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中国侗族大歌之乡”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小黄侗寨,人人都会唱歌。小黄侗寨走出了两位侗族大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潘萨银花是其中之一。
82岁的潘萨银花精神矍铄。陈曦 摄
潘萨银花1943年出生在歌师世家,从5岁开始学歌,17岁与同伴在鼓楼与“腊汉”(侗族男青年)对歌取得胜利,从此一举成名,18岁开始传歌于本寨的青年男女。到现在,82岁的潘萨银花已义务传歌64年,培养侗家歌手上千人,是当地德高望重的女歌师。
一直以来,潘萨银花都以传歌为荣、教歌为乐。除了在家里开办传歌堂,她还走进校园教歌传歌。除了教当地及周边侗族年轻人,她也教远道而来的外省游客、外国客人。“这个德国小伙子,来跟我学过两次。”潘萨银花翻出照片告诉记者。
潘萨银花(右)教德国“95”视频博主唱侗族大歌。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从江县采取系统性保护措施与创新发展路径,使侗族大歌这一人类非遗不断焕发生机,潘萨银花也参与到更多保护传承工作中。她主动参与抢救性录制500首侗族大歌音像资料,只要当地举办侗族大歌节歌唱大赛等活动,她都上场助阵。今年上半年,她还参加了电影《勇敢女孩合唱团》的拍摄。
因为侗族大歌唱得好,潘萨银花不仅自己到北京、上海等地表演,登上过国家大剧院、央视等舞台,她教出的侗族大歌“弟子”也走出了大山走向世界。曾经随国家领导人出访国外的小黄村“九朵小金花”,获得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原生态唱法金黔奖的“小黄十姊妹”等,都是她培养出来的“女弟子”。
潘萨银花(左)教唱侗族大歌。受访者供图
在新时代,侗族大歌不仅是从江的文化名片,更助推了“文化富民”生动实践,古老歌谣唱响了乡村振兴新乐章。
“小黄村现有1000多人在外务工,其中在贵阳、桂林、柳州、广州、深圳等地唱侗族大歌打‘文化工’的有近500人。”小黄村村委会副主任潘振清告诉记者。
潘萨银花(左四)教外省研学团队学生唱侗族大歌。受访者供图
留在家的侗族群众也凭借侗族大歌实现了增收。小时候曾跟潘萨银花学过儿歌的吴荣德,2020年已成为侗族大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21年前牵头成立的小黄侗族大歌表演队,坚持为来到小黄的游客表演侗族大歌,演出最多的时候表演队成员可以月增收一两千元。
随着社交平台发展,潘萨银花“弟子”们创办了“小黄丫头(侗族)”等自媒体账号,通过互联网传播侗族大歌,在助推非遗保护传承的同时,又实现了流量变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陈曦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明雪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7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