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稻谷金黄蟹儿肥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0-05 02:5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本报记者 张鹤

金秋九月,稻田美,蟹儿肥。在公主岭市南崴子镇南崴子村的稻渔科技小院实验田里,小院首席专家、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王秋举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稻田中,查看虾蟹生长情况。

在吉林这片黑土地上养虾养蟹?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可通过科技小院,这种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2016年,王秋举前往上海海洋大学进修时发现,南方的河蟹个头大,卖几十元一只。而咱们省的河蟹普遍重约一两,一斤仅卖十几元。回来后,她不断思考,该如何让吉林人吃上本地养殖的虾蟹,实现致富增收。

经过多方调研,王秋举认定:采取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是最好的办法。于是2018年,她组建起团队,同丈夫一起带着研究生来到南崴子村,依托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科技小院,专攻虾蟹养殖技术。

一个小院,几间平房,师生们穿着长雨靴,裤腿上裹着泥巴水,整日在稻田里进进出出。可就算这样,还是受到了当地人的质疑:“城里人、学生娃哪种得好地?更别提养殖了,肯定又是来走走过场,过几天就回去了。”村民们没想到的是,小院里,这支队伍掀起了一场关于稻渔的变革。

经过研究,科研团队发现,原始的稻田养蟹模式相对粗放,急需摸索出一套适宜当地的放养技术。于是,他们连续几年都会在水稻插秧前来到小院,一住就是大半年,在稻田地里摸爬滚打,最终建立起了一套具有吉林特色的“双边沟+分箱式插秧”稻田养殖虾蟹模式,每亩地稻田综合收益近千元。这种模式不仅在实际应用中获得认可,还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

种稻养虾蟹,增产又增收。如此一来,原本质疑的村民全都心服口服,争相加入合作社,认真学习稻渔种养结合技术。

如今,谁家再遇到什么难题,都会习惯性地走进稻渔科技小院,因为“这些城里娃娃们的办法真管用”!

“我们不是不上课,而是通过科技小院,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既可以让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又可以通过调研为老乡们解决实际问题。”王秋举表示,她所带的研究生平均每年在小院的驻扎时间长达200天,学生们在田间地头碰到的问题,都是在校园和实验室里碰不到的。遇到的问题,也可以第一时间研究解决。

“学生如果创新开发了什么新技术,还可以直接在村里的示范田实践,这样能够让村民们近距离看到实际效果,再手把手把技术教给大家,真正做到‘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王秋举话语里信心满满。

“天天与水稻、虾蟹打交道,乐趣越来越多。”学生们都说,这些在科技小院里的经历,带给他们的不光是专业上的长进,更是综合素养的历练、爱农情怀的培养。即使不在南崴子村,平时只要是路过水稻田,自己也会情不自禁想下到田地里,看看庄稼都长得咋样……

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如今,像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一样,越来越多的小院已在吉林遍地开花,覆盖了蓝莓、桑黄、肉牛、玉米、人参、水稻、食用菌等我省不同的生态区域资源。

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念,各个科技小院正孕育着广袤乡村的美好未来,它们有效地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这三重目标有机结合到一起。

