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食品安全问题有多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1 19:2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提起食品添加剂,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工业明胶等”这些害人的东西。其实,我们都误会了,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工业明胶等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真正的食品添加剂,是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是没有害处的。中国人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至少有一万年。

古代食品安全问题有多少

中国人最早使用食品添加剂

最早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是中国人。中国人早在一万多年前,就使用了最早的食品添加剂——盐。盐是食品添加剂吗?当然是。比如说人类吃肉,动物也吃肉,但食肉类动物吃的肉,是不放盐的。人类发现了火,将肉烤熟吃,在吃的过程中,发现味道太淡了,于是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哪里盐最多,海里盐最多。古时渔民打渔,早就发现海水是咸的了。于是古渔民发明了海水煮盐的方法。

在汉语中,“盐”字是“在器皿中煮卤”的意思。《说文》上讲:“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所以火被发现后,接着就是发明煮盐的办法。盐的使用,大大丰富了食品的食用方法。在没有发现盐之前,人类的伙食该多么淡然无味啊。盐是人类身体维生素的需要,但主要发挥的,还是调味功能。目前考古已经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煎盐器具文物,证实了中国人在这一领域的领先性。

六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发现了转化酶(蔗糖酶)可以酿酒;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中国人开始使用肉桂增香;汉朝时期,中国人开始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淮南王刘安被称为豆腐鼻祖;魏晋时期,中国人开始使用碱面蒸馒头,据说诸葛亮是馒头的发明者;唐朝时,中国人开始使用食用色素,一种添加的食用色素的“槐叶冷淘”凉面流行;宋朝时期,中国人开始使用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制腊肉,并用“一矾二碱三盐”的食品添加剂配方“炸油条”。而炸油条据说与秦桧夫妇有关,出于对秦桧害死岳元帅的气愤,炸的就是秦桧夫妇。

古代食品安全问题有多少

古代记载“食品添加剂”的三本古书

北魏时期出了两位食品界的名人,一位名叫崔浩,北魏太武帝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历任太常聊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司徒。崔浩给后人留下了一本《食经》,据说还不是崔浩本人写的,而是他妈妈口述,崔浩记录的。可见崔浩的老妈是位美食专家。崔浩的老妈姓卢,古人一般没有名字,所以称为卢氏。史载卢氏及其他崔浩的女性长辈“所修妇功,无不蕴习酒食。朝夕养舅姑,四时祭祀,虽有功力,不任僮使,常手自亲焉。”,由于卢氏亲自做饭,有丰富的做饭经验,所以她在这本《食经》里,记载了涉及食物储藏及肴馔制作多种,如“藏梅法”、“藏干栗法”、“藏柿法”、“作白醪酒法”、“作麦酱法”、“作大豆千岁苦酒法”、“作豉法”、“作芥酱法”、“蒸熊法”、“作跳丸炙法”、“作百饭法”、“作煸法”等,在这些方法中,不乏古代食品添加剂内容。因为要保证菜系的色、香、味,没有食品添加剂是不可能的。

古代食品安全问题有多少

另一位北魏食品界名人更为出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贾思勰,贾思勰做过高阳郡的太守,也是位高官,他最重要的成就,就是著成了《齐民要术》,成为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其中介绍了不少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内容,中国很早发明的酿造、烹调、贮藏技术,被这本书详细记载。比如唐朝风行的“槐叶冷淘”凉面做法,早在北魏时期就有记载,其中色素的制造方法是“把槐叶用水煮软烂,然后再捣成汁,和面的时候加在面条里”。

第三本古书是隋朝人谢讽写的《淮南玉食经》,谢讽担任过隋炀帝的“尚食直长”,这是一个主管御膳房的官员,有机会接触许多种菜饭的做法,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谢讽就是隋朝时最有名的美食家与厨师。在《淮南玉食经》里,谢讽记载了很多种饭菜的做法,如脍、羹、汤、炙、酱生饼、卷、糕、面、寒具、饭等,中国人做菜讲色、香、味俱全,而所谓的色、香、味,完全是靠食品添加剂来帮助完成的。这方面,谢讽应该比卢氏和贾思勰更专业。因为他是宫廷御膳房专家。

