。因为从小被外公外婆带大,比较而言,和他们的接触,就少之又少。这也是为什么,我喊我外婆的妹妹为“小姨奶奶”,而不是 “小姨外婆”之类的称呼。

还是应该称“祖父”的。

祖父虽然做过工人,识几个字,但其实还是有些“小农”的,很勤劳,很节省,买给他的东西,穿的能放在柜子里一整年,吃的能放在冰箱里几个月。哪家办事请客,也总要打包许多剩菜回去喂鸡。

即使这样,不妨碍祖父于我是十分舍得的。舍得钱,舍得累。五岁,去东台一个亲戚家玩。亲戚家有一个养猪场,我本着孩子的好奇心想进去看,但又嫌脏不舍得弄脏我的鞋,于是,祖父就背着我在里面“参观”。浑身沾着泥的猪很自在,我在祖父背上也很自在。

四医生说,我缺铜。祖父闻讯,本着“吃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骑车走了几十公里,终于在白蒲镇上找到了一家铜铺,熔了供桌上的香炉,打了一个铜碗、一把铜匙、一双铜筷。后来铜勺被我父弄断了,那副金灿灿的餐具便不太再用了。不过,后来也没人再提我缺铜的事了。

为了我这块说大不大的“寒斑”,全家都陷入了紧张的挣扎里。后来,要上中学了,不可能再花这么多精力去治这个“外表看起来没什么事”的病了。

我说:“不治了吧。”

中学之后,逐渐就把这个病放下了,也好在我没有像迈克尔杰克逊一样在脸上发病,也没枉负我在北京上海的“游历”。

祖父不常来城里看我。一年夏天,他和祖母送些鸡蛋蔬菜来城里。祖母问:“你那个病个曾好?”

我想了想,掀开右边的衣服,说道:

“早就好了。”

祖父看了也笑起来:“就是,早就好了嘛!”

