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八十余载春秋 从烽火到和平 从茶叶到茶业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9-02 00:38: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8月27日,贵州省首届红茶大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世界与中国红茶产销情况解析》显示,贵州红茶产量与出口均价位居全国第一。2025年“遵义红”品牌价值达56.8亿元,位列全国红茶品牌前三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回望八十多年前,正是在遵义湄潭这片热土,中央实验茶场在战火中孕育而生。如今,茶场旧址中保存完好的木质茶机联装线——这件全球仅存的中国原创茶工业文物,无声诉说着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它不仅是近代茶工业发展的活化石,更铭刻着中国茶人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八十余载春秋 从烽火到和平 从茶叶到茶业

湄潭茶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国锋 摄

叶落湄潭,烽火中兴起新希望

“1960年投产的这条生产线是全套木质结构,因为当时条件差、资金少,由茶业专家指导当地技术较好的木工制作而成,这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全国制作红茶的最高水平,是我们的镇馆之宝。”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馆长罗可可介绍道,生产线建设完成后,连续生产了37年,大约出口了8000吨红茶,为国家建设换回大量外汇。

罗可可讲述着湄潭茶产业往日的故事,将人带回那段奋斗的时光。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八十余载春秋 从烽火到和平 从茶叶到茶业

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馆长罗可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我们这个博物馆的前身是贵州湄潭茶场,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央实验茶场,是一座为抗战而生的茶场……”罗可可说,1938年,全国主要产茶区都已经相继沦陷,如湖北、安徽、福建、浙江等。1939年9月,以王淘、李联标、金阳镐、朱源林、黄道煊等为代表的茶叶专家到达湄潭勘定场界,12月,正式决定在湄潭建场。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八十余载春秋 从烽火到和平 从茶叶到茶业

茶工业博物馆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1940年4月,中央实验茶场正式挂牌成立,首任场长是哈佛博士生刘淦芝,他带领40多位茶叶专家开展了以茶叶为主导的科研和生产活动,成功研发了贵州第一个红茶产品——“湄红”;贵州茶叶史上第一个绿茶生产车间也在此诞生,创制出贵州第一款品牌绿茶——湄绿,开启贵州绿茶工业化和品牌化历史。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八十余载春秋 从烽火到和平 从茶叶到茶业

湄潭茶场场史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其间,专家们在湄潭象山建设了中国现代茶叶第一山;在桐子坡建设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茶树品种园,李联标先生在此开启了中国茶树品种选育研究;在务川自治县老鹰山发现野生乔木型大茶树,确证茶树原产地为中国西南地区;成立了贵州省立湄潭实用技术学校(现湄潭职业学校),到1949年培养了一百多名茶叶专业本土人才;探索出农户种植、茶场收购加工销售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当时出口茶叶品类主要是红茶,贵州红茶通过史迪威公路出口换取战略物资和外汇。”罗可可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就发展成了贵州湄潭茶场。

茶香悠远,新茶饮中生出新产业

记者走进茶工业博物馆的绿茶初制车间展厅,原貌保存和展示了原湄潭茶场制茶工场绿茶初制车间的所有设备与流程。

2024年10月,湄潭中央实验茶场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

“湄潭茶曾经有着特殊的使命,历代人‘艰苦奋斗、科技兴茶’的探索,为湄潭的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田徐说,如今,湄潭不断创新突破发展茶产业。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八十余载春秋 从烽火到和平 从茶叶到茶业

茶工业博物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从1939年中央实验茶场打开了中国现代茶产业的大门,到如今,贵州积极推动新茶饮“贵州标准”建设,发布了《贵州新茶饮原料基本要求》团体标准,建立“特色风味茶饮标准库”,湄潭始终在推动茶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湄潭现在以‘茶+’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开发茶啤酒、红茶饮料、茶月饼等衍生产品,持续推动新茶饮发展,建设新茶饮优质原料供应基地、沉浸式体验基地等六大基地。”田徐介绍道,湄潭县还依托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黔茶产业学院、湄潭中等职业学校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探索“传统茶+新茶饮”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从农产品加工向消费品制造的跃迁。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八十余载春秋 从烽火到和平 从茶叶到茶业

湄潭茶企生产的茶啤酒。

田徐骄傲地说,现在大家喝的每十杯新茶饮的茶底,可能就有一杯来自湄潭。

湄潭茶企出品的新中式精酿茶品,不论是鸭屎香单丛还是茉莉花茶、毛尖茉莉亦或糯香绿茶,年轻人喜欢的茶底都在生产。

目前,湄潭县已有10余家传统茶企转型成为新茶饮原料供应企业,产值从2023年的不足1.5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4.5亿元。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八十余载春秋 从烽火到和平 从茶叶到茶业

湄潭茶企生产的新茶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全国新茶饮集聚区’建设。通过‘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的打造,建立汇聚茶、果、奶、花、包装等元素的完整供应链,持续拓宽产业链。”田徐说,目的是实现湄潭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风光旖旎,茶海里长出新故事

