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五代史的“三无”现象:无趣、无章、无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3 22:13:00 来源:精彩生活

中国历史上向来不缺乱世,唐宋之际的五代十国即是其一。但与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或隋末相比,一样动荡不堪的五代却一直未受到世人关注。这是为什么呢?拙著《乱世人心:从晚唐到五代》曾列出三个原因:

一是五代短暂倏忽,从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宋太祖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前后只有短短53年,即使算到979年宋太宗攻灭最后一个十国政权北汉,也不过72年,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实在算不得什么。加上前有强盛之大唐,后有繁华之大宋,夹在其间的五代十国被忽略似乎毫不违和,于是大家一句“唐宋元明清”,便轻松将之省略不顾;

二是五代的确够乱,北有梁唐晋汉周五代相继,南有多个割据政权并立,宋人欧阳修总而合之称为“五代十国”,但其实在这短短半个多世纪里兴灭匆匆的割据政权又何止这十五个?自唐末动荡,”天下豪杰,四面并起“,”大者称帝,小者称王“,多边关系错综复杂,还有众多文人武将活跃其间,再加上史书里变来变去的地名人名年号,让这段历史更为凌乱,对一般大众而言未免过于繁杂烧脑;

第三则是因为五代素有“恶”名,自北宋以来史家多以“五季”称之,视为至暗时刻。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称之为“干戈贼乱之世”,哀叹“五代之乱极矣”,“天理几乎其灭”,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动不动便“呜呼哀哉”痛心疾首。如此乱世后人当然不会重视。

其实除了“短”、“乱”、“黑”外,五代史被大众冷落恐怕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民间一直没能出现一部精彩的通俗著作为之扬名,仅有的文本也平平无奇,流传不广。要知道普通百姓对历史的认知和热情更多来自野史小说与评书戏曲这些民间“书写”,正如《三国演义》让三国故事深入人心。有史家认为在南宋中叶以前,民间说书讲五代要比讲三国更流行,毕竟时代相距不久,众口相传的轶闻故事也多,但很快因为理学的确立,忠奸鲜明的三国故事风头渐盛,元末明初以后随着《三国演义》的流行,黑暗混乱而“无所取焉“的五代十国史遂渐冷落。

今存最早的民间五代史书写应该是《新编五代史平话》,撰者无名,大概脱胎于宋话本而成书于元,原书十卷现存其八。只可惜小说文字平平,鲁迅曾评价其“大抵史上大事,即无发挥,一涉细故,便多增饰,状以骈俪,证以诗歌,又杂诨词,以博笑噱”。该书之后,还有一本托名为罗贯中所作的六十回《残唐五代史演义》,也是糅合了正史和民间传说,看得出该书对当时的“流量”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的模仿。但其书行文粗糙,情节杂乱,虽然在塑造李存孝和王彦章这两个人物上偶有出彩,但整体文学价值不高,与《三国》相去甚远,也不如后来的“说唐“和“说岳”之类。

就这样,“短”、“乱”且“黑”、“平”的五代十国不受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代以来关于五代史的通俗作品首推蔡东藩的《五代史演义》,其内容和文字都远较前人著作丰富细腻。可惜在蔡氏那套历经十年写就的上千回、六百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中,这部只有区区六十回的五代演义也没有引发太多追捧。1940年代民众书店也曾出过一本姚兆胜所著的五代史普及读物,题为《纷乱的五代十国》,大概对其所处的动荡时局意有所指。此后五代十国一直寂寞无闻,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普通大众对其热情都不高。一般中国通史类书籍多将之附着于唐朝之后简略述之,难言其详,而民间虽有《雅观楼》、《飞虎山》等源自五代故事的传统戏曲剧目流行,但多数人对这段历史仍然缺乏整体性认知。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学者开始出版普及性专著全面介绍五代史。最早的一本小书是1983年沈起炜先生的《五代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库丛书),当时我是第一次读到这段风云激荡的乱世史,兴奋无比。1985年卞孝萱和郑学檬两位唐史名家也出版了一部同名小册子,作为北京出版社“新编历史小丛书”76种中的一本。同年陶懋炳先生《五代史略》出版,虽题曰史略,却是一本极为丰富的五代史专著,在大陆五代史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意义。这三部五代史著作篇幅都不大,但在内容上都涵盖了整个五代时期,比较清楚地介绍了五代十国的方方面面,从唐末混乱到宋初统一,从北方五代到南方诸国,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艺术都有所涉及,对于普及五代史功不可没。但可惜的是限于篇幅、表述和时代,这些为数不多五代史著作往往按照传统史学写法,以五代与十国之分逐一叙述,或以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民族等分类归纳,虽然架构不能不说合理,但叙事难免枯燥,加上时间线复杂,大量的人名、地名和史料引文,恐怕对于大众而言阅读起来未必轻松。

近年来大众对于历史题材图书的热情有目共睹,也涌现出不少热度极高的大众历史作品,尽管五代史相对唐宋或明清而言仍是冷灶,但图书市场又怎会轻易放过这样一段乱世风云。目前我所见到的五代十国题材的通俗历史作品不下十余种,但不得不说这些作品生动有余却也问题多多。一是史料不足,大多仅参照通鉴或新五代史敷衍成文,缺乏历史厚度,有的则历史与演义难分,读来不明所以;二是史观陈旧,大多极力渲染五代之混乱与黑暗,完全看不见承继与变革的乱世意义,而对于五代人物的勾勒也往往脸谱化,满纸大奸大恶;三是语言做作,或故作诙谐,网络词汇充斥,或联想无限,处处发挥,爽快之余不知所云。我向来并不拒斥“那些事”类型的大众史学作品,也一直认为历史学人本该走出象牙塔,积极学习更生动的表述方式向大众介绍历史,但我对于文学色彩过于浓厚或者处处借古喻今插科打诨的某些通俗历史难有好感,面对动不动“水煮”某朝、“清蒸”某代的文字胃痛难耐。照顾大众阅读偏好,以更轻松的方式表述历史,其合理性毋庸置疑,但过度戏谑与发挥未免低估了大众的智商与阅读水平。

