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盱眙之战,刘宋为何能以少胜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02 21:3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导语:

公元422年至公元453年间,北魏与刘宋两个政权的国力同时兴盛,北方在这一时间段内完成了统一,南方在这一时间段内出现了著名的“元嘉之治”。南北对峙的情形下双方自然免不了利益的争夺,南北同时兴盛也使得争夺更加激烈。国与国之间争夺最激烈的就是战争,这一时期南方主动北伐三次,北方主动南下两次,双方争夺以“北胜南败”为多。

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第二次率军北伐,刘宋实力虽不如北魏,但在战争中也取得过多次胜利,盱眙之战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朝将士们的士气,对刘宋政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盱眙之战,刘宋为何能以少胜多

一、南北朝之间的军事对抗

在公元422年之前,受八王起义和永嘉起义的影响,刘裕和鲜卑拓跋氏忙着夺取各自的政权一直保持着互不侵扰的关系,但北魏建立之后双方的关系就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宋武帝刘裕占领了北魏的滑台,双方之间产生了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刘宋早年间和北魏因历史原因而建立的友好关系也不复存在,在各为其国的情况下,双方由和转战的形势不可避免。

北魏是由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国家,鲜卑拓跋部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从来就是以掳掠为职业的落后集团,直到484年实行俸禄制。在这之前维持政权的运行主要是靠掠夺来的财物,还较多地保留着游牧民族的残暴性。

鲜卑贵族早就觊觎着富庶的江南,北魏朝臣崔浩就曾对其统治者描述过江南地区多美女珍宝,牛羊成群,镇守南边的将士们欣羡不已,并上书要求率军征讨将之据为己有。这样一个掳掠成性的政权,在统一北方之后,必然会转而南侵。

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病逝,北魏明元帝以收复“河南侵地”为借口趁机南伐,经过争夺北魏占领了整个河南。430年,宋文帝为收复河南发动了第一次北伐,双方在河南一线对峙,先是宋军进攻收复了河南,随后北魏反击又再次占据了河南。424年至439年,北魏连年征战,灭夏、后燕、北凉后统一了北方,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449年,魏太武帝拓跋焘大破柔然,虏获人畜百万,柔然就此衰弱,再不敢侵犯北魏,北魏将所有兵力指向刘宋。450年,面对与刘宋日益紧张的局势,为威慑刘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调集六十万大军,亲率大军南下进攻江南,双方爆发了悬瓠之战。悬瓠之战后,宋文帝为收复河南倾举国之力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双方之间的冲突达到了最高潮。

盱眙之战,刘宋为何能以少胜多

二、宋文帝第二次北伐

1.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在军事立国的时代,军事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南朝建立初期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面临着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重任,急需制定出满足生产和发展需要的经济政策,增加国家和人民的收入,保持国家的稳定。

封建“治世”的出现,必然要求国家有强大的赋税和徭役来源。为了使更多人口回到国家的土地上服役纳税,以保证政府有可靠的赋税来源,宋文帝实行“土断”政策,检籍户口,增加了大量人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宋文帝还三次放免刑徒,三次曲赦,十七次大赦天下。除此之外,宋文帝采取了招抚流民的政策,大量刑徒和流民的安置,恢复了国家的劳动生产力,增加了国家税收,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宋文帝还组织人民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元嘉二十一年(444),宋文帝下诏令徐、豫二州“履行旧陂,相率修立”,重新恢复生产。

由于宋文帝鼓励兴修水利的措施,使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宋文帝治世有方,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寻找发展的机会,创造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采取最有效的手段,促使社会和平安宁、经济恢复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宋文帝统治时期颇为清明,史称“帝仁厚恭俭,勤于为政,民有所系”。南方战乱较少,将近三十年间,四境之内晏安无事。因而在元嘉年间社会生产有所发展,国势日渐强盛,出现了东晋以来未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盱眙之战,刘宋为何能以少胜多

2.刘宋伐魏,南北对峙

宋文帝自从登上皇位起就有收复被北魏侵占的虎牢等地的想法,元嘉盛世的出现更是给了他能成功的信心,为此他做了许多准备。从元嘉二十二年(445)开始,刘义隆就开始进行伐魏的计划,他任命武陵王刘骏担任雍州刺史,在北边镇守襄阳;任命南平王刘铄担任豫州刺史,镇守汝南;任命衡阳王刘义季为徐州刺史,镇守南兖州。

出征的前夕,宋文帝为了加强北伐军的力量,又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在财政上,他命令王公、妃子和朝臣、富民捐献财物。在人力上要求青州、冀州、徐州、豫州、兖州的成年男子从军,靠近江南的五郡在广陵集结,靠近淮南的三郡在盱眙集结。此外,还规定有武艺的人参军可获得额外厚赏,以此来加强军队的战斗力。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实际上呈现的是北强南弱的形势,双方在经济、武备等方面北方都远胜于南方。元嘉二十七年北伐时,刘宋国力虽达到鼎盛时期,但依然不如北魏。表现在军事上,宋军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明显不如于魏军。

