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稻熟了 毕业论文也稳了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10-30 00: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

稻熟了 毕业论文也稳了

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在广袤大地上闯出新“稻”路

稻熟了 毕业论文也稳了

安农大学生陈绪祥(左)在稻田里。

稻熟了 毕业论文也稳了

稻熟了 毕业论文也稳了

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准备去田里收割水稻。

稻熟了 毕业论文也稳了

◤霜降之后,环巢湖沿岸大部分稻田收割完毕,傍晚时分格外安静。

坐在田埂上的王浩,用镰刀轻叩水渠上的砖,次日他就要离开灵台科技小院这片试验田回到安农大为毕业做准备。

读研这些年,他和他的同学几乎将时间全“耗”在了这块22亩的田里,收获了两季小麦和两季水稻,也收获了五篇毕业论文。◢

这一季水稻 丰收了

受雨水影响,今年水稻丰收的节点来得比上一次早一些,黄澄澄的谷穗齐刷刷地坠向土地。

“今年产量应该不错”,同大镇灵台村的“老把式”们提前预定了收割机,打算趁着好天气,让新谷多晒上几道。比起自家种的那八亩田地,村民罗受平更关心隔壁那22亩水稻田。

这是一片试验田,种田的是一群研究生,年纪和自己在外打工的孙子差不多。过去,罗受平也很疑惑:村里的年轻人为了不种田都在往外走,这群年轻人进村种田咋想的?打理田地混熟了后,罗受平才知道他们为啥而忙: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稻田产出量。

这个“实验”,罗受平起初是不信的,祖辈传下来的经验是“肥厚产量足”。但上一季水稻收成时,他的田和这片田在亩均产量上“打了个平手”。所以这一次,他从插秧开始就格外关注,“若是真的,那能省下一笔化肥钱!”

王浩跑来向他打听收割机的时候,罗受平就知道,检验的时候到了。长久的来往中,罗受平从这群年轻人这里学习了不少科技种植的要领,哪怕再次打个平手,他都决定下一季水稻“化肥减量”。

对于罗受平的想法,王浩早已有了预判:“不会少!”这个安农大的研究生本科种的是按克计算的藏红花,来到灵台科技小院后,他定制了新目标:种水稻。这片试验田被分为30块,关系着王浩等多名研究生的五篇毕业论文。

“我管了八块,实验取样上个月就结束了,实验24小时在做。”研究生期间,王浩基本上是在村里守着试验田度过的。这一次回来,他的实验任务已经结束了,主要是为了看收割。“怎么会不挂念呢,都是自己种的。”

“除了过年,几乎都在这里,老乡家的饭都蹭了多少回。”看着收割机在田里来回忙碌,王浩说他的心情很复杂,有丰收的喜悦,也有告别的酸楚。与王浩不同,罗受平满眼都是欣喜,他不止一次跨过水渠到田里去掂量谷穗,“人得服输啊,别看我种田时间长。还是这群年轻人过劲,你看,这谷穗多饱满!”

另一边,安农大学子、灵台科技小院成员李延君从稻田里割下一株水稻,拿出手机,转头就和身后的同学说,“快,帮我和‘论文’合张影。”

听说王浩预定的收割机今天来作业,李延君和同学起了个大早从市里赶过来。“早就想在这片田里拍个‘全家福’,穿上咱们小院的园服。”她是去年6月份来的,和王浩他们一起照顾这片稻田,将科技小院当成“家”。

五篇毕业论文 成型了

稻麦有机替代,这是王浩的毕业论文主题。这两年,他一直在这片试验田上寻找有机肥和化肥施量的平衡点。稻谷收割那天是10月23日,王浩记得很清楚,因为一批关键的实验数据也在当天出炉,“毕业论文,算是稳妥了。”

李延君比王浩晚来半年,她只经历了两季水稻和一季小麦的丰收。这丝毫不影响她的毕业进度,“农田尾水净化与氮磷回收技术这一研究课题数据全都采集完毕了。”

别看他们现在说起种田一套套的,时间倒退到初来时,这群研究生哪一个没经历过手足无措,“大多都没有干过农活,分不清稻麦,更别提下地种田了。”

回想起刚来小院的日子,李延君的行李箱被大家叨叨了很久——一箱子的护肤品和全副武装的防晒装备。当时的他们,恨不得马上回到校园。“当时我怕虫,迟迟不敢下地,犹犹豫豫的时候在田埂上摔个大马趴。”也就是那一刻起,李延君突然不怕虫了,她必须赶在大家看见之前爬起来。

