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炎炎夏日谨防疾病﹃找上门﹄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6-09 09: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德州日报

进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等成为主要的气候特点,此时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更易滋生、繁殖,因此夏日是很多疾病的高发季。日前,记者针对夏季4种常见、高发疾病,采访了我市各医疗机构的相关专家,并邀请他们给出预防和解决办法。

1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方: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王琰

炎热的夏天来临,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这天60岁的张先生外出回家后大汗淋漓,第一件事就是开空调。不一会儿,他突然感觉胸闷、憋气、四肢无力,家人以为是中暑,赶紧带他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张先生是急性心梗。因救治及时,张先生恢复了健康。

德州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丽萍指出,进入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但因气温高,而且人体为了散热,会促使血液集中于体表及四肢,导致心脏、大脑的供血相对减少。另外,人体出汗多,若不注意补充水分,血黏度增高。这时如果出现情绪激动、冷热刺激等诱因,就会促使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导致心梗、脑梗的发生。

如何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杨丽萍给出三点建议。首先,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室内可用电风扇促进空气流动,空调多用除湿功能,室温不宜调得太低,一般以26℃左右为宜,室内外温差不应超过7℃,不宜长期待在空调房里,也不宜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洗澡。其次,起居有常,保证睡眠。规律的生活起居有利于血压平稳,即要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定时进餐、适量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等。老年人以打太极、散步等舒缓运动为主。夏季要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午餐半小时后午睡30分钟至1小时。第三,注意饮食调养,坚持“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不宜多吃甜食和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避免出汗过多导致身体脱水。

2 关键词:肠道疾病

预防方:讲卫生,管住嘴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李照起

烧烤加冰镇啤酒是夏季亲朋好友聚餐的标配。最近连着几天,小王跟朋友吃饭,经常是吃烧烤、喝冰镇啤酒,谁知半夜肚子疼、腹泻,将自己折腾进了医院。

“夏季肠道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德州市肛肠医院肛肠二科主任马爱文说,主要症状有腹胀、腹泻、腹痛或者便秘,严重的急性肠炎患者还会出现脱水、休克等。

很多肠道疾病的多发与季节关系密切,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食物容易变质。这段时间人体消耗大,抵抗力弱,肠道容易染病,湿热环境下肠道传染病也最容易传播。再就是与“冷”有关,一方面是过度摄入冷饮、冷食,另一方面是空调、风扇的过度使用。

马爱文建议,预防肠道疾病,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手要洗净;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再次食用前,需要加热至热透,因为冰箱低温只能延缓细菌生长,并不能灭菌;保持清淡饮食,冷饮、冷食摄入要有节制;使用空调时温度不要过低,尤其睡觉时避免腹部受凉。同时,注意居室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很多急性肠炎患者出现腹泻后马上服用止泻药,这是一个误区。”马爱文提醒,腹泻是人体自我保护的方法,可以排出体内的毒素、病原体等。过早服用止泻药会把病邪关在体内,反而容易加重病情、延长病程。急性肠炎患者应注意休息,多喝温开水,若腹泻严重或一段时间症状不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 关键词:中暑

预防方:避免高温高湿环境

□本报记者唐志梅本报通讯员杜秋乐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当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部分人群还可能伴有体温升高,这就说明已经是先兆中暑了。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症状,被称为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昏倒、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这属于重度中暑,该类型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

宁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健建议,预防中暑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是及时补充水分,少量频饮,每次100毫升为宜,剧烈运动或劳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喝冷饮;其次需要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至15时左右,如果一定要外出,应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衣服、涂防晒霜、打伞遮阳等;三是饮食均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饮食不宜过分清淡,可适当吃鱼类、肉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四是忌贪凉,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空调温度应在26℃左右为宜。家中应备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

4 关键词:皮肤疾病

预防方: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本报记者邢仁宇本报通讯员牛漪

夏季是皮肤暴露在外最多的季节,这个季节不仅天气炎热,紫外线强烈,还会有很多蚊虫和病菌,因此成为皮肤病的高发季。“夏季常见皮肤病主要有虫咬皮炎、日光性皮炎、夏季皮炎以及感染性皮肤病等。”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孙华梅介绍。

