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稻熟了 毕业论文也稳了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10-30 00: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

稻熟了 毕业论文也稳了

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在广袤大地上闯出新“稻”路

稻熟了 毕业论文也稳了

安农大学生陈绪祥(左)在稻田里。

稻熟了 毕业论文也稳了

稻熟了 毕业论文也稳了

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准备去田里收割水稻。

稻熟了 毕业论文也稳了

◤霜降之后,环巢湖沿岸大部分稻田收割完毕,傍晚时分格外安静。

坐在田埂上的王浩,用镰刀轻叩水渠上的砖,次日他就要离开灵台科技小院这片试验田回到安农大为毕业做准备。

读研这些年,他和他的同学几乎将时间全“耗”在了这块22亩的田里,收获了两季小麦和两季水稻,也收获了五篇毕业论文。◢

这一季水稻 丰收了

受雨水影响,今年水稻丰收的节点来得比上一次早一些,黄澄澄的谷穗齐刷刷地坠向土地。

“今年产量应该不错”,同大镇灵台村的“老把式”们提前预定了收割机,打算趁着好天气,让新谷多晒上几道。比起自家种的那八亩田地,村民罗受平更关心隔壁那22亩水稻田。

这是一片试验田,种田的是一群研究生,年纪和自己在外打工的孙子差不多。过去,罗受平也很疑惑:村里的年轻人为了不种田都在往外走,这群年轻人进村种田咋想的?打理田地混熟了后,罗受平才知道他们为啥而忙: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稻田产出量。

这个“实验”,罗受平起初是不信的,祖辈传下来的经验是“肥厚产量足”。但上一季水稻收成时,他的田和这片田在亩均产量上“打了个平手”。所以这一次,他从插秧开始就格外关注,“若是真的,那能省下一笔化肥钱!”

王浩跑来向他打听收割机的时候,罗受平就知道,检验的时候到了。长久的来往中,罗受平从这群年轻人这里学习了不少科技种植的要领,哪怕再次打个平手,他都决定下一季水稻“化肥减量”。

对于罗受平的想法,王浩早已有了预判:“不会少!”这个安农大的研究生本科种的是按克计算的藏红花,来到灵台科技小院后,他定制了新目标:种水稻。这片试验田被分为30块,关系着王浩等多名研究生的五篇毕业论文。

“我管了八块,实验取样上个月就结束了,实验24小时在做。”研究生期间,王浩基本上是在村里守着试验田度过的。这一次回来,他的实验任务已经结束了,主要是为了看收割。“怎么会不挂念呢,都是自己种的。”

“除了过年,几乎都在这里,老乡家的饭都蹭了多少回。”看着收割机在田里来回忙碌,王浩说他的心情很复杂,有丰收的喜悦,也有告别的酸楚。与王浩不同,罗受平满眼都是欣喜,他不止一次跨过水渠到田里去掂量谷穗,“人得服输啊,别看我种田时间长。还是这群年轻人过劲,你看,这谷穗多饱满!”

另一边,安农大学子、灵台科技小院成员李延君从稻田里割下一株水稻,拿出手机,转头就和身后的同学说,“快,帮我和‘论文’合张影。”

听说王浩预定的收割机今天来作业,李延君和同学起了个大早从市里赶过来。“早就想在这片田里拍个‘全家福’,穿上咱们小院的园服。”她是去年6月份来的,和王浩他们一起照顾这片稻田,将科技小院当成“家”。

五篇毕业论文 成型了

稻麦有机替代,这是王浩的毕业论文主题。这两年,他一直在这片试验田上寻找有机肥和化肥施量的平衡点。稻谷收割那天是10月23日,王浩记得很清楚,因为一批关键的实验数据也在当天出炉,“毕业论文,算是稳妥了。”

李延君比王浩晚来半年,她只经历了两季水稻和一季小麦的丰收。这丝毫不影响她的毕业进度,“农田尾水净化与氮磷回收技术这一研究课题数据全都采集完毕了。”

别看他们现在说起种田一套套的,时间倒退到初来时,这群研究生哪一个没经历过手足无措,“大多都没有干过农活,分不清稻麦,更别提下地种田了。”

回想起刚来小院的日子,李延君的行李箱被大家叨叨了很久——一箱子的护肤品和全副武装的防晒装备。当时的他们,恨不得马上回到校园。“当时我怕虫,迟迟不敢下地,犹犹豫豫的时候在田埂上摔个大马趴。”也就是那一刻起,李延君突然不怕虫了,她必须赶在大家看见之前爬起来。

也是在稻田丰收这天,李延君才知道,她摔跤的狼狈没被同学发现,却不想被隔壁田干活的罗受平瞧见了。好就好在她这一跤在这位“老把式”心里摔出了好印象:不怕苦,肯定能吃苦。

