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令人潸然泪下的《送别》,原本以为是首古词,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它是民国著名音乐家李叔同的杰作。
诗人、画家、戏剧表演家、音乐家,这些哪一个拿出来,都显得特别才华横溢的头衔,却全浓缩在李叔同这位民国尘世公子,也就是后来出家的弘一大师身上。连林语堂都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世间少有的才子,却在不惑之年遁入空门,一心向佛,修为极深。把生死早已看淡,达到一种超乎寻常的人生境界。
据说他临终以前,与昔日好友刘质平、夏丐尊等一一道别,安排好后事。在他写给刘质平的信中,还精准提到了自己的死期,这种对衰老死亡的超然态度,实在令人叹服。
(弘一法师)
那么令人好奇的是,弘一法师真的能预测到自己的死期吗?
一、聪敏神童富家公子。
1880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一个首富家庭,祖上世代经营盐业和银钱业。据说他是父亲李世珍68岁,和19岁的三姨太李氏所生。可能正是这种老夫少妻的结合,才造就了李叔同的天赋禀异。
5岁那年,73岁的父亲去世。李叔同接受启蒙,跟着年长自己12岁的兄长李文熙读书和学习礼仪。天资聪颖的他过目不忘一学就会,小小年纪却诵出了“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的绝句。
幼年时的李叔同,很早就受到佛教的熏陶。据说他降生时,曾有喜鹊衔松枝到产房内,大家都认为这是佛赐祥瑞。这根树枝,也一直跟着李叔同终生不离。
当时李家人都笃信佛教,李叔同很小就会背《大悲咒》《往生咒》。还时常在与三弟玩耍时,模仿僧人作法。这也为他后来遁入空门留下了伏笔。
1895年,16岁的李叔同考入辅仁学院,学习八股文。他的文章常常名列前茅,获得奖金。第二年又师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和书印名家唐静岩,学习诗词歌赋和篆书治印。18岁那年还重金购置钢琴,学习音乐和作曲。由于悟性极佳,几乎每学必精,被老师们誉为神童。
(扮茶花女的李叔同)
二、声名日显博学奇才。
当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正主持变法,李叔同格外兴奋,积极鼓吹变法,还刻下一枚“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印章以示支持。变法失败后,外界哄传他是康梁同党,为了避祸,李叔同携母亲及妻子迁居上海。由于他家在上海有钱庄,可以以少东家身份随意支取家用,因此出手相当阔绰。他也以富家公子身份,与沪上名流交往,加入“城南文社”。曾以《拟宋玉小言赋》,夺得文社比赛第一名。
1899年时,年仅二十岁的李叔同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此后他的文人雅士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与画家任伯年设立上海书画公会,每周出一期画报。与黄炎培、邵力子等从学于蔡元培。还粉墨登场,出演京剧《八蜡庙》《白水滩》《黄天霸》等。
1905年,生母王氏病逝,李叔同携妻子护柩回天津,出版《国学唱歌集》。随后他把妻子和两个孩子留在天津,自己前往日本留学。
在日本期间,李叔同考取东京美术学校,又在音乐学校兼习西方乐器和编曲。一次春柳剧社演出《茶花女》,没有女性演员,李叔同自告奋勇化妆成女性扮演玛格丽特,结果《茶花女》大获成功。
此后李叔同回国,还带回了他的日本妻子,他先在报社当编辑,不久又到南京高等师范教图画、音乐,后来还兼任杭州师范的老师。由于他教学严谨,水平极高,因此他成为当时最权威,最受人爱戴的艺术课老师,被时人誉为把西方美术、音乐和话剧引入中国第一人。
(李叔同客串京剧人物)
三、遁入空门渐成大师。
一次,夏丐尊提起日本的绝食修行,李叔同马上兴趣盎然,找来资料和对方一起研究。为了亲身实践,他还在新年假期时,跑到虎跑寺学起了修行。
结果这一次意外,却成了39岁的他遁入空门的开始,从此他就成了弘一法师。辞别从日本不远万里相随的妻子,以及子女的呼唤,彻底谢绝尘缘,坚守一方清静。
他前半生在艺术上的造诣,以及修佛后的影响力,常引来高官拜访。但弘一法师均坚决拒绝不见。在他46岁那年,温州道尹张宗祥到寺专程见他。他的师傅寂山法师央求他见一面,弘一流着泪拒绝道:师父慈非,弟子出家,非为衣食,纯为了生死大事,妻子皆可抛弃,况朋友乎?乞转告抱病不见客可也。
58岁时,弘一移居青岛湛山寺修行。市长沈鸿烈慕名请他赴宴,但弘一回复道: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仗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又一次婉拒了地方大员的相邀,这和今天那些出入官府的所谓高僧相比,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修为呀!
弘一法师能预测自己死期的根据,来自于他写给刘质平的信件,信中写道:质平居士文席,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谢世,曾赋二偈附录于后。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前所记日月,系依农历也。
弘一法师临终之际,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面带微笑打坐圆寂,丝毫看不出对死的恐惧和痛苦。这种超乎寻常,看淡生死的境界,又怎么能不令人钦佩呢。所以,所谓预测死期,不过就是他能够达到看淡生死的境界,而做出的一种顺应天地及人生变化的表现罢了。
(参考资料:《说不尽的李叔同》《李叔同传》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1 11:45:4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