王玄漠和沈庆之所率领的主力部队仅有六万人,后援部队不会超过六万,加上驻守边境的军队,至多也就是二十万人左右。又由于战线拉得漫长,主帅往往屯驻后方督战,真正到达前线作战的兵力还并没有那么多。

北魏占地虽广,军队号称百万,但内部矛盾复杂,统治不稳定。北魏以军事殖民立国,统治严酷,各族人民起义彼伏此起,几乎年无间断。元嘉二十二年爆发盖吴起义,起义人数达数十万,并多次和刘宋政权交涉。在刘宋北伐前,大起义虽已被北魏镇压,但余波仍在,各地还有小规模的起义斗争。

中原民众认为南方才是正统,盼望宋师北伐。宋军北进中原时,很多人都积极响应。中原民众对北魏的统治不满已久,在民心的支持下刘宋曾多次变军事劣势为局部优势,成功击退甚至消灭了北魏军队。总之,北魏虽然强大,但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盱眙之战,刘宋为何能以少胜多

3.盱眙之战

元嘉二十七年(450)二月,拓拔焘分兵三路大举南下攻宋。东路由高凉王拓拔那领兵从青州南下经下邳进攻赡养,并派鲁秀直取广陵;西路由永昌王拓拔仁、尚书长孙真领兵从洛阳经悬瓠、寿阳、马头、钟离等地向横江方向进攻;

拓拔焘亲率主力在东西两路魏军的配合下,自东平南下,经邹山、彭城、盱眙等地直达长江北岸的瓜步,企图夺取长江下游以北的淮河流域广大地区,威胁宋都建康。尽管北魏军声势浩荡,但宋军沿江戒备,双方僵持不下。

数月之后由于魏军缺乏船只,再加上北方人不适应南方潮湿炎热的气候,北魏军中许多人感染了瘟疫,在此情形下北魏军不得已焚毁战船从陆路退还。在撤军途中北魏军途经盱眙,魏军听说盱眙城内囤有大量的粮食,便准备抢走这些粮食作为战利品,于是同守将臧质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是为盱眙之战。

盱眙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城邑防御战的典型战例,守将臧质率3700人迎战北魏数十万人并取得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朝的士气。宋军将士勇敢作战是宋军取胜的有力保障,但北魏军中的内部矛盾也是原因之一。北魏军队中有不少兵士是在连年征战中掳获的,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俘虏,备受压迫。

盱眙之战中拓跋焘给守将藏质的信中宣称:“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三秦氐、羌,卿若杀丁零、胡,无不利。”

这种情况颇似淝水之战前的前秦军队。臧质将这封信公诸魏军将士,告诉他们不要为拓跋焘卖命,并悬赏魏太武帝的首级,北魏军心大乱。臧质率宋军顽强抵抗,魏军久攻不下还死伤惨重,元嘉二十八年二月二日魏太武帝率军退走。

盱眙之战,刘宋为何能以少胜多

结语:

