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863年12月,郜永宽等8位大将拿着慕王谭绍光的首级,来到江苏巡抚李鸿章的大营,将其作为“投名状”,表示归顺清朝的诚意。李鸿章很高兴,于是设宴款待8大将领,履行封官赏赐的诺言。酒过三巡,李鸿章借口外出,让程学启采取行动,处死8大将。
接下来,李鸿章“不讲武德”,将苏州城内屠戮一遍,4万放下武器的太平军将士被杀害,是为“苏州杀降”事件。吴习玖成功突围而出,他率2000多广西“老兄弟”奋力拼杀,回到天京,是苏州守军的幸存者。由于淮军围堵,吴习玖回到天京时,只剩下百余人。
吴习玖,广西人,太平军悍将,是谭绍光的左膀右臂,作战非常勇猛。1857年5月,石达开率兵外出单干,带走了10万精兵悍将,太平天国处境非常艰难。为了扭转局势,抵御清军反攻,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将领,让他们扛起大旗,继续抗清。
李秀成独当一面时,麾下大将主要是陈坤书、谭绍光、陆顺德、吴定彩、陈炳文等人。吴习玖是谭绍光麾下悍将,表现机会很多。要知道,谭绍光是李秀成的女婿,李秀成为了培养自己的团体,对谭绍光非常看重。
1861年10月,李秀成第二次东征,以谭绍光、刘肇钧为先锋,率10万兵马攻打上海。吴习玖身先士卒,奋勇拼杀,连续攻克几座县城,江南的绿营兵一败涂地,上海清军惶恐不安。
1862年4月,在英国商船的协助下,李鸿章率8000兵马东征,与太平军在昆山交战。淮军初来乍到,不了解太平军的战术,吴习玖连续夜袭,让李鸿章不得安宁。一旦程学启、刘铭传等率兵来挑战,吴习玖则率兵坚守营垒,利用洋枪进行还击,大量杀伤淮军。
白天坚守营垒,晚上则轮番夜袭,让李鸿章十分头疼。为此,李鸿章邀请“洋枪队”前来协助,英法联军也参与战斗。洋人拥有水师优势,与淮军水陆夹击太平军。在开花大炮,以及近代化的舰炮面前,传统的防御工事抵挡不住,太平军死伤惨重。
洋人的支持,让太平军倍感压力,对手的开花大炮威力太大,太平军几乎无处可躲藏。史载:“军得戈登常胜军洋械轮船之助,太平军屡战不利。”如此,吴习玖率兵撤退,昆山缺少援军,很快就陷落。
从昆山城下撤兵后,吴习玖回到苏州,协助谭绍光防守城池。吴习玖屯兵城北阳澄湖,与苏州互为犄角,相互策应。夺取昆山后,李鸿章兵分三路,以程学启为先锋大将,直接杀向苏州,双方在城北一带展开大战。
城北的战斗,互有胜负,但太平军缺乏后勤补给,逐渐处在下风。谭绍光向天京方面请求增援,忠王李秀成从浙江各地调兵前来解围,擅长使用洋枪的邓光明也前来协助,太平军声势浩大。可惜,援军也没粮食,邓光明纵容士兵掳掠,解围还是失败。
援军撤退后,吴习玖放弃阳澄湖营垒,率兵退入苏州城。淮军伤亡也大,不敢强攻苏州,而是采取围困战术,凭借后勤优势耗死太平军。此时,淮军水师控制大运河,太平军无法从水路运输粮食,处境更加艰难。
4万将士,每天消耗的粮食、弹药都很多,苏州存粮压根就不够。如此,郜永宽等8大悍将便有了投降的念头,他们多次与程学启、戈登在阳澄湖会面,商谈投降事宜。几次谈判下来,郜永宽等8人得到封官的许诺后,便决定献出苏州,并斩下谭绍光的首级。
慕王府的宴会上,康王汪安钧先动手,刺死谭绍光。接着,他们带着谭绍光的首级去淮军大营,让李鸿章兑现承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鸿章无法兑现诺言,只好无视戈登的承诺,在庆功宴上处死8大将,随即进行“苏州杀降”。
郜永宽投降,吴习玖拒绝服从,他率2000广西“老兄弟”奋起反抗。郜永宽派兵拦截失败,并请求淮军增援,但依然无法阻止。史载:“广西义故二千余人尽戮妻子家口,执白刃,溃重围,归于天京、常州,至天京者才百余人。”
苏州陷落后,为了避免家人遭殃,广西的“老兄弟”只能忍痛,对不住自己的亲人了。原太平军将领程学启派兵追击,吴习玖且战且退,每一次战斗都让淮军付出代价。2000“老兄弟”突破层层包围,一路浴血奋战,回到天京时只剩下一百多人。
能从苏州突围出来,吴习玖确实厉害,不是一般的悍将。吴习玖的结局,有两种说法。天京陷落时,率兵与湘军巷战,阵亡沙场;化装成平民,昼伏夜出,一路往南走,回到广西老家开荒种地,隐姓埋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5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