在这场多方合作共赢的奔赴中,一座座科技小院必将让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结出硕果,必将在我省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5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走进黑土地深处
...加收益。对比非常明显。在单一水稻种植模式中,每亩地稻谷利润大约是550元,而在“双边沟+分箱式插秧+测深施肥”稻田养蟹模式中,每亩地利润可以增加300到500元。乡亲们头一次
2024-06-21 03:3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吉林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探索种养新模式水稻田里虾蟹肥本报记者 门杰伟《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8日 第 08 版)7月,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南崴子
2024-07-08 06:36:00
人民视频|科普大集科技小院——吉林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
本文转自:人民网-吉林频道中国农技协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是由吉林省科协、吉林农业大学、公主岭市委市政府、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公主岭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的产学
2023-08-21 12:43:00
本文转自:人民网逛农博 探小院吉林省科技小院百秒说之公主岭市稻渔科技小院我是公主岭市稻渔科技小院的首席专家王秋举,接下来由我来介绍我们科技小院的特色和亮点,我们小院的主要特色主要
2024-08-20 17:02:00
把论文写在黑土地上
...在这片试验田里研究稻渔种养结合技术,并成立稻渔科技小院,种植的蟹田米因少用农药、少施肥,品质得到大大提升,市场价格翻倍。同时,每亩地还能产出稻田蟹,大大增加了合作社收益。通过
2024-04-30 06:41:00
镇赉:稻蟹共养 一地双收
...哈尔淖水库金黄的稻田地里,稻花飘香。图为哈尔淖水库稻谷呈现出的丰收景象。 本报记者 王春胜 摄镇赉县汇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嫩江大闸蟹品牌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在分拣稻田蟹。 本
2023-09-18 01:26:00
稻熟了 毕业论文也稳了
...他一直在这片试验田上寻找有机肥和化肥施量的平衡点。稻谷收割那天是10月23日,王浩记得很清楚,因为一批关键的实验数据也在当天出炉,“毕业论文,算是稳妥了。”李延君比王浩晚来半
2023-10-30 00:15:00
吉林省科技小院百秒说之吉林镇赉稻蟹科技小院
本文转自:人民网逛农博 探小院吉林省科技小院百秒说之吉林镇赉稻蟹科技小院我是吉林镇赉稻蟹科技小院博士研究生郭政要,我们小院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研究推广稻渔养殖技术为目标,致力于水质
2024-08-22 16:59:00
镜观·回响|永丰稻田又迎丰
...大学教授马均(右)在永丰村水稻科技小院通过牙咬感受稻谷晾晒程度。 2014年,马均(右二)带领学生在永丰村与当地农技人员交流。2016年,马均(中)在永丰村田间指导学生。2
2024-09-24 15:3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权威发布丨节气交替之际,这份中医养生指南请收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荐博8月14日,淄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鲁医健康说”——筑牢健康防线·夏秋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2025-08-14 19:18:00
有一种生活叫黔西南|一碗羊肉粉,地道“酱香”味
“老板,这是我的粉吧?”身体前倾,双手微举,手指触碰到瓷碗边缘的瞬间,陈娅忍不住说了声,“哇,这个好烫。”8月13日上午
2025-08-14 19:36: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刘雁峰谈子宫腺肌症,中医帮你“缓解疼痛”
刘雁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为京城四大名医萧龙友之嫡孙女首都国医名师肖承悰教授学术继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
2025-08-14 16:08:00
突然感冒发热、嗓子疼?当心“续命空调”变成“健康刺客”
近期,不少人出现发热、嗓子疼,咳嗽以及全身肌肉疼痛等感冒症状。在炎热的伏天,当人们将注意力放在防暑降温上时,在冬春季更为常见的感冒却在夏天频频出现
2025-08-14 11:52:00
北京石景山八大处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任加峰医生:下雨就关节痛?壮医认为可能是天、地、人三气断联了
任加峰副主任医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医经筋疗法”第五代传承人,师承经筋泰斗黄敬伟之嫡传人黄艺教授,从医30余年,擅长运用“非遗壮医经筋疗法”手势手法
2025-08-13 14:14:00
青少年抑郁:别让“隐形的痛”困住青春
当15岁的小林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连续一周拒绝上学时,妈妈第一次意识到,孩子口中的“没意思”或许不只是青春期的叛逆。近年来
2025-08-13 14:26:00
抗组胺药被列入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
近期,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关注。为进一步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基孔肯雅热医疗救治工作,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
2025-08-13 14:28: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乔占兵:肿瘤是不治之症吗?
乔占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进修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长期从事肿瘤的医疗
2025-08-13 15:15:00
便秘自救指南:摆脱泻药依赖 10款缓解便秘产品深度解析
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工厂”和“排毒器官”,它的健康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便秘问题却困扰着众多现代人,据统计,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4
2025-08-13 16:50:00
立秋食养正当时:燕安居以鲜燕窝诠释节气里的温润守护
时光流转,转眼间已到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不仅预示着夏去秋来,更承载着"阳消阴长"的养生智慧。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渐收
2025-08-13 17:06:00
好好吃饭真能更年轻!绿A冻龄虾青素为延缓衰老“加码”
在当下外卖平台激战正酣、高油高糖外卖屡屡引发公众血糖焦虑的背景下,营养学专家给出了一份科学“抗老食谱”:好好吃饭真能更年轻
2025-08-13 17:07:00
美食争霸赛来了,德州鲜味虾肴出战,快给家乡味道投一票!
山东虾味江湖,风云再起!“虾”路相逢·山东虾味鲜美食争霸赛即将火热开赛!8月14日—17日德州鲜味虾肴将携运河之畔的鲜美精髓强势出征!此刻每一票都是让德州风味“燃”爆全场的燎原星
2025-08-13 18:00:00
健康问太和 | 骨科机器人助力微创手术 破解跟骨骨折治疗难题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跟骨,俗称“脚后跟”,是足部最大的一块跗骨,也是人体负重和行走的重要支撑。当受到强大外力冲击时
2025-08-13 20:10:00
11个月女婴确诊先天巨结肠,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帮其解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梅董昱近日,一名家长抱着孩子走进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小儿外科的诊室。“医生,我们孩子一直便秘
2025-08-13 23:36:00
女子采到巨型蘑菇 网友:第一眼以为是冬瓜
齐齐哈尔一女子挖到巨型蘑菇,称重超8斤,需要两只手才能抱起。
2025-08-13 2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