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文帝北伐,南朝盛世一去不复返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21:5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453年,宋文帝刘义隆与大臣徐湛之商讨“储君”人选,准备换掉不听话的太子刘劭。殊不知,刘劭、刘濬早已察觉,便突袭宫廷,处死刘义隆。

南北朝时期,刘义隆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他给南朝带来少有的安定,“元嘉之治”让民众得以安居乐业。可惜,刘义隆又葬送了“元嘉之治”,南朝盛世一去不复返。

辛弃疾一首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他以刘义隆元嘉北伐作为例子,告诫南宋统治者,不要冒险北伐,以免重蹈覆辙。但是,韩仛胄依然犯错,南宋损兵折将,还得增加“岁币”。

刘义隆创造了“元嘉之治”,但因为错误的三次北伐,葬送了这一切。因为,元嘉北伐没有任何意义,刘义隆在战略目标上就犯下错误,焉能不败。

430年,刘义隆第一次北伐,主帅是到彦之,出兵5万。此时,拓跋焘正在征讨陕西诸侯,宋军进展顺利,夺取河南。

河南丢失,拓跋焘打算率兵来争夺,却用不着了。因为,留守河北的魏军在叔孙建的率领下,在秋季发起反击,将宋军一顿暴打,夺回河南。

第一次北伐,宋军失败,却并未伤到元气。此次战斗,只能算是双方的一次试探进攻,都没全力以赴。

20年后,宋文帝以“元嘉之治”的国力做支撑,再次出兵北伐。此时,北魏内部出现矛盾,拓跋焘借助“国史案”,诛杀崔浩,以及卢氏、柳氏、郭氏等世家大族,人心不稳。

为了确保获胜,刘义隆出兵45万,分三路出兵,弟弟刘义恭坐镇指挥,在彭城节制各路兵马。

出征之前,刘义隆信心满满,对众人说:“听了王玄谟一席话,让人有封狼居胥的感觉。”谁知,就是王玄谟这位“猛人”,坑死了广大将士。

王玄谟是东路前锋,沈庆之配合作战;中路是梁坦,西路是柳元景,这些都是前锋,实际上阵厮杀。其中,柳元景、薛安都进展不错,攻克弘农、潼关,势头正猛。

东路是主力,在王玄谟率领下围攻滑台,这里是双方决战的地点。王玄谟围困滑台,却不敢强攻,又拒绝采纳部将意见,没有做好应对北魏骑兵反击的准备。

拓跋焘增援后,前锋冲破宋军包围,进入滑台。此时,王玄谟立刻乱了阵脚,直接溃逃,魏军乘势掩杀,十余万精兵覆没,拓跋焘的三路大军饮马长江,京师建康告急。

东路战败,中路也受挫,西路成为孤军,也只能撤兵。此次北伐,宋军不但三路惨败,还让拓跋焘杀到长江北岸,兖州、青州、徐州、冀州、豫州、扬州等江北地区惨遭蹂躏。

第二次北伐失败,刘义隆是灰头土脸。拓跋焘虽说胜利,但性情暴戾,班师回朝不久便被宦官处死,北魏政局一团糟,也没能力继续南征。

刘义隆则乘此机会,第三次北伐,让柳元景率兵出征。这一次,宋军也是先胜后败,并没取得什么战果,而刘义隆也在不久之后被刘劭处死。

拓跋焘、刘义隆都开创了自己王朝的盛世,都算是一代英明君王,但两者的结局也类似,死于政变。但是,拓跋焘之后,北魏依旧强盛,南朝则走下坡路,盛世一去不复返。

江北被蹂躏,满目疮痍,人民流离失所,经济萧条,破败不堪。江南呢?本以为躲过北魏的骑兵,却又因为南朝宋一系列的内斗、杀戮,也是人间地狱。

元凶之乱、刘义宣之乱、刘诞之乱、义嘉之乱接踵而来,刘氏宗族相互杀戮,地方刺史等封疆大吏纷纷卷入。后来,薛安都投降北魏,献出徐州、兖州,导致南朝失去了淮北、山东。

江南一系列的厮杀,与三次元嘉北伐密切相关。如果刘义隆不北伐,南朝实力依旧雄厚,且自己威望很高,刘劭又岂能作乱,开启了内斗模式呢?