虫咬皮炎由蚊、毛虫、螨虫等昆虫叮咬引起,皮肤可能出现瘙痒性的丘疹、风团、红斑、水疱等。在野外,尤其是树林、杂草丛生地或潮湿处,应尽量减少皮肤暴露,或涂抹防蚊虫的药物。被蚊虫叮咬后,为缓解瘙痒感,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或者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果无明显缓解,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注意切勿搔抓,避免皮肤破溃发生感染。

日光性皮炎是皮肤裸露处被强烈日光照射后,引起的皮肤急性光毒反应,主要表现为裸露处出现鲜红色、边界清晰且伴有脱屑的弥漫性红斑。症状可逐渐消退,最后留有色素沉着。为了预防可在日常外出时尽量做好物理防晒,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时,可使用防晒霜。如果感觉自己可能被晒伤,应立刻用毛巾包裹冰块冷敷多次,每次20分钟左右。若症状严重,可以涂抹激素类药膏或口服抗组胺类药物。

夏季皮炎主要是持续高温闷热的环境引起,与湿度关系较大,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性的丘疹、红斑,搔抓后留有血痂,有的留有色素沉着。多数患者天气一热就发病,天气凉爽后自动好转,一般多见于小腿前测,瘙痒感明显。预防夏季皮炎要保持环境通风散热和皮肤清洁干燥,外用药物可选择有清凉止痒功能的为主。

感染性皮肤病是指由真菌、细菌感染导致的皮肤病,常见的真菌感染皮肤病有手癣、足癣、花斑癣,常因治疗不当,错误涂抹激素类药膏后导致加重。细菌感染皮肤病有脓疱疮、毛囊炎、疖肿,防治这类皮肤病则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现症状尽量去医院就诊。