我也笑起来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8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许冬林散文集《外婆的石板洲》研讨会召开
...所、合肥市作家协会、洪放文学名家工作室承办的许冬林散文集《外婆的石板洲》研讨会在线上召开。在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和学者分别从作品的女性主义色彩、情感、叙事、修辞、人物刻画的复杂
2023-12-14 17:41:00
上游书话丨南风子:把心安在竹影里——杨柳散文集《花窗》细读札记
把心安在竹影里——杨柳散文集《花窗》细读札记文/南风子人生四季,既有春花、夏风、秋月,也有冬雪。每当我的心被冰霜覆盖,我总爱打开散文集《花窗》。作者杨柳笔下的文字,有着与众不同的
2025-04-12 06:38:00
读书丨袁野:彩云之霞 爱在凡尘——读刘云霞散文集《风中的祖母》有感
彩云之霞爱在凡尘——读刘云霞散文集《风中的祖母》有感文/袁野“好多年来,扎根心底的都是那一幅油画式的画面:小山顶上伫立着一根桃木拐杖。拐杖上搭着两只青筋突起、手骨隐约可见的手。手
2024-01-23 07:00:00
教师节书单 |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
...方的追寻。本书内容精选了作者写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让我们看到阅读与写作是如何陪伴他面对逆境和孤独,带给他人生的希望与追求,使他的生活变得充实、快乐。作者以一双善于发现美
2023-09-07 16:49:00
用时间酝酿的爱
...味道独特的开胃菜呢。记得有一次大半夜我饥饿难耐起床泡面,放了点咸菜进去,那香味“叫”醒了室友,她们纷纷起床泡面吃咸菜,我一周唯一的一瓶咸菜就在那晚“全军覆没”了。外婆做的咸菜
2023-11-03 07:06:00
外婆的嫁妆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陈甬沪外婆离开人世整整94年了,她是我无缘见面的亲人,如果她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欣慰她的外孙如此珍爱着她的嫁妆。外婆为这个世界带来我母亲的同时,失却了她的生命。
2024-04-13 14:04:00
祖父教我读经典
...背诵下这七部经典中的多少名篇名章。第二,诗读全集,散文读名篇,提升自己的心性修养。对于古典诗词的热爱,从小学、中学自己购买《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以及在父亲书架上翻看《唐宋
2023-06-19 02:26:00
淮安籍一代散文家袁鹰逝世享年99岁
记者2日从淮安籍一代散文家袁鹰生前多名好友处获悉,袁鹰老先生于9月1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据透露,袁鹰老先生的追悼会将于9月5日举行。袁鹰夫妇(右一、二)在北京家中与家乡小
2023-09-02 20:58:00
四代从医,这些奇缘在济宁医学院上演
...投入救死扶伤的医疗事业中,为广大群众的健康服务。“外婆黄玉玲是家中的老二,从小在外曾祖父的跟前学习,耳闻目染,1968年成为了属于她那个年代的赤脚医生。”高英杰说,外婆那个年
2024-09-04 16:0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2025 痔疮膏实测推荐:9 款分型产品,对症选才有效
根据《2025 中国肛肠疾病临床护理白皮书》(中国肛肠病协会联合 SGS 编制,样本量 32 万人)数据显示,我国 20-60 岁痔疮患病人群占比达 85%
2025-10-20 12:17:00
辉瑞与晖致:一文看懂晖致络活喜品质延续的关键
中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45亿,大部分患者都需终身服药控制。在这场与血压的持久战中,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始终是医生手中的“黄金武器”
2025-10-20 12:19:00
患者一致推荐!成都军建医院牟清华主任用专业和口碑守护颅面神经健康
在颅面神经疾病的诊疗领域,成都军建医院的牟清华主任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真诚的医者之心,赢得了广大患者与同行的高度认可
2025-10-20 12:19:00
2025全球热门老年痴呆干预产品测评,让父母远离记忆困扰
当父母开始反复忘记刚说过的话、找不到常用的钥匙,甚至认不出熟悉的街道时,“老年痴呆” 这四个字便成了无数家庭心头的重负
2025-10-20 12:20:00
莱州市人民医院举行援长岛医疗队员欢送会
10月9日下午,莱州市人民医院在行政楼五楼会议室举行援长岛医疗队员欢送仪式,为即将远赴长岛执行医疗援助任务的甲乳外科医生于海峰送行
2025-10-20 12:21:00
2025年十大口碑NMN品牌热门榜推荐,成分与技术双管齐下
《Nature》期刊在2025年最新研究中明确指出,NAD+水平的阶段性下降是触发细胞衰老的核心开关,而NMN作为其直接前体物质
2025-10-20 12:21:00
深度参与,满载而归!蒲忠勇主任亮相2025CACA西北肿瘤大会,引领中医抗瘤对接国际前沿
古都西安,群贤毕至。2025年10月18日,2025CACA西北整合肿瘤学大会进入核心议程,各专题论坛精彩纷呈,思想碰撞火花四射
2025-10-20 12:22: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郑军:腺样体肥大,隐藏在孩子呼吸间的“健康炸弹”
郑军,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每周四下午+夜诊和周日下午出诊。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优秀名中医。从事中医儿科医疗
2025-10-20 09:48:00
青春华章丨江苏南京:科技点“食”成金 文化浸润产业
在第113届全国糖酒会现场,观众了解精酿啤酒商品。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10月16日—18日在河西集团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113届全国糖酒会
2025-10-19 09:54:00
2025年受欢迎的抗衰保健产品测评,十大NMN产品热门推荐
据权威医学期刊报告显示,人体内的NAD+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急剧下降。至于NMN,它可是生成NAD+过程中很重要的前体
2025-10-19 11:35:00
健康多壹点丨少饮酒,不酗酒!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良中国公民健康素养(2024 年版)第三十五条:少饮酒,不酗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和水,几乎不含有营养成分
2025-10-18 21:06:00
陕西省保健学会营养保健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顺利举行
10月18日,陕西省保健学会营养保健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在西安举行。西安市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闫凤主任当选新一届专委会主任委员
2025-10-18 22:43:00
京东七鲜“火锅季”开启,上新百款火锅食材满足火锅经济升温
随着天气转凉,火锅消费迎来旺季。京东七鲜超市近日正式启动“火锅季”主题活动,精选上百种优质火锅底料与食材,并推出系列新品及优惠
2025-10-18 18:43:00
喜讯!烟台市奇山医院荣获“鲁医创新杯”山东省医务系统创新创效竞赛三等奖
近日,山东省医务工会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25年“鲁医创新杯”山东省医务系统创新创效竞赛成绩的通报》。烟台市奇山医院报送的“基于AI语音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护理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荣获职工创新创效成果赛道三等奖
2025-10-18 16:41:00
2025年6款疤痕贴推荐:全肤质适配
《自然・生物医学工程》2025 年发布的全球疤痕修复白皮书指出,场景化祛疤产品市场规模已突破 200 亿美元,年增长率达 230%
2025-10-17 1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