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东西问·汉学家|埃及青年汉学家谢赫:如何在阿拉伯语境中讲述中国故事?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3-27 19:38:00 来源:缘之心

中新社北京3月27日电 题:如何在阿拉伯语境中讲述中国故事?

——专访埃及青年汉学家谢赫

作者 凌云 史元丰

“中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国家,不仅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发展速度更让我感到敬佩。中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埃及青年汉学家谢赫这样表示。

他将反映西方政要智囊重构对华认知的中文图书《我们误判了中国》翻译成阿拉伯语,并将真实的中国呈现在埃及和阿拉伯国家的读者面前。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谢赫,探寻如何在阿拉伯语境中讲述中国故事。

梁晓声的埃及“粉丝”

“我从小生活在城市,更了解城市底层百姓生活。我有一个心愿:写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有年代感的作品……我想将从前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从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有所帮助。”这是中国作家梁晓声谈及创作《人世间》时的感受。

梁晓声的读者中,就包括谢赫这位来自埃及的朋友。《人世间》也是谢赫最喜欢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之一。

透过现当代文学作品,能否了解真实的中国?谢赫给出的答案是:“作为来自阿拉伯世界的读者,阅读让我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全景风貌。”

谢赫认为,梁晓声的作品立足于不同角度,真实地反映了城市、乡镇中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及其心理状态。《人世间》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国市场经济腾飞之下,普通人在道德和理想间的挣扎。

小说50年的时间跨度涵盖了许多重大事件,如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下海热”、国企改革、下岗再就业、出国热、旧房拆迁等,从不同视角反映社会变迁和民众心理。谢赫介绍,有读者形象地称其为“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虽然当时很多人的物质生活没那么富裕,但依然可以看到他们的真诚与善良。”谢赫表示,埃及也是经过战争伤痛、不断发展起来的国家。梁晓声作品中的家庭观念、亲子关系、婚姻问题抑或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等方面,都与现实中的埃及有很多相似之处。

谢赫发现,中国作家与阿拉伯语作家的描写常常“不谋而合”。如,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形象,有时候女孩的婚姻并不能自己做主等。“虽然语言不同,国家不同,面孔不同,但我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那可能是我的爷爷、父亲、母亲……”

“虽然生活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依然能感到温暖与善意。两国文学在这方面的表达有相通之处。”谢赫说,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利己主义的出现让人失望,但透过文学总能让人收获慰藉心灵的力量。

来自中国的故事如何打动阿拉伯读者的心?谢赫认为,一方面需要温暖的、直抵人心的故事;另一方面也需要优秀的译者,帮助读者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展现文字和文学之美。

谢赫自己愿意成为这样的译者。

将对中国的感情传递给学生

每天阅读中文书籍,与学生分享一本本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是谢赫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也让他时刻保持与中国的“联系”。

受高中老师的影响,谢赫在大学期间开始学习中文。“老师曾是中文翻译,接触过很多中国朋友,他告诉我未来的机遇在中国。”

2001年,谢赫因交换生项目来到中国学习一年。他见到了书本之外的中国,一个名胜古迹与现代发展相互融合的国家。

2011年,他再次来到中国,在北京语言大学攻读博士。时隔十年,他好像见到两个北京。经历奥运会之后的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发生巨大变化。

2024年9月,谢赫从埃及到中国参加以汉学研究为主题的会议活动,见到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张华。“他从背后抱住我,亲切问候。虽然5年时间没有见面,但我感觉熟悉与温暖。之后我再次收到老师的信息,他向我表达关心,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等。”

即使谢赫离开中国回到埃及工作生活多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不曾改变。中国人和埃及人都非常讲究感情”。

谢赫一直记得,“2011年到北京的第一晚,张华老师曾请我吃饭,并邀请我一起去参加一场研讨会;还记得老师曾赠送过一本自己翻译的书,并在扉页上写‘祝穆罕默德成为中埃两国间的文化使者,成为文化参赞’。”

如今在谢赫教学的课堂上,他除了与同学们分享巴金的《家》、鲁迅的《药》、电影《解密》的原著小说之外,也将自己在中国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分享给同学们。“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会感觉到真实,我也希望将自己对中国的感情传递给他们,如同多年前我的老师影响我一样。”

学习中文本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谢赫认为学生坚持下来会发现有很好的就业前景,也会在实际接触中国人的过程中了解到他所言非虚。“学生会将对中国的认识分享给自己的家人、朋友”。

认识中国,关键在于“人与人互动”

谢赫是《我们误判了中国》阿拉伯文版的译者,他将这本书带到了阿拉伯世界。这本书中集结了基辛格、卡特等几十位西方长期深研中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政要、精英和智库成员对中国的重新认知和判断。“我相信这样的书籍能够纠正或改变一些人对中国的认识,他们可能没有学习过中文,更没有去过中国。”

但谢赫认为仅通过一本书介绍中国远远不够,关键在于“人与人互动”。

在埃及,人们接触到的电影、书籍、报道等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很深。谢赫希望通过读者和作家见面会、作家对谈、专家研讨会、媒体采访报道、成立汉学研究中心等更加丰富的形式,让一本本书真正去到埃及读者手中,让经济、文学、社会科学、文化等不同维度的中国呈现在阿拉伯语读者面前。“从听说、认识到彼此熟悉,甚至成为朋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持续不断地拉近彼此距离的过程。”