孙华梅建议,对于夏季常见皮肤病,平时要注意通风散热,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少吃油腻、辛辣刺激食物,不要凭自己经验盲目自行用药,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9 11: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提防疾病“趁热上门”
...保持良好睡眠质量、注意劳逸调节,预防中暑、胃肠炎、皮肤病等疾病的发生。■ 预防中暑在夏日,中暑是常见的疾病。近日,西安的气温越来越高。6月14日,长时间在室外活动的西安市民李
2023-06-19 03:57: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王晓莲|日光性皮炎,中医帮你“遮阳”
...屑病、带状疱疹、黄褐斑、白癜风、荨麻疹、斑秃、小儿皮肤病、大疱性皮肤病、脂溢性脱发、各型湿疹、亚健康的中医养生调理等。出诊时间:每周四上午夏日炎炎,阳光热情似火,但过度的阳光
2024-06-11 11:40:00
干燥、瘙痒……冬季皮肤疾病高发,这份过冬护理攻略请收好
入冬后,近来突如其来的降温对于一些皮肤病患者带来诸多困扰,不少人皮肤容易变得干燥、瘙痒,甚至一挠就出现一大片红斑。专家提醒,特应性皮炎作为非致命性疾病中疾病负担第一的皮肤病,具有
2023-12-28 10:27:00
专访小儿皮肤科专家马琳教授:秋冬季小儿湿疹多发 多措并举完善治疗方式
...引起高度重视“湿疹”,医学名称叫做特应性皮炎。这种皮肤病很令人抓狂,不单是痒、起皮疹,而且反复发作,发病率很高。调查表明,在我国7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的患病率高达12.94%,
2023-10-19 16:00:00
皮炎一直好不了,可能跟这2个原因有关
...饮食的话,皮肤疾病是很容易反复发作的。济南肤康中研皮肤病医院一直致力于各类疑难皮肤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工作。拥有老中青相结合,临床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医疗团队。对复杂性疑难性皮
2023-08-24 15:12:00
如何安然度过夏季过敏高峰
...触,因此容易受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夏季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有哪些?如何应对、预防?中医专家来支招。气温、情绪变化都易诱发皮肤过敏炎炎夏日,为何容易引起或加重一些皮肤病?江苏省中
2023-07-11 01:36:00
教你如何应对过敏性皮炎
...改变有关。夏季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主要是过敏性皮肤病,包括湿疹、荨麻疹、日光性皮炎等,虫咬皮炎等,接下来,给大家将过敏性皮炎的相关知识做简单的介绍。(一)过敏性皮炎有哪些
2023-07-16 16:41:00
夏季过敏性皮炎怎么预防?皮肤科大夫都金辉医生讲解
...着。三、避免日光久晒要注意避免日光下久晒,光过敏性皮肤病是一种由光线引起的、发生于暴露部位的过敏性的疾病,主要的致病机理是当皮肤组织受光线照射后形成抗原物质,使机体致敏,导致
2024-05-07 01:33:00
秋冬常见9种皮肤病,请小心预防!
...9种皮肤问题高发期,应该如何应对和预防呢?秋冬常见皮肤病1皮肤瘙痒:秋冬季节出现皮肤瘙痒多因皮脂分泌减少,导致皮肤干燥、脱屑所致。此外一些皮肤病的复发或加重也是引起皮肤瘙痒加
2023-11-21 14:0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小叶医探 |小心记忆被“偷走”!专家:这些早期表现要注意
大皖新闻讯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这项“偷走记忆”的疾病正悄然威胁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很多人认为“反应迟钝
2025-09-21 13:10:00
灵芝孢子油品牌如何选?灵芝孢子油品牌推荐榜单揭晓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人们对于提升身体状态的天然营养补充品需求日益增长,而灵芝孢子油作为高端滋补品类中的“黄金成分”
2025-09-21 15:20:00
灵芝孢子粉哪个牌子好?灵芝孢子粉的品牌排名推荐
在当前健康养生热潮下,灵芝孢子粉作为传统滋补佳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然而市场上的品牌琳琅满目,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常常陷入困惑
2025-09-21 15:21:00
花柏禾:医疗级微晶透皮技术跨界抗衰,重新定义护肤效率
在国产抗衰护肤领域,花柏禾凭借一项 “医疗级跨界技术” 早已积累起扎实口碑——其基于第三代纳米微晶透皮技术打造的新一代抗衰护肤系列
2025-09-21 15:23:00
卖断货了!贵州刺梨红茶何以创新出圈?
国庆中秋来临之际,一款融合了贵州刺梨与贵州红茶的创新产品——刺梨红茶,在市场上悄然走红,甚至出现“一罐难求”的现象。这款特色的茶产品
2025-09-22 01:05:00
晕倒只会掐“人中” 鱼刺卡喉靠喝醋 家庭急救 避开误区
意外突发时的急救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熟知的“急救方法”其实并不正确,反而容易加重伤害。9月19日,南寒社区邀请山医大二院西院区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的专业人员
2025-09-21 18:32:00
健康科普 | 脑卒中“黄金4.5小时”:早期症状判断与紧急送医要点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
2025-09-20 17:09:00
健康科普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脏疾病有何关联?改善睡眠习惯对心脏护理有帮助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藏在鼾声里的心脏危机当家人深夜被你震耳的鼾声惊醒,甚至发现你睡觉时突然停止呼吸十几秒,这绝不是简单的“睡得香”
2025-09-20 17:17:00
健康科普 | 不开刀也能治动脉瘤?介入栓塞术vs开颅夹闭术怎么选
颅内动脉瘤就像脑内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过去,开颅夹闭术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2025-09-20 17:24:00
陕西举办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
9月19日,在我省“宣传周”活动持续推进之际,由省药监局主办、省医疗器械协会协办的全省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2025-09-20 19:26:00
小叶医探 | “老掉牙”不用管?小心连锁反应
大皖新闻讯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很多人认为,到了年纪后“老掉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2025-09-20 14:01:00
芝麻大小的癌也会转移!这些高危信号你知道吗?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孙雨晴 烟台报道“甲状腺癌很小,才5mm,应该是安全的吧?”这是许多患者的共同误区!近日,烟台业达医院连续收治两名年轻甲状腺癌患者
2025-09-20 10:00:00
享受奔跑的乐趣 健康完赛指南 助力安全冲线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2025太原马拉松即将开赛,9月19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的医疗专家团队为跑者送上一份贯穿备赛、参赛
2025-09-20 07:24:00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大夫:以银针为媒,重织失眠者的安眠锦缎
蔡学萌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疗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耳鸣、耳聋
2025-09-19 10:00:00
专利款儿童豆乳果蔬面上市,香精、色素和防腐剂“零添加”
济南广御公司研制的专利产品儿童豆乳果蔬面正式上市,这是一款专为儿童匠心打造的美食,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和防腐剂,孩子喜欢吃
2025-09-19 1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