也是在稻田丰收这天,李延君才知道,她摔跤的狼狈没被同学发现,却不想被隔壁田干活的罗受平瞧见了。好就好在她这一跤在这位“老把式”心里摔出了好印象:不怕苦,肯定能吃苦。

李延君并非个例,另一名毕业生浦潇也曾打过退堂鼓。“初次下地,脑子里想着的是课题,手上拿起的却是农具,和想象中的研究不一样。”后来他也习惯甚至喜欢上地里的“学习”,哪怕在三伏,为了采集数据说下地就下地。

浦潇研究的是种植结构调整,从水稻到小麦,再是油菜和紫云英,他一直都“盯”着田。遇到种植过程中的问题,浦潇会及时记录下来,及时请教“老把式们”。“一次次摸索,不仅对于自己的实验数据有信心,也深切领会到作为一名基层农业工作者的自身价值。”

变化的不只是李延君和浦潇。在他们的这块试验田里,李延君的研究也使稻田径流污染物负荷显著降低,浦潇的探索让更多绿色种植模式逐步成为现实。

老把式要的答案 找到了

这一次丰收后,灵台科技小院又将送走一批毕业生,王浩、李延君、浦潇等人也将各奔东西。

毕业去哪里?这个问题,王浩的答案很坚定:回家。他的家在山东淄博,今年因为烧烤在国内火了一把。不过,王浩回去可不是干烧烤买卖,他想当一名乡村科技特派员,“种小麦,带着老乡们种小麦。”

这些天,王浩在实验之余,一直琢磨一件事:怎么把这金黄的稻谷带走?在乡下的这两年,王浩吃过自己种的稻米。口感如何,这个问题上王浩是出于情感打了“满分”。“杂交水稻本身就是胜在产量上,口感肯定和品种大米没法比。”为此,他打消了背一袋米回家给父母的想法。

实验给了他思路。他想将烘干的谷粒装裱成画,以后挂在家里。“心里没劲的时候,我就看看,想想当年为啥选种稻麦。”和王浩不一样,李延君更喜欢生机勃勃的稻麦。这一季水稻,她每次采样回学校,都会给室友带一把稻。“挂穗的稻可美了,放在窗台上就像一幅画。”

收割机的轰鸣声中,王浩接到网约车的电话,“快点走,避开晚高峰。”嘴上说着“马上来”,挂了电话,他却和大家说“再看一会”。科技小院唯一一辆电动三轮车的钥匙,王浩交到了师弟陈绪祥的手上。这个来自宿州的小伙子,已经跟着王浩种了一季麦一季稻,用王浩的话来说是“勤勉肯干”。

这一季水稻,陈绪祥也“承包”了近三分之一的试验田。面积大过王浩的实验田,是因为他的研究方向是无人机植保,“需要对比两种施肥方式和四种肥料,从微观上对比氮磷元素的‘表现’。”他的毕业论文还需要“种”一轮稻麦,才能保证足够的实验数据。

网约车又打来电话,王浩和李延君他们不得不离开。“过了收割季,等他们再回来时,这里大概又是一片青绿。”陈绪祥坐在三轮车上,盘算着接下来该做什么。罗受平也没有走,他在等一个答案。

收割机从太阳落山忙到月亮升起,这22亩的稻谷田才算收完。谷粒被收集进了货车,罗受平从两辆货车的载量上估算,“这一季种得比上一季更好。”