李延君并非个例,另一名毕业生浦潇也曾打过退堂鼓。“初次下地,脑子里想着的是课题,手上拿起的却是农具,和想象中的研究不一样。”后来他也习惯甚至喜欢上地里的“学习”,哪怕在三伏,为了采集数据说下地就下地。

浦潇研究的是种植结构调整,从水稻到小麦,再是油菜和紫云英,他一直都“盯”着田。遇到种植过程中的问题,浦潇会及时记录下来,及时请教“老把式们”。“一次次摸索,不仅对于自己的实验数据有信心,也深切领会到作为一名基层农业工作者的自身价值。”

变化的不只是李延君和浦潇。在他们的这块试验田里,李延君的研究也使稻田径流污染物负荷显著降低,浦潇的探索让更多绿色种植模式逐步成为现实。

老把式要的答案 找到了

这一次丰收后,灵台科技小院又将送走一批毕业生,王浩、李延君、浦潇等人也将各奔东西。

毕业去哪里?这个问题,王浩的答案很坚定:回家。他的家在山东淄博,今年因为烧烤在国内火了一把。不过,王浩回去可不是干烧烤买卖,他想当一名乡村科技特派员,“种小麦,带着老乡们种小麦。”

这些天,王浩在实验之余,一直琢磨一件事:怎么把这金黄的稻谷带走?在乡下的这两年,王浩吃过自己种的稻米。口感如何,这个问题上王浩是出于情感打了“满分”。“杂交水稻本身就是胜在产量上,口感肯定和品种大米没法比。”为此,他打消了背一袋米回家给父母的想法。

实验给了他思路。他想将烘干的谷粒装裱成画,以后挂在家里。“心里没劲的时候,我就看看,想想当年为啥选种稻麦。”和王浩不一样,李延君更喜欢生机勃勃的稻麦。这一季水稻,她每次采样回学校,都会给室友带一把稻。“挂穗的稻可美了,放在窗台上就像一幅画。”

收割机的轰鸣声中,王浩接到网约车的电话,“快点走,避开晚高峰。”嘴上说着“马上来”,挂了电话,他却和大家说“再看一会”。科技小院唯一一辆电动三轮车的钥匙,王浩交到了师弟陈绪祥的手上。这个来自宿州的小伙子,已经跟着王浩种了一季麦一季稻,用王浩的话来说是“勤勉肯干”。

这一季水稻,陈绪祥也“承包”了近三分之一的试验田。面积大过王浩的实验田,是因为他的研究方向是无人机植保,“需要对比两种施肥方式和四种肥料,从微观上对比氮磷元素的‘表现’。”他的毕业论文还需要“种”一轮稻麦,才能保证足够的实验数据。

网约车又打来电话,王浩和李延君他们不得不离开。“过了收割季,等他们再回来时,这里大概又是一片青绿。”陈绪祥坐在三轮车上,盘算着接下来该做什么。罗受平也没有走,他在等一个答案。

收割机从太阳落山忙到月亮升起,这22亩的稻谷田才算收完。谷粒被收集进了货车,罗受平从两辆货车的载量上估算,“这一季种得比上一季更好。”