古代食品安全问题有多少

古人也有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现代人才有的。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没那么发达,再加上一些不良商人出于赚钱的灰暗心理,自然也会像现在一样,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和现在一样,古代的法律对食品安全也有严格规定,违反食品安全者要被处以重刑,最重者甚至是绞刑。

我们看《水浒传》,就看到其实吃饭挺不让人安心的。如果赶上孙二娘、朱贵那样的黑店,被人放了迷药,是不是一不小心就被人剁成了包子馅。蒙,汗,药就是非法添加物,而不是食品添加剂。还有一本书叫《夷坚志》,是南宋的洪迈写的,记载着有个卖油的油铺子,为了谋利,榨油时往里面掺尿的事,“每作油时,乘热益以便溺,几三之一”,掺多少尿呢?差不多三分之一。你说缺德不缺德,活生生让人喝尿啊。这比现代人掺三氯氰氨更让人恶心。如果知道了,不知道这油可怎么吃。全得吐出来。

另一名宋朝的作家周辉,写了一本书叫《清波杂志》,其中记载一些不良商人为了使淮南的虾米保鲜,竟然使用粪便将虾米浸一宿,然后洗干净了再运输。袁采创作的《世范》,更是记载着不法商人在肉里注水、在粮食里洒水、在盐里掺灰土、往鸡肚子里塞沙的种种恶行,丝毫不逊色于现代的不良商人。由此看法,古人也有食品安全问题,往食品里添加非食品添加剂的非法添加物,古已有之。今人只是传承了古代不良商人的缺德而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1 2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关于食品添加剂这些问题你懂了吗
...坏掉了,甚至还可能产生毒素。”三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总监徐鹏介绍,有一些食品天然就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因为它们不能给腐败微生物提供宜居环境来繁衍,比如高糖量的蜂蜜、高盐度
2023-06-26 02:16:00
警惕食品添加剂再陷污名化
...关于食品添加剂违规添加的相关讨论再度升温,也揭开了食品安全认知的深层误区。含铅颜料系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无关7月8日,甘肃省天水市联合调查组公布了当地幼儿血铅异常事件的调查
2025-07-14 11:14:00
吃一碗方便面32天才能解毒?一个面包竟有几十种添加剂?这些问题必须说清
...汤底颜色等。总之,在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品牌的方便面,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至于不能多吃方便面,不是因为含有食品添加剂,而是因为它属于高油高脂高盐食品,有营养,但营养不全面,过多食
2023-11-22 10:38:00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并非对立关系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上海疾控”为方便面发声,食品安全专家坦言破除“妖魔化”难度不小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并非对立关系任翀视觉中国供图 上海辟谣平台前不久,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
2023-11-22 06:08:00
...围、超限量)、甚至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问题,结合岁末食品安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要求,近日,烟台市牟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区开展“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添加剂规范使用”专项整治行动。
2023-12-01 13:04:00
理性看待食品“零添加”
...品中常见的山梨酸钾为例,在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项目小知识中就提到,山梨酸及其钾盐抗菌性强,防腐效果好,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食品防腐剂。长期食用山梨酸及其钾
2023-08-23 10:55:00
有力度温度的核查处置筑牢食品安全“防护墙”
本文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食品抽检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而对经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进行核查处置,才能形成食品安全隐患闭环治理,保证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黄振兴是浙
2024-01-17 07:47:00
事关食品添加剂生产和监管,市场监管总局:今起向社会公开征...
...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共十章56条,明确对食品安全风险较低、市场确有需求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允许分装;对有特殊管理要求、放开后风险隐患较大的属于精神药品、易制毒化学品、
2024-04-03 18:15:00
...立法完善或国家、行业标准建设的建议》等答复称,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已涵盖儿童食品安全和营养要求,将加快出台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
2022-12-20 15: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