谈及未来,谢赫表示,在生活中总能想到中国作家麦家的长篇小说《人生海海》给予自己的感悟:“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在事业上,谢赫希望在埃及教学、翻译、开展文化活动之外,能够有机会将中国的故事分享到卡塔尔、沙特、摩洛哥等更多的国家。(完)【编辑:李润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7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让文学浸润心灵
...63个国家的203位翻译家、出版家和作家。今年,埃及知名汉学家、翻译家阿卜杜勒·阿齐兹·哈姆迪名列其中。捧起奖杯的那一刻,他感慨万千。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阿齐兹心无旁骛地投
2024-07-12 16:31:00
...新闻记者鲁舒婷祝东秀王峰实习生何佳瑞DeepSeek火爆,给汉学家带来哪些改变?哪些文学作品才能得到汉学家们青睐?翻译过程中如何跨越文化鸿沟?7月21日,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
2025-07-22 07:37:00
中国图书在北京图博会“扬帆出海”
...种。“这套书是系统总结40年来,中国学术界与世界各国汉学家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的历史经验。丛书也充分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说明它是在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中、在与世界各国的学术
2023-06-17 08:25:00
“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发挥重要作用”
...古国,这为两国加深人文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埃及著名汉学家、苏伊士运河大学教授拉杰布对记者表示,书籍在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众通过书籍更加深入了解对方的历史、
2024-02-07 06:15:00
...举办,中国民众对中东文化的了解也不断深入。埃及知名汉学家、艾因沙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穆赫辛·法尔贾尼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将大量中国典籍、小说推介到阿拉伯世界,曾翻译《论语》
2023-06-30 17:44:00
...,法兰西学院正式设立汉满鞑靼语言文学讲席,由年轻的汉学家雷慕沙主持。它的设立,标志着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专业汉学的诞生。雷慕沙和商博良同为德・萨西的学生,他刻苦钻研汉语,先后出版
2022-12-20 21:22:00
...、了解阅读喜好、开展交流活动、提高翻译水平——海外汉学家、出版人“支招”中国文学图书走出去“你好,好久不见!”“在埃及,中国文学作品是直接由中文翻译为阿拉伯语吗?”来自不同国
2024-06-25 09:55:00
...大,中阿文明交流合作的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埃及知名汉学家穆赫辛·法尔贾尼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说,“习近平主席的复信,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架起友谊、理解与合作的桥梁。”(新华社阿布
2024-05-28 06:03:00
...席倡导的‘小而美’的惠民工程的重要作用。”埃及知名汉学家穆赫辛·法尔贾尼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研究,曾翻译《论语》《诗经》等典籍。他说,习近平主席强调的把中阿关系建设成“不同文明
2024-06-01 05:5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毓秀海淀”第六届“京颐杯” 海淀区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书法绘画摄影展颁奖圆满举办
11月19日,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毓秀海淀”第六届“京颐杯”海淀区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书法
2025-11-19 16:38:00
网民发视频质疑“豆腐渣工程” 高速回应:信息不实,不影响安全,已维修
鲁网11月19日讯近日,一条配有“位于聊城市德上高速,这才是真正的豆腐渣工程”字样,并配以“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刺激不刺激
2025-11-19 16:01:00
无嘶哑确诊喉癌,专家下沉+无缝隙转诊+高效救治,65岁老人在这里治愈
鲁网11月19日讯“网上都说喉癌会声音嘶哑,家里人嗓子一直好好的,怎么可能得这种病?”65岁的李先生(化名)家属得知诊断结果时难以置信
2025-11-19 15:27:00
淄博六中举行“给情绪松绑,为成长赋能”主题升旗仪式
鲁网11月19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宋昕)11月17日,淄博六中举行“给情绪松绑,为成长赋能”主题升旗仪式,本次升旗仪式由高二25班肖婷玮同学主持
2025-11-19 15:27:00
泉阳泉子公司涉河北邢台1.23亿工程纠纷
11月18日,河北省邢台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近日受理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原告方为吉林泉阳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2025-11-19 11:10:00
《大先生 熊春锦》纪录片首届研讨会在京召开
鲁网11月19日讯(记者 魏萱)11月8日,感恩追思熊春锦先生暨《大先生 熊春锦》纪录片首届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
2025-11-19 11:15:00
烟台首创“微短剧+反诈”模式《破局》成全民防骗新课堂
鲁网11月19日讯(记者 魏萱)一部由民警辅警编剧参演的反诈微短剧《破局》,近日在社交平台掀起追剧热潮。该剧以真实案例为蓝本
2025-11-19 11:15:00
鲁网11月19日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魂。为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与综合素养,滕州市大坞镇中心小学于11月18日
2025-11-19 11:17:00
中新经纬11月19日电 据中消协官网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消费提示,警惕“伪营养师”推销保健食品。中消协官网显示
2025-11-19 11:25:00
大皖新闻讯 工业机器人全国每20台就有1台“合肥造”,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这些数字背后是合肥工业经济质的飞跃
2025-11-19 11:45:00
鲁网11月19日讯近日,客户刘先生因罹患重大疾病在微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病情危急,急需支付住院费用。家属心急如焚,紧急向农行微山夏镇支行求助
2025-11-19 12:25:00
鲁网11月19日讯近日,一位退役军人因退休单位变更工资发放渠道,急需办理农业银行储蓄卡。然而,老人年事已高,既无农行卡
2025-11-19 12:27:00
编者按:当中原大地的烟火气撞上数字时代的浪潮,我们发现,最动人的“网络人设”,从不是精心打磨的剧本,而是普通人用行动写就的真实故事
2025-11-19 12:55:00
鲁网11月18日讯当最后一张老照片被细心归档,当不舍的道别里仍萦绕着温情,为期一个月的 “‘寻找槐荫时光里的记忆’老照片征集活动”正式落下帷幕
2025-11-19 13:38:00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坐绿皮车时遇到乘客吸烟,车厢内明明贴有“禁止吸烟”标识,乘务员却不管。12306客服回复称
2025-11-19 1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