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杜甫这一首诗,被评为“七律之冠”,其中14个字几乎人人会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2 09:51: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767年,杜甫在流离于川中的时候创作了《登高》,这首经典七律久负盛名。明代学者胡应麟称其为“古今律诗第一”。无论是在意境的建构还是情感的张力上,这首诗都深深震撼了人们。

杜甫这一首诗,被评为“七律之冠”,其中14个字几乎人人会背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是对近景的描写。

秋风猎猎,天空辽远而广阔,猿猴的哀鸣回荡不息,清冷的河水潺潺流淌,岸边的白沙细腻纯白,鸟儿在天空中盘旋飞翔。

尽管这句话并没有直接表达情感,我们依然能够深切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悲”意。

杜甫的悲伤中,有时因季节变化而触发的哀愁,但在这时令感伤的背后,隐藏着他内心的悲凉。

心中怀有喜悦,万物在眼中皆显得愉悦;心中充满悲伤,万物在眼中亦显得悲戚。

刘禹锡在秋天看到的并非杜甫眼中的凄凉秋色,而是赋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样的诗句,这表明杜甫感受到秋天的萧索与悲凉,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他内心的悲伤。

杜甫为何而感到悲伤?是为了他自己、为了他的家庭,还是为了国家?

杜甫年迈多病,漂泊他乡多年,远离故土;

家庭困顿,因分隔重重,家人无法聚首。

国家内外问题丛生,面临重重困境,风雨飘摇。

杜甫内心的忧伤源自于他对家国的深厚感情。

杜甫这一首诗,被评为“七律之冠”,其中14个字几乎人人会背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述了远处的景象。

远眺时,漫天落叶不断飘零,江水则昼夜不息地流淌不息。

而“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虽然表面上是在写长江东逝,但暗指时间不停飞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十六岁的杜甫,回顾往昔,心头充满感慨。他曾经放荡自如地游走在齐赵之间,那段生活仿佛昨日曾经,转瞬间已然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

杜甫终生怀有“愿致君尧舜,再使风俗淳”的志向。年轻时他渴望进入朝廷任官,以报效国家,但时逢奸佞当道,杜甫始终未能得志,壮志未酬。后来,他目睹了百姓艰难的生存境况,创作了《三吏》、《三别》两篇诗作。

尽管杜甫经历了波折和挫折,然而他的爱国之心始终如一,一直期望祖国繁荣昌盛。

杜甫现年五十六岁,岁月如梭,尽管怀有报国之志,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

时间如同奔腾不息的长河,未来逐渐临近,国家的黎明又将在哪里出现?

《登高》的开篇描绘了悲凉的景象,为后文的悲情抒发奠定了感情基调。这既让读者对秋日萧瑟的景象产生感伤之情,又在诗中间接传达了时令和景物的哀愁。

杜甫这一首诗,被评为“七律之冠”,其中14个字几乎人人会背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描写景色转为表达情感。这两句诗的精妙之处何在?前人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其中蕴含着九层“悲意”:

客居他乡,难以回归故里,实在令人悲伤。

他乡作客,难返故里,一可悲;

经常作客,漂泊无定,二可悲;

万里作客,长期流落,三可悲;

时逢秋天,万物萧索,四可悲;

重阳佳节,登台无酒,五可悲;

亲朋寥落,独自登台,六可悲;

孤寂一躯,抱病登台,七可悲;

年过半百,人近寿终,八可悲;

忧国忧民,壮志未酬,九可悲。

短短两句话,却蕴含如此丰富的意义,怎能不令人赞叹,并流传千古呢?

杜甫这一首诗,被评为“七律之冠”,其中14个字几乎人人会背

读完颈联,心中已充满愁绪,而尾联则将这愁绪推至巅峰。

尾联表达了岁月沉重带来的忧愁和白发斑驳的艰难历程,同时也传达了生活陷入困境时倾泻酒杯的心境。

“艰”字,象征着安史之乱后国家命运的艰难和国运的坎坷;

难,既是理想的难,也是回乡的难。

“苦”字,既包含了为生计奔波的艰辛,也蕴含了漂泊流浪的痛苦。

“恨”字,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遗憾,对虚度光阴的愧疚。

“繁霜染鬓”是垂暮之年心中焦虑;

“潦倒”一词总结了前一句,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诗人穷困潦倒、无奈至极的境地。

“新停”诗人顾念自己的处境时,感叹酒再也不能消除他的忧愁了。

“浊酒杯”象征了诗人悲惨的生活境况,以及他那余生苟延残喘的形象。

尾联虽寥寥数语,却已渲染出深切的悲凉意境,不仅概括了前几联的意境,更是全诗的精髓所在。

杜甫这一首诗,被评为“七律之冠”,其中14个字几乎人人会背

胡应麟,明代著名的诗歌评论家,曾评价《登高》应为古今七律中的首篇。

《登高》之所以备受赞誉,正是因为诗中深藏的悲情。这种悲情不仅是杜甫对自己年老体衰、流落他乡的悲叹,更是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

国家目前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内部各地蕃镇不断冲突,同时还频繁与吐蕃交战,百姓的生活极为艰难。

杜甫心急如焚,虽年老体弱,却眼见国家危难,志未酬,忧心忡忡。

在《登高》一诗中,前两联描绘景色,后两联抒发情感,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2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杜甫的《登高》,为什么能被后人评为“七律诗第一”?实至名归
...是上到七老八十,下到三岁孩童都了解的名字,但是若论七律诗,谁作的令人叹为观止,那还要看杜甫的诗作。杜甫一生喜爱云游四方,作为一名优秀的诗人,若想要做出一首朗朗上口的诗作,便必
2024-02-29 16:11:00
都说文无第一,可这首诗却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
...为最好的诗作。而有那么一首诗,却被人们公认为“古今七律第一”。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诗呢?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登高》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又被研究诗作的学者们称为“古今七律第一”
2024-12-28 20:08:00
宋诗中的哪场绝美夏雨,通篇模仿杜甫《春夜喜雨》
...了突出一个“喜”字。其次从结构上来看,曾几的诗作是七律,杜甫是五律,虽内容不一,但无论是对仗、结构还是格律都极为相似。再次从诗背后塑造的诗人形象来看,杜甫一向忧国忧民,而曾几
2024-02-27 15:22:00
杜甫无法超越的神作,共4句就有两个千古名句
...古绝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是被誉七律第一的《登高》,都令人惊叹不已。事实上除了最擅长的七律,写五律杜甫也是高手。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杜甫的一首五律,这是一首
2023-02-20 22:32:00
“诗圣”杜甫为何能跟李白齐名?读完这三首诗你就知道了
...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胡应麟认为,杜甫的这首《登高》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七律第一。2、绝句——唐代、杜甫江碧
2023-06-05 11:06:00
...的情感,创作了无数传世佳作,其中《登高》更是被誉为七律之巅,至今无人能出其右。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显赫的文官家庭,世代书香,本应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他开玩笑
2023-11-20 20:01:00
杜甫半生凄凉,悲愤之下挥笔成诗,诗中一成语更是人人皆知
...的身影。说起唐朝的诗人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李白和杜甫,他们是唐朝赫赫有名的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李白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留下来的经典诗作也很多,他的诗歌
2024-10-18 10:19:00
...病独登台。”——《登高》《登高》一诗素有“千古第一七律”的美名,而它也正是小编在杜甫所有作品中最喜欢的一首诗。它全诗格律自然严整,读之音韵浑厚饱满,慷慨苍凉,令人慨然泪下。《
2024-05-31 18:39:00
介绍杜甫的几部代表作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重点介绍杜甫的几部代表
2024-10-16 19: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