下一季水稻,自家八亩田怎么种,他有了大概的谋划。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 王书浒/文 张雨瑶/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0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徽:科技小院显身手 乡村振兴添动力
...成人才培养的“助推剂”安徽科技学院鼓励学校研究生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的田野上落地生根。科技小院的学生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摸爬滚打,充分感悟“三农
2023-05-14 16:17:00
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村读研究生……
...技小院开展课题研究和学习,直到最后一个学期返校完成毕业论文。 “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知识传授更接地气。”在何敏燕看来,与传统高校教育相比,科技小院教学更注重实际效果转化——
2025-03-29 13:15:00
走进黑土地深处
...获得全国渔米比赛银奖和绿色生态奖两项。无论学生们的毕业论文还是被SCI收录的其他文章,都是建立在科技小院扎扎实实的工作基础上的。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十二批全国“
2024-06-21 03:37:00
“我博士毕业于张池村”
...生已成长为农业战线的骨干。■ 种出名堂在农田里找到论文方向张顺涛在张池村种田期间,找到田间油稻连作更加固碳的原因,并把这一成果写进了博士论文。他的下一站是去中国农业大学继续读
2023-06-12 03:36:00
科技小院的学生,为啥吃香?
...生,陆续在《自然》《科学》等期刊及其子刊发表20多篇论文;培养的700多名研究生毕业后超过70%依然从事涉农相关工作;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典型案例,得到国际
2023-07-26 22:53:00
麦田上的毕业典礼“火”了 网友:身边的麦子就是他们的毕业论文
...、关注。网友“郭治鹏”表示:“身边的麦子就是他们的毕业论文,这是真的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粮食丰产上。”网友“晓璐”点赞道:“这是一张带着麦香的毕业照。”网友“热情的他”
2024-06-14 13:34:00
...田间油稻连作更加固碳的原因,并把这一成果写进了博士论文。5月28日,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博士生张顺涛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即将进入博士后研究。“我博士毕业于张池村。”5月29日
2023-06-12 03:36:00
从1到168 ! 吉林省科技小院人才“把论文写在黑土地上”
...,培养了54名留吉发展的农业科技人才,真正实现了“把论文写在黑土地上”。 活动中宣读了中国农技协《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的批复》;吉林省人参、梅花鹿科
2025-07-14 13:53:00
“农甜”团队 “硒”望无限
...村里就地做实验、写科研论文,目前团队中三分之一学生毕业论文的基础数据均来自于此。另外一方面,在梁龙教授和团队的大力支持下,当地的农业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罗伟说。当下,旧州
2023-06-21 02:54: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鲁网10月13日讯近日,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公示了2025年山东省智慧课程认定结果,济南大学共有8门课程入选
2025-10-13 14:05:00
鲁网10月13日讯山东省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三批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名单的通知》,济南大学共有10部教材入选
2025-10-13 14:08:00
喜报!齐鲁医药学院获批2025年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研究课题立项
鲁网10月13日讯近日,2025年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研究课题立项名单公布,齐鲁医药学院王杰老师主持申报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朋辈教育在参军动员中的创新模式研究》获批立项
2025-10-13 17:13:00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拜师礼
大河网讯 衣冠承华夏,礼仪润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尊师重教之美德,似潺潺溪流,润泽着我们的心灵”
2025-10-13 19:40:00
馆校携手铸魂育人 “八七红·共享思政课”在湖工大生动开讲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金风送爽,书声朗朗,思政课堂的火花在校园里悄然点亮。10月10日上午,“八七红·共享思政课”主题宣讲活动暨湖北工业大学《追梦》思政通识课在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开讲
2025-10-12 10:58:00
教学直通产业 随职院学子直播间里实战助农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肖傲雪 刘莉)秋日的随州,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课在直播间里火热进行。9月24日至30日
2025-10-12 10:58:00
从“信息传递”到“价值引领” 华商网“暖新闻”为西安职业教育注入新动能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新闻媒体助力技工教育宣传升级路径,10月11日,由西安市职业技能协会与华商网联合主办的“暖新闻如何赋能新时代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宣传工作” 专题培训
2025-10-12 20:56:00
航模在空中翻转,喷出一道道烟雾,令人目眩;操场上,学子们脚踏平衡车,手中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骑着山地车的他们宛如追风的少年……2025年10月10日上午
2025-10-11 09:25:00
逆境稳产!YD268交出亮眼答卷
大河网讯 10月9日,山东省齐河县的天空飘着细密的秋雨,寒意中裹着几分湿润的泥土气息,金黄的玉米穗在雨中挺立,收割机在地里轰鸣穿梭
2025-10-11 13:08:00
大河网讯 “妈妈,我学会做面点了,您看看我做的蛋糕好看不?”一名男生正通过微信视频给妈妈炫耀。“老师教的收纳法就像魔法
2025-10-11 13:08:00
郑州八中地理实践作业展风采:巧手塑山河,童心绘寰宇
大河网讯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郑州市第八中学地理教研组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为七、八年级学生精心设计了两项富有创意的实践作业
2025-10-11 13:08:00
这场“大国工匠进校园”报告会何以引发学生深刻共鸣?
大河网讯 10月10日下午,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在音乐厅举行“大国工匠进校园”暨“匠心大讲堂”报告会。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
2025-10-11 15:40:00
潍坊学院在2025年度“挑战杯”揭榜挂帅擂台赛中获佳绩
近日,2025年度“挑战杯”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种业科技创新”领域主擂台赛在海南省三亚市落下帷幕。潍坊学院6支参赛团队表现优异
2025-10-11 17:11:00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25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名单及中期审核专业名单。潍坊学院历史学、音乐学和英语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2025-10-11 17:11:00
喜报!齐鲁医药学院在2025年山东省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活动中获奖
鲁网10月11日讯近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国防动员办公室、山东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山东省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活动结果公布
2025-10-11 1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