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浦口14名科技“飞行特派员”上岗
双向发力,产才融合驱动创新升级
□ 本报记者 盛文虎
通讯员 吴龙洋 高洁
近日,浦口区首批14名科技“飞行特派员”正式上岗。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8所省内外知名学府的专家学者,将依托高校的平台资源和自身的专业优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推动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在破解技术难题中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浦口立足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探索校地合作、校企共建的新模式,系统谋划了“行在浦口”“就来浦口”“就在浦口”和“飞来浦口”的创新“四重奏”。科技“飞行特派员”作为“飞来浦口”的落地形式,从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选拔科技人员,派驻到浦口企业园区,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为企业搭载“最强大脑”。
与传统“蜻蜓点水”式的服务不同,由14名“飞行特派员”组成的“智囊团”,通过实地调研精准摸排企业痛点,并根据“特派员”自身的技术背景“揭榜”,以线上线下多种手段解决“卡脖子”难题。“特派员就像盘旋在浦口上空的一架架无人机,发出求助信号的企业就是一个个降落场。”在浦口区副区长、省科技镇长团浦口团团长卜建看来,“飞行特派员”通过柔性任职,引导企业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仅灵活高效,更兼具多目标性和可拓展性,完成定点服务后又“升空待命”,随时等待下一单任务。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教授张志强,就是“无人机矩阵”中的一员。去年,浦口经开区企业江苏芯德科技计划进军Chiplet领域,急需权威专家指点迷津。在张志强的牵线搭桥下,东大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省集成电路学会理事长时龙兴很快就来为芯德把脉问诊,并鼓励企业大胆试大胆闯,力争在封装技术的高端无人区实现突破。张志强更是深入生产一线,不仅亲自参与研发,还为芯德的技术攻关链接学校资源。今年初,企业顺利实现2.5D封装产品线通线,并为国内某知名服务器公司完成了2.5D封装制作。
坚持高校院所和企业双向发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级,是浦口区委提出的明确要求。“飞行特派员”机制并非企业“单向索取”,而是政校企“共同奔赴”。张志强认为,富有实战经验的企业技术主管走进高校成为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学生也有机会接触产业,在生产线上对理论进行仿真验证,开展实景教学。“产教深度融合,对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都有积极意义。”他介绍说,就在本月,芯德半导体还挂牌成为东大集成电路学院的实习基地。
集成电路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人才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要求更高。华天科技是浦口经开区用工需求最大的企业之一,项目全部投产后用工规模将超过1.2万人,常年处于“岗位等人”的状态。出乎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蒲军胜的预料,今年南航金城学院的校园招聘会上,华天科技满载而归,一口气签下了近20名该校信息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正是因为这次经历,“飞行特派员”机制刚启动,企业就毫不犹豫和南航金城学院结对。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并非科教重镇的浦口,如何在这条赛道上精准“卡位”?一场“高校集成电路院长浦口行”,不仅成立了浦口区集成电路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也开启了“行在浦口”的破冰之旅;首届“就来浦口”创新创业大赛,遴选出10个来自海内外的项目现场PK;“就在浦口,共筑未来”高校浦口行聚焦创业就业,吸引全国24家高校以及浦口32家企业参与,其中13所高校与13家企业成功签约……加上科技“飞行特派员”,浦口区创新“四大行动”实现了从院校高层到青年教师、从项目团队到普通学子的全覆盖,构建起立体化、全链条的招贤引才格局。
让科技创新的活力转化为产业攀高的动力,卜建还有更大的梦想。他说,未来浦口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面向全国全球发布招募令,以更宽的视野和更大的力度,推动人才在浦口“落地”,产业在浦口“起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6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