当然知易行难,太多的历史学人不愿亦或不屑面向大众讲述和书写历史,其实我以为很多时候也是力不能及,要做到清晰而生动、简洁而不失深度的写作历史谈何容易。记得多年前我在美东求学之时,曾偶然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陕西师大杜文玉先生的《夜宴》,该书从一幅夜宴图引出南唐历史,繁简适度,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当时就想有机会一定也写一本面向大众的五代史,谁知岁月蹉跎,十余年匆匆而过,转眼疫情来袭,福祸相倚,总算能有时间得偿所愿,于是就有了这部《乱世人心:从晚唐到五代》。

这是一部面向大众的五代史,重点关注的是从唐末黄巢之乱至五代初期后梁灭亡大概四十年间的历史。这是一段可谓“乱世中的乱世”,其中时间混乱,人物众多,事件纷繁,要梳理清楚颇为不易。整体架构上以人物为中心分叙其事,期望以个人的微观命运揭示背后的宏观历史演变。在人物个案选择上,有成功割据一方的乱世枭雄,亦有旋起旋灭的地方豪强,有中原逐鹿者,亦有走向南方的流寇,有趁乱改命野心勃勃的武将,也有茫然无措辗转求生的文士,当然他们的故事深处也掩映着那些柔弱而坚毅的女性和挣扎于动荡之中的无名小民。这些乱世人物各自的选择与命运往往关联交织,共同演绎着纷繁历史变局的同时,也照见着千古不变的人性与人心。在史料选择上除了正史文献,也参考了杂史笔记文集墓志资料,以求增强历史叙述的丰富性。既然是以五代人物为中心的叙事,政治史的内容就不可避免地多于对五代经济与社会文化方面的介绍;虽然力求通俗性与可读性,也会偶尔涉及一些学界热点问题,如藩镇为国、文武关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等等。在行文上我一直着意避免煽情和加入过多的历史评判,我相信只要讲好人物故事,让读者透过人物命运触摸到这段乱世的精彩与复杂,这本书就达到了目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4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五代十国流行“收养假子”?
...子或者是假子不仅仅是上层阶级,或者是民间社会的个别现象。而在社会当中,不管是上层阶级还是下层阶级都流行起了收养义子的风气。其他王朝收养假子的情况都是在本家庭没有生育能力,或者
2023-06-08 16:57:00
33岁程序员讲历史:做出26小时逆天“短视频”,获赞88万
...两条视频超过5000万的播放量,无论在哪个平台上,都是现象级的存在“做知识视频很像写程序”杨利辉与“五代十国”的渊源还要追溯到小时候。在老家安徽阜阳农村,祖父常给他讲北宋杨家
2023-06-26 10:16:00
高位签难交易!选秀遇冷?无文班亚马式超新星,选秀小年已无悬念
今年的选秀大会,无疑被贴上了“小年”的标签。没有像文班亚马那样惊艳全场的超级巨星,使得这场原本应该充满紧张与期待的盛事,变得相对平淡和缺乏焦点。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这届选秀中看到
2024-05-16 11:33:00
五代十国:从唐朝末年到赵匡胤的崛起
...史研究的价值。虽然,在五代十国之前,弑君或者篡位的现象经常发生。但在这段历史中,类似的操作太过频繁,频繁的篡位使得这段历史不甚明了。但是,历史知识需要足够严谨和理性。所以课本
2024-03-16 10:49:00
南汉高祖皇帝刘龑不是汉族,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南迁到了岭南各地,这在当时的确是比较常见的人口迁徙现象。在中国古代的传统史学观中,南汉虽然是割据小国,却从来没有传统学者否定起汉族政权的历史地位,也没有任何一部稗官野史和文人
2023-05-21 13:57:00
此人做了四朝宰相,背了几百年黑锅,到底冤不冤?
...以文官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反抗什么。五代十国的一个现象就是,武将如走马灯一样更换王朝,文官们则安如磐石,谁来当皇帝都一样。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后周的中高级文官一个没杀,
2024-10-11 13:51:00
赵匡胤的智慧:五代十国乱局中的统一者
...南北朝时期开始,被征服的国君往往难以安享天年,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五代。但赵匡胤登基后,便改变了这种做法。他不仅善待了柴家的后裔,对于向他投降的南方国君,更是礼待如宾,赋予他们
2024-02-21 20:45:00
中国历史上的“三无”朝代是哪个呢
...下这个“三无”朝代。第一个就是“乱成一锅粥”的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朝和宋朝之间曾有过的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的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时间为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
2023-02-17 13:25:00
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的铁腕改革者
...可言,拖延抗命、临阵溃逃、朝降夕叛、甚至自立为帝的现象比比皆是。皇帝们当然不愿意手下武将都是这个德行,但问题是这是一种普遍状况,如果一丝不苟按照军令执行,只怕会把手下大将杀得
2023-10-24 14: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