虽然宋文帝的三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但北伐并非没有积极意义。在当时的形势下,即便刘宋不北伐,北魏迟早也会南征。刘宋北伐将北魏阻挡在河南一带,给江南盛世创造了条件。“元嘉之治”又为宋文帝北伐提供经济支持,常年的战乱耗尽了国力以致“元嘉草草”。由此可见,盛世的开创和衰亡和战争都是分不开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453年,宋文帝刘义隆与大臣徐湛之商讨“储君”人选,准备换掉不听话的太子刘劭。殊不知,刘劭、刘濬早已察觉,便突袭宫廷,处死刘义隆。南北朝时期,刘义隆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他给南朝带
2024-07-08 21:56:00
这场战争让南朝损兵折将、损失惨重,以此奠定了北强南弱的格局
...格局。那么,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元嘉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是宋武帝刘裕的儿子,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一方面整顿吏治,另一方面奖励农桑,发展农业生产,从而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2022-12-29 13:58:00
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数十万人竟打不过3000人
...军北伐失败,北魏军数十万人乘势反攻,双方在淮南小城盱眙,爆发了一场大战。盱眙紧靠淮河,是防守淮南江北的要地。元嘉北伐失败后,北魏军在太武帝拓跋焘的亲自率领下一路南进,弃彭城(
2023-05-02 05:37:00
...却嗜酒如命,也经常因喝酒误事,被拓跋焘责骂。450年,宋文帝听信王玄谟建议,有了封狼居胥,泰山封禅的念头。为此,宋文帝出兵45万,分三路北伐中原。 “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2024-07-09 17:15:00
刘裕雄心与刘义隆的复仇之战:第二次元嘉北伐的背景与转折
...代晋建宋,也拉开了南北朝对峙的序幕。刘宋第三任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继承并拓展其父刘裕制定的一系列富民兴国政策,创造了长达近30年的盛世——“元嘉之治”。史载“三十年间,氓
2023-11-18 16:06:00
元嘉二次北伐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
...败,一时无力再举,遂整顿政治、恢复国力,以图再举。宋文帝北伐之志不曾懈怠,待国力稍见恢复后,立即着手进行北伐的准备工作。元嘉二十一年(444年),以左军将军徐琼为兖州刺史,由
2023-10-16 19:19:00
北魏有国百年,为什么没能攻灭南朝实现统一
...正式形成。但是,南北对峙,在公元430年就开始了。南朝宋文帝在公元424年登基继位,这时候是17岁。北魏拓跋焘在公元423年登基继位,这时候15岁。两个青春期的小皇帝,都是雷
2024-04-25 22:42:00
...。魏军渡过淮河,与前来增援彭城的一支一万人的宋军在盱眙遭遇。宋军主将臧质派手下将领抢先占领盱眙城东的高山,在山上修筑了两处营垒,自己在城南扎营,依托有利地势形成掎角之势阻挡魏
2023-10-22 20:52:00
宋文帝大举进攻北魏,北魏是否高度紧张?拓跋焘又有什么反应呢?
...略,现在变成了主动进攻;在好几次成功侵扰南朝之后,宋文帝火了,发誓要反攻,让北魏知道南朝宋的厉害;他不顾众臣反对,在全国招募武功高手;又向富商借钱打仗;在全国掀起战争情绪;面
2022-12-19 16: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纸上烽烟|打响青岛武装抗日第一枪的红色作家周浩然
编者按:八十年后,抗战的炮声犹有余响。回望那段生灵荼毒、国运飘摇的岁月,英雄的先辈们奋起抗暴,以血肉之躯抵御虎狼之师,守住了民族的尊严和生机
2025-08-27 06:43:00
抗战中的太原:血火王兴坪 忠魂护家园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兴坪惨案遗址(资料图片) 1938年2月,齐世铭的东山抗日游击队被整编成714团独立营,在王兴坪村建立了根据地
2025-08-27 07:04:00
铁骨铮铮响 血尽志未消——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三)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着这样一位烈士,贺龙元帅赞誉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2025-08-27 07:55:00
1951年上映的影片《新儿女英雄传》讲述了抗日战争初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水上猎户组成的传奇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
2025-08-26 09:23:00
中国空战史上对撞敌机第一人陈怀民,不要为我悲伤、不要为我难过,为了国家百姓,死的有价值!1938年,22岁飞行员陈怀民,不顾安危撞向日军飞机,壮烈牺牲,没想到女友竟纵身一跃,跳入
2025-08-26 10:42:00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发动卢沟桥事变。佟麟阁: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佟麟阁女儿:父亲不会变老,我想再抱抱他,父亲牺牲时那年我只有15岁……
2025-08-26 10:42:00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真正的君子,就算没人监督,也能守住本心,不会因为环境隐蔽就放纵自己。然而现实中
2025-08-26 15:04:00
读方志 行贵州 | 岩脚镇:繁华商埠和川盐集散的古驿道
在贵州西部,群山脚下、廻龙溪畔坐落着一座百年古镇——岩脚古镇。岩脚旧称羊场,位于六枝特区北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025-08-26 15:32:00
铭记抗日战争历史,传承烽火岁月精神 ——“信”火相传大学生退役士兵实践团红色寻访之旅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铸就的胜利丰碑
2025-08-26 16:56:00
泉畔寻踪,诗里访城—— 山师附小2024级8班雏鹰小队访泉研学记
鲁网8月26日讯近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2024 级 8 班雏鹰小队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访泉之旅。此次活动从充满古韵的百花洲出发
2025-08-26 16:56:00
大皖新闻讯 泛黄的纸张,铅印的文字,穿越八十余载时空,静静诉说着昔日的战火纷飞——这便是珍藏在安徽省档案馆的《抗敌报》
2025-08-26 21:08:00
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夹烟墙画,有人投诉认为不妥,理由是会误导青少年,并建议把鲁迅抽烟换成握拳动作。投诉是好心,但有些过度操心了
2025-08-27 01:56:00
巧设诈降计 杀敌显神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齐世铭故居。(资料图片) 如今,在杏花岭区东山腹地有个风景优美的村庄叫窑庄村。抗日战争时期,东山地区抗日游击队队长齐世铭的故居就在这里
2025-08-26 07:49:00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二)“我自从‘九一八’东北事变、‘一二八’上海抗战之后,悲愤交集……仓卒离家
2025-08-26 08:00:00
山河历劫难 燕赵赤子心——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编者按 在抗日战争中,燕赵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
2025-08-25 0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