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

“孔融让梨”被后人广为流传,我小时候也是“深受其害”,从来就没吃过一个像样的梨,但心里确是满满的成就感。
幼时一战成名
孔融一家搬到洛阳,当地有个名士李膺,孔融仰慕他的大名,顾登门拜访。门人却把他拒之门外告诉他,李膺只见亲戚朋友,其他闲杂人等一概不见。
孔融说:“我是李膺的亲戚,有要事要和先生面谈。”门人不敢怠慢,马上跑去通报。
李膺:
“你说是我的亲戚,我怎么没见过你?”
孔融:
“我们的先祖孔子和老子有师生情谊,所以我们也算世代通好了。”
(孔,李姓氏是孔子和老子后代)
此时的孔融年仅十岁,在座的宾客无不惊奇,都连连称赞。

在场的陈韪却不以为然,说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反击到:
“想君幼时,必是了了”
意思就是陈韪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未必有才能。孔融反驳到,想必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此时陈韪被怼的无话可说。
自视清高,文人风骨
孔融年少成名,但仕途却并不顺利。不是别人不给他机会,而是自己老是端着,心高气傲。直到32岁才半推半就的被司徒杨赐招揽麾下。

光和七年,河南尹何进升为大将军,孔融的上司杨赐派他去祝贺。那天去恭贺的人非常多。孔融把请帖递给门人后,让前去通报。可门人却假装很忙,说白了让他给点跑腿费。
然而孔融这时急眼了,我孔融这么有名气会做这种事,他根本拉不下这个脸。随后他把帖子一把夺走,扬长而去。心想这个官我不做了,不如回家种地。
这件事让孔融再次被人称赞,说有文人风骨,不畏权贵,不贪图名利。受舆论的压力何进只好登门道歉。
此事让孔融感觉到了甜头,原来只要这样一直端着,到处怼人,就可以受天下读书人敬仰我,在圈内也是越战越有名气。(那好吧,以后我就这么干)
纸上谈兵无真才实学
孔融也是在怼人的路上越走越远。官做的不大,每天对国家大事指指点点,三公九卿也在他的名单中。就连董卓进京也是对他气的牙痒痒。
然而孔融却成了无数读书人的精神领袖。董卓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得把他支走才行。就把他派到北海任“北海相”。(那时的北海比较不太平,常年战乱)
此时的孔融也是磨刀霍霍,到处招兵买马,端着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战场上可是真刀真枪的干的,没人会看你的故作姿态。果然被黄巾军打的大败,丢了北海城。
在曹操麾下继续做“杠精”
丢了北海郡的孔融,投靠曹操麾下。身为臣下的他本应为上司分忧解难,可是他却总是爆曹操黑料。

“小老婆生的”“宦官之后”“喜欢少妇”“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反对曹操的每一个决策,曹操想和袁绍大战,他反对;曹操要征讨刘表,他反对。曹操儿子娶个老婆,他都要去说道一番。
数次冒犯,曹操对孔融习惯性指手画脚愈发讨厌。然而忙于战事,无暇顾及到他。
孔融却认为自己赢了,曹操根本不敢把自己怎样。
很多“慕名”而来的宾客也是络绎不绝,孔融常常感叹说:
“座位上经常满人,木尊中酒不空,我就无忧了。”

很享受这种受人追捧,没事还可以指点江山的感觉。
然而他的机智与聪明,还有那深入人心的表演已经不会再有人欣赏了。此时战场朝堂相对稳定下来了,曹操随便找个借口便把他杀了。
孔融成名的效果达到了,然而却是用生命作为代价。一生稍有文采,毫无建树,名不符实。如果活在当下孔融或许会是一名优秀的
“讲师”,“名嘴”,“段子手”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