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杜甫不同时期的诗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31 18:39:00 来源:戏说三国

杜甫,“诗中圣哲,笔底波澜”,我国现实主义诗人中毫无疑问的扛鼎者,他在国外比唐代其他诗人更受欢迎,甚至深远地影响了日本文学的发展。

有人曾说,杜甫之后,再无律诗。的确,杜甫的律诗古来称绝,无人不服。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与杜甫的艺术成就关系不大,而是与他一生的心路历程关系密切。

众所周知,杜甫是一位爱国思想极其浓烈的诗人。尽管在仕途上屡屡碰壁,一生穷困潦倒,就算是最擅长的文学也是在其死后才大放其光。

一生求索中,他的内心迷茫过、困苦过,也曾垂头丧气,也曾献诗讨官,但他从未熄灭内心为国效力的烈烈灼焰。

今天让我们从杜甫不同时期的诗作中,去看看这位伟人一生的心路历程。

杜甫少年时曾游历吴越和齐赵,那时的他踌躇满志,阅览祖国大好河山,渴望拥有一个机会报效祖国,并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在游览山河的过程中,他曾前往洛阳参加科考,不幸落榜。在三十五岁以后,不甘心的杜甫又前往长安参加科考,再次落榜。

无奈之下,杜甫只能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献诗来求得一官半职。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一》(唐)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本诗即作者陪郑驸马在长安韦曲游览时所做自荐诗。作者从“花无赖”、“刺眼新”突出早春时万物复苏、繁荣之景,与自己的“白发”对比,哀伤、求官之意已经明显。

“恼杀人”、“勾衣破”有一种转“恼”为“喜”的特殊意味,是一种反语,而尾联“头戴小乌巾”使用了《南史》中刘岩隐逸的典故。

从全诗上看,本诗大量使用了正话反说的表达方式。“恼杀人”、“勾衣破”、“刺眼”是反话,“头戴小乌巾”也是反话。

这些反语与接下来的第二首诗相互映衬,突出了作者真正的、渴望为官为国效力的愿望。本诗也正因为反语大量、成功的运用而名传千古,而第二首诗则渐渐无人问津。

官场上的不得志让杜甫痛苦万分,但外物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没有成功进入仕途,但杜甫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腐败。

有志不能申,有才不得展,即便是杜甫也有灰心丧气的时候。但杜甫的爱国之心绝不会完全熄灭,于是《客从》成为杜甫为数不多的灰心之作。

《客从》(唐)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古代传说,南海鲛人,口中含珠,上有字迹难以辨识)

安史之乱爆发后,潼关被攻破,众人仓皇出逃,杜甫也急忙离开居住已久的长安,辗转各地避难。

在接下来避难之路里,将妻儿安顿好之后,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投效朝廷。虽然皇帝为之深深感动,但杜甫却只得了个芝麻小官的职位。

潼关失守的四年之后,迫于战乱局势,杜甫弃官入蜀。途径剑门关时,杜甫感于战乱为百姓带来的苦难,借景抒情,写下著名的《剑门》。

“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剑门》

在接下来的一段岁月里,身居蜀地,度过了相对安定的一段生活。虽然身在江湖,生活还算安定,杜甫仍然胸怀国事。

他在此期间的《登高》、《春望》、《三吏》、《三别》无一不是名传千古的伟大诗篇,而他在律诗领域里的地位也在此期间建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登高》一诗素有“千古第一七律”的美名,而它也正是小编在杜甫所有作品中最喜欢的一首诗。它全诗格律自然严整,读之音韵浑厚饱满,慷慨苍凉,令人慨然泪下。

《登高》以景入诗。风急天高,猿啸鸟鸣,长江卷起一秋的落叶浩荡而去,头也不回。颈联、尾联讲述自己的悲苦现状,无低沉哀婉之意,却激起人深深的同情与共鸣。

杰出的人往往无法长存于世。入蜀十年以后,杜甫孤苦无依,与妻儿蜗居于一叶扁舟之上,在蜀山湘水之间因病而逝。

追逐于以身报国,一生爱国的杜甫对其妻子有着无限的愧疚。不仅因为长期在外无法陪伴,就连温饱安逸的生活都无法保证。

《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杜甫《百忧集行》

纵观杜甫一生,世间哪有如此悲苦之人!他心系天下,却不得居于庙堂;游荡江湖,生活困顿,不得善终;致力诗作,应得的荣誉在生后才姗姗来迟,就算是友人的帮助也都难奏其效。如此不幸的诗人,难寻第二!

或许与李白相比,杜甫之人的可贵只有后人才看得清楚。在唐朝享乐的风气之下,只有像李白这样抓人眼球的才得赞扬,默默耕耘的杜甫只能被忽视。但杜甫其人其才,无人可以否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杜甫:一生壮阔的波澜
提起杜甫,我们会想到他深入人心的诗作,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宏大地位。作为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和辛酸,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的作品充满了
2024-10-10 20:51:00
...。天宝年间,杜甫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诗作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杜甫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
2024-04-23 16:07:00
晚年的杜甫,其实没有那么惨
...杜甫是唐朝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诗圣”的雅称。他的诗作涵盖了政治、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展现了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疾苦的关注,表现了对人性、道德、命运等问题的深刻思考。早年的杜甫
2024-04-22 22:06:00
杜甫: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有多苦
...,山川沟壑、江河湖海,压抑沉郁。李白是"诗仙",他的诗作里时时充满欢声笑语,风月鸟、友人归无一不笑。杜甫是"诗圣",他的诗作中却充满苦闷呜咽,山河泣、花鸟哭世人皆苦。使人皆不
2024-10-23 10:04:00
...伴随到他逝去,他以为的美好日子终究没有再来,连他的诗作,当世也无多少人真正在意。是过了很久很久,他的诗才开始流传开来,这离不开另一位唐代伟大诗人的帮助,他的名字,叫白居易。再
2023-07-22 13:59:00
唐代诗人的职场江湖
...在实际职位工作上,反而没有什么成就。高适则不一样,诗作的重点在于不能施展抱负。他辞官后,以五十之年,勇敢地选择去边镇从军,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中任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很快显
2024-06-22 13:44:00
区县观察丨从《长安三万里》与奉节“双向奔赴” 看背后的“诗”想
...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江上寄巴东故人》等四首诗作。《长安三万里》剧组造访奉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燊 摄《长安三万里》剧组重走李白路,感慨万千。李白配音配音演员
2023-07-27 18:40:00
杜甫因为穷,居无定所而忧伤?那是你太不了解杜甫
...杜甫结识了李白、高适,一群人宴饮聚会、勾栏听曲,吟诗作赋,坐谈人生,好不快活。这一时期的杜甫日子过得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而他的丧是悲观性格使然,并非真惨。前半生他是官、富二代杜
2024-02-27 15:50:00
聊聊安史之乱中各诗人的命运
...留在朝中为官。王维的晚年虽然不再是风华正茂,但他的诗作依旧流传千古。他那些描绘山水美景、表达对家国情怀的诗篇,成为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典范。 5、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
2024-05-15 13: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