下一季水稻,自家八亩田怎么种,他有了大概的谋划。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 王书浒/文 张雨瑶/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0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徽:科技小院显身手 乡村振兴添动力
...成人才培养的“助推剂”安徽科技学院鼓励学校研究生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的田野上落地生根。科技小院的学生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摸爬滚打,充分感悟“三农
2023-05-14 16:17:00
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村读研究生……
...技小院开展课题研究和学习,直到最后一个学期返校完成毕业论文。 “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知识传授更接地气。”在何敏燕看来,与传统高校教育相比,科技小院教学更注重实际效果转化——
2025-03-29 13:15:00
走进黑土地深处
...获得全国渔米比赛银奖和绿色生态奖两项。无论学生们的毕业论文还是被SCI收录的其他文章,都是建立在科技小院扎扎实实的工作基础上的。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十二批全国“
2024-06-21 03:37:00
“我博士毕业于张池村”
...生已成长为农业战线的骨干。■ 种出名堂在农田里找到论文方向张顺涛在张池村种田期间,找到田间油稻连作更加固碳的原因,并把这一成果写进了博士论文。他的下一站是去中国农业大学继续读
2023-06-12 03:36:00
科技小院的学生,为啥吃香?
...生,陆续在《自然》《科学》等期刊及其子刊发表20多篇论文;培养的700多名研究生毕业后超过70%依然从事涉农相关工作;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典型案例,得到国际
2023-07-26 22:53:00
麦田上的毕业典礼“火”了 网友:身边的麦子就是他们的毕业论文
...、关注。网友“郭治鹏”表示:“身边的麦子就是他们的毕业论文,这是真的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粮食丰产上。”网友“晓璐”点赞道:“这是一张带着麦香的毕业照。”网友“热情的他”
2024-06-14 13:34:00
...田间油稻连作更加固碳的原因,并把这一成果写进了博士论文。5月28日,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博士生张顺涛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即将进入博士后研究。“我博士毕业于张池村。”5月29日
2023-06-12 03:36:00
从1到168 ! 吉林省科技小院人才“把论文写在黑土地上”
...,培养了54名留吉发展的农业科技人才,真正实现了“把论文写在黑土地上”。 活动中宣读了中国农技协《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的批复》;吉林省人参、梅花鹿科
2025-07-14 13:53:00
“农甜”团队 “硒”望无限
...村里就地做实验、写科研论文,目前团队中三分之一学生毕业论文的基础数据均来自于此。另外一方面,在梁龙教授和团队的大力支持下,当地的农业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罗伟说。当下,旧州
2023-06-21 02:54: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操场变身“体能游乐场”!中南路幼儿园“体育C位”实践获家长点赞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李雪雨)萌娃们如何玩转体能、嗨翻操场?来到武汉市武昌中南路幼儿园的操场,会发现这里俨然成为孩子们解锁运动潜能的欢乐“练兵场”
2025-11-15 20:53:00
莱山区实验小学(山韵校区)二年级举办家长沙龙活动
胶东在线消息(通讯员 徐善香实习编辑 单煜媛)近日,莱山区实验小学(山韵校区)二年级举办了以“不吼不叫,如何让孩子乖乖合作”为主题的家长沙龙活动
2025-11-15 05:00:00
烟台城乡建设学校构建“班·学·团”一体化育人模式
胶东在线消息(通讯员 王志辉 实习编辑 单煜媛)近日,烟台城乡建设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变革。面对中职学生特有的心理发展需求
2025-11-15 05:00:00
河西区“理响西岸·声入人心”宣讲暨“西岸文化讲坛·研学游”走进城市记忆展览馆:鉴往知来汲取奋斗力量 砥砺前行激荡青春强音 扫码阅读手机版
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升理论宣讲的生动性与感染力,11月12日下午,由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河西区图书馆、河西区城市记忆展览馆承办的“理响西岸·声入人心”宣讲暨“西岸文化讲坛·研学游”活动组织瑞江中学师生走进区城市记忆展览馆
2025-11-14 08:50:00
中原科技学院实施乡村中小学“以美育人·向美而歌”合唱培育工程纪实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美育是涵养乡村精神文明、激活教育活力的重要力量。自2023年5月起,中原科技学院积极响应河南省教育厅“以美育人·向美而歌”合唱培育工程部署
2025-11-14 14:27:00
探索医养融合新路径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与河南康养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签约
大河网讯 为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11月12日,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与河南康养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签约合作
2025-11-14 14:27:00
郑州轻工业大学承办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
大河网讯 11月7日至9日,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在郑州举行。本次会议由《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编辑部主办,郑州轻工业大学
2025-11-14 14:27:00
推进“双千工程”建设 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与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签约
大河网讯 11月6日,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双千工程”建设,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与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签约合作。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校长助理
2025-11-14 14:27:00
产教融合再添新动力!郑医大药房落地开启实践育人新篇章
大河网讯 近日,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联合河南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共建的“郑医大药房”正式落地并投入试运营。这一项目的建成
2025-11-14 14:27:00
拧紧消防“安全阀” 郑州科技学院消防安全月启动
大河网讯 11月11日,郑州科技学院多部门联动,举行2025年消防安全月启动仪式暨消防演练活动,邀请国家消防救援局河南机动队伍前来指导
2025-11-14 14:27:00
以爱之名 河南理工大学颁奖大会见证教育担当力量
大河网讯 “我深知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关心,离不开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的支持和托举。我要向学长学姐们学习
2025-11-14 14:27:00
喜报!齐鲁医药学院学生在淄博市青年学生“青春心向党 歌声颂华章”歌手大赛中荣获佳绩
鲁网11月14日讯近日,由共青团淄博市委、淄博市教育局、淄博市学生联合会组织主办的2025年淄博市青年学生“青春心向党 歌声颂华章”歌手大赛落下帷幕
2025-11-14 17:31:00
古巴高等教育部副部长莫德斯托一行到访齐鲁医药学院
鲁网11月14日讯11月13日,古巴高等教育部副部长莫德斯托·里卡多率代表团访问齐鲁医药学院。此次访问是继2024年学校与古巴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后
2025-11-14 17:32:00
齐鲁医药学院在“超星杯”山东省高校“非遗知识”竞赛中获佳绩
鲁网11月14日讯近日,由山东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的“超星杯”山东省高校“非遗知识”竞赛顺利落幕。齐鲁医药学院图书馆组织学生积极备赛
2025-11-14 17:35:00
家园社共清风!尚秀幼儿园凝聚协同育人合力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朱晶)为深入推进清廉校园建设,弘扬廉洁家风,凝聚家园社协同育人合力,11月14日下午
2025-11-14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