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夏至。 杨轩刻
6月13日,陕西省中医医院的医生在抓药。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中药特色茶饮。
本报记者 张家祯文/图
夏至,古称“夏节”“夏至节”,是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最早确定下来的节气。这天起,绿荫浓郁、蛙鸣蝉吟的盛夏开始了。
《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之时,阴气初生而阳气始衰。古人认为鹿的角朝前生,属阳,这个时候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感到阴气开始生成,便鼓翼而鸣;喜阴的药草半夏开始生长,出现在沼泽地和水田中。
夏至为天地之间阳极转阴之时。自古以来,因人们非常注重不同季节的养生方法,实用而系统的养生文化逐渐形成。以中医药文化为例,中医认为,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的健康与天地气机密切相关。因此,夏至时节的养生,意义重大。
阳气始衰 阴气初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此时,万物的生长繁盛到了一个极点。
这个时节,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所长李耀辉介绍,夏至,人体的阳气进入极盛阶段。《黄帝内经》中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因此,夏至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
天气越热,人们就越趋凉避暑,而贪凉过度易损伤人体阳气,会引发感冒、咳嗽、胃肠不适、关节疼痛等疾病。
《黄帝内经》中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说法。这句话说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丢掉会影响寿命,强调保护阳气的重要性。“中医也认为,阳气充盛,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会少生病,有活力。阳气不足的人会抵抗力差、体弱多病。夏季炎热的气候有助于促进人体的阳气生发。所以,夏天宜保持适度的‘热’,适量出汗符合夏季的养生特点。”李耀辉说。
李耀辉表示,夏至时节,在防暑降温的同时,要避免久吹空调、过度寒凉。房间温度过低,一方面损伤阳气,导致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毛孔闭塞,体内的“热”出不来,会引起身体不适,甚至引发感冒。“空调病”就是损伤人体阳气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的结果。
省苦增辛 以养肺气
古人认为夏季是最难养生的季节,一则暑热外蒸,二则腹内阴冷,饮食稍有不慎,极易罹患腹泻。
关于夏季的饮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苦味食物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要少食用;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作用,可以杀菌并提高免疫力,还可以祛除暑湿之气,夏季可适当食用。
《本草纲目》和《食疗本草》记载,人参、太子参、苦瓜、百合、菊花、陈皮、佛手、桃仁等属苦味之物;葱、姜、蒜、香菜、芥菜、胡椒、洋葱、淡竹叶、油胡桃、茴香等属辛味之物。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的成就和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相辅相成,不仅保存了唐代以前珍贵的医学文献,还系统反映了孙思邈本人丰富的医疗经验和医学思想,被称为“人类之至宝”。在《备急千金要方》首卷篇目《大医精诚》中,孙思邈对于“仁心仁术”的系统阐述为历代医家传承。
为纪念孙思邈、传承发扬中医药学,去年,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奖”参评剧目之一、陕西省铜川市演艺中心打造的大型民族音乐剧《千金方》亮相铜川,用舞台艺术讲述本地历史文化故事。近年来,铜川市连续举办中医药文化节,让历史中的人物、山地中的草药、古籍中的药方、千年来的中医药文化,在铜川重新焕发活力。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谚语。生姜既可以升阳助阳,又有温中祛寒的功效。吃上几片生姜,既能够顺应夏季阳气的升发,又可温胃散寒,解除胃中虚冷之象。所以说,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李耀辉说。
以阳克寒 辨证施治
中医常说冬病夏治,即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治未病理论,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目的。
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强调通过预防保健防止疾病发生、发展与传变。在治未病方面,中医有独特优势,包括食疗、膏方、针灸、推拿、拔罐、穴位敷贴等。
6月13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药诊疗中心(治未病中心)开诊。当天,医院中医专家还为群众义诊,并免费提供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主研发的中药特色茶饮。
5月28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线上推出中药特色茶饮——生津止渴、健脾开胃的酸梅汤,健脾利湿、祛痰化浊的荷叶祛湿茶,理气助眠、宁心安神的安神助眠茶。据介绍,中药特色茶饮上线仅3天就销售了16万包。
“我们的中药特色茶饮已得到大家的认可,有很多人服用后都选择了回购。茶饮大多由药食同源的药材配制而成,日常服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茶饮。如果不清楚自己的体质,可以到医院请中医为自己辨证。”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张旋提醒。
“中药茶饮的火热出圈,反映了大众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认可与信赖。客观上讲,中药茶饮材料安全透明,喝着放心。中医养生的核心是生活方式的健康管理,喝中药茶饮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辛宝说。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夏至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时候。人们要顺应夏季昼长夜短、天气闷热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让肌体和精神获得充分放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09: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