北伐失败,刘义隆的威望跌落到谷底,也激化了内部矛盾。再则,朝廷军团在战斗中损失惨重,也让地方有了觊觎中枢的想法;地方起来争斗,局势只能一团糟。

如此,刘义隆之后,南朝疆域不断缩小,加上内斗的原因,“元嘉之治”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梁武帝时期,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远不如元嘉时期,不是一个档次。

可以说,元嘉北伐的代价非常惨重,却也没有任何意义。北伐中原,无数占据江南王朝的梦想,也是名将的一种追求。“北伐中原,恢复基业”,这是多少豪杰的梦想,但对南朝宋来说,意义不大。

元嘉北伐,为何没有意义呢?很简单,南朝、北朝势均力敌,都没有把握消灭对手。南朝野外作战,平原厮杀,不是北方对手;北方想攻坚,夺取南朝的城池要塞,也不现实,拓跋焘的10万兵马受挫盱眙,就是例子。

拓跋焘军团围困盱眙,守军不足3千,臧质也就一般名将而已。结果呢?拓跋焘熬了一个多月,粮食都吃光,就是没能破城而入。后来,臧质被王玄谟击败,也是有意思。

势均力敌,南朝、北朝,谁都没把握消灭对手。如此,刘义隆在制定北伐的作战目标就非常保守:夺取河南,以黄河为防线,与北魏对峙。

如此,宋军每一次北伐,都将河南作为重点,只要把魏军赶回河北,就算是胜利了。此种作战目标,宋军想不失败都难,因为河南守不住,除了浪费兵力,没啥意义。

以黄河为界?开什么玩笑,黄河会结冰,北魏骑兵可以轻松渡过,在平原上消灭宋军。春季宋军出兵,借助水运优势,夺取河南;到了秋季,河水干枯,北魏可以反杀,宋军还是一败涂地。

可以说,黄河不足以作为防线,想要守住河南,必须拿下河北。换句话说,南朝想要取得北伐成功,目标不能局限在河南,而是一定拿下河北,以太行山作为屏障,将北魏压缩在陕西、山西。

但是,宋军没有攻打河北的实力,“元嘉之治”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宋文帝发动灭亡魏国的战斗。要知道,宋文帝的对手拓跋焘,是少年帝王的扛把子,武力值在古代帝王中可以排前十。

对南朝而言,最务实的做法是经营淮河防线,并整顿内政,积蓄实力,等北魏出现大动乱时再发起全面进攻。要么不出兵,一旦出兵就要全胜,而不能局限于拿下河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8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裕雄心与刘义隆的复仇之战:第二次元嘉北伐的背景与转折
...代晋建宋,也拉开了南北朝对峙的序幕。刘宋第三任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继承并拓展其父刘裕制定的一系列富民兴国政策,创造了长达近30年的盛世——“元嘉之治”。史载“三十年间,氓
2023-11-18 16:06:00
盱眙之战,刘宋为何能以少胜多
...南下两次,双方争夺以“北胜南败”为多。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第二次率军北伐,刘宋实力虽不如北魏,但在战争中也取得过多次胜利,盱眙之战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胜
2024-03-02 21:35:00
北伐之路:刘义隆与宋朝的雄心壮志
公元430年,元嘉七年,宋文帝刘义隆在他治下的江南大地上,运筹帷幄,命令开国将领到彦之担任主将,率领大军首次北伐,意在收复早已被北魏侵占的河南失地。刘义隆,作为一位在位三十年的明
2024-11-09 10:35:00
宋文帝大举进攻北魏,北魏是否高度紧张?拓跋焘又有什么反应呢?
...略,现在变成了主动进攻;在好几次成功侵扰南朝之后,宋文帝火了,发誓要反攻,让北魏知道南朝宋的厉害;他不顾众臣反对,在全国招募武功高手;又向富商借钱打仗;在全国掀起战争情绪;面
2022-12-19 16:40
刘宋第三位皇帝,为何结局十分悲惨
...为他不宜为君。于是,刘义隆获得了南朝宋皇帝的宝座。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对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权臣优待有加,比如进徐羡之为司徒,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同意谢晦的赴任荆州刺史的请求
2023-01-17 17:40:00
这场战争让南朝损兵折将、损失惨重,以此奠定了北强南弱的格局
...格局。那么,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元嘉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是宋武帝刘裕的儿子,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一方面整顿吏治,另一方面奖励农桑,发展农业生产,从而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2022-12-29 13:58:00
刘宋为什么这么失败?只是因为北魏太强悍了吗
...北魏趁着刘宋混乱之际,夺取了河南;刘裕的第三个儿子宋文帝刘义隆坐稳皇位之后,发誓要收复失地,一雪前耻;他谋划许久,并且联合了北魏的仇敌夏国;两股力量同时向北魏进发;按理说,刘
2023-04-17 16:33:00
...却嗜酒如命,也经常因喝酒误事,被拓跋焘责骂。450年,宋文帝听信王玄谟建议,有了封狼居胥,泰山封禅的念头。为此,宋文帝出兵45万,分三路北伐中原。 “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2024-07-09 17:15:00
宋文帝刘义隆的一生
...位的他为了安抚这些大臣,就先给他们加官进爵。随后,宋文帝开始安排自己的亲信到彦之、王昙首、王华等人分别接管了禁军军权。紧接着,他又暗中笼络了大将檀道济的支持,至此羽翼丰满的他
2023-08-30 19: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