走进万亩茶海景区,可以观茶海、体验采茶,也可以在露营基地里享受闲暇时光的快乐。

近年来,湄潭围绕茶旅融合发展,聚焦“场景+住宿+多业态”,以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博览园、中国茶海景区、翠芽27°景区、永兴古镇、云贵山茶旅景区等景区景点为核心,推动康养旅居生态圈建设,持续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会”,不断唱响“中国茶海·休闲湄潭”品牌。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八十余载春秋 从烽火到和平 从茶叶到茶业

湄潭茶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国锋 摄

“我们还依托湄潭翠芽27°茶海路这条‘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将龙凤村田家沟、浥园、兰馨茶庄、金花村七彩部落、核桃坝村等景点串联起来,围绕茶主题,发展多种乡村旅游产业形式。”田徐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让沿线实现了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

湄潭县突出茶叶首位产业,深入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聚焦品种、品质、品牌,推动“茶园绿色防控、无公害茶园建设、企业(合作社)联基地、茶园统防统治和良种良育”五个全覆盖,提升茶叶“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出口创汇”三种能力,奋力跑出茶产业发展“加速度”。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八十余载春秋 从烽火到和平 从茶叶到茶业

湄潭县天下第一壶。

2025年上半年,全县生态茶园面积达60万亩,茶叶产量5.4万吨,产值55亿元,连续五年位居“中国茶业百强县”榜首。

如今“贵州绿茶”成为全国首个省级茶叶类地理标志品牌,拿到欧盟市场“免检通行证”。部分企业参与ISO茶叶加工标准制定,让“冷萃工艺”“区块链溯源”等中国方案写入国际规范。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八十余载春秋 从烽火到和平 从茶叶到茶业

湄潭茶企生产的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自1939年烽火岁月中孕育而生,湄潭茶产业历经八十余载春秋,完成了从战时特需物资到全球化商品的华丽蜕变。从湄潭小城的茶香氤氲到黔地千里的产业版图,这一盏茶汤里,始终流淌着跨越时空的传承与创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汪国锋 汪林静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我们为先辈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也是他们自己的战争。”在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旧址纪
2025-08-30 11:44:00
铭记烽火荣光 弘扬沂蒙精神|《烽火荣光》首卷——临沂卷发布会在济南隆重举行
...无畏、浴血奋战以生命赴使命(以“记忆留存”为基,让薪火有“根”可寻)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革命精神的活载体。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到解放战争的改天换地,再到抗美援朝的保家卫
2025-09-04 10:16:00
...大西迁既辉煌又艰辛的历史,将百年浙大的‘求是’精神薪火相传。”这段烽火岁月中的教育坚守,将持续照亮新时代科教兴国之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策划/刘丹 覃淋文/杨阳萌主播/林潇
2025-08-06 02:49: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在小区门口,我们见到了张振鑫老人的二儿子张启
2025-08-28 05:00:00
从西迁到共兴 八十五年双向奔赴|浙大与湄潭书写跨越世纪的时代答卷
...值69.13亿元,茶叶产业也成为湄潭经济的支柱。“求是”薪火代代相传在茶叶产业之外,浙大对湄潭的帮扶更体现在教育领域,形成了跨越世纪的人才培养接力。8月18日,秋日的阳光洒满
2025-08-20 00:0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抗战烽火中,80箱国宝秘藏贵州
...现贵州新风采,本报从今日起开设“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专栏,敬请关注。80多年前,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为避免日寇劫掠、战火毁损,作为大后方的贵州,迎来了西迁的故宫
2025-06-20 11:24: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浙大西迁:烽火中的贵州湄潭,如何成为科学家的摇篮?
当人们谈论诗画江南,总会想起西湖烟雨。而八十多年前,西湖湖畔有一群师生,背负家国命运,在烽火中西迁千里,最终扎根贵州湄潭,守护文脉、延续学统。如今,在湄潭文庙——浙江大学西迁历史
2025-08-26 21:46: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寻找图云关:37万人的追寻,与一场跨越80年的生命致敬
图云关,始建于公元1201年(宋宁宗嘉泰元年),贵阳“九门四阁十四关”之一,扼守出黔通湘桂的咽喉要道,人称“黔南首关”。如今,它位于贵阳森林公园北门入口处,与不远处的图云关抗战纪
2025-08-26 21:47:00
...悟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内核真谛。这大概就是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奥秘:不是刻板的复制,而是鲜活的再生;不是教条的灌输,而是生命的共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
2025-04-05 06:3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集美区:加快布局产业新赛道 实现新突破
以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为引领,一幅蓬勃生动的发展画卷正在集美徐徐展开。图为集美新城。(林志杰 摄)火炬集美金砖专精特新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2025-09-07 08:49: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君宁)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将于明日开幕。记者从昨日下午投洽会组委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09-07 08:49:00
翔安区夯实产业“硬支撑” 做优营商“软环境”
翔安区三大特色重点产业,正凭借集群之力,塑造新动能之势。图为翔安创新实验室和厦大科技园。(朱毅力 摄)翔安区的平板显示产业已覆盖完整产业链
2025-09-07 08:49: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燕如)群众当主角,载歌载舞秀风采。近日,“畅享思明·艺起来”2025年思明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第十三届夏季周末广场文化活动的首场文艺展演活动在老剧场文化公园举办
2025-09-07 08:49:00
胜利油田东胜公司马海东项目,位于海拔3200米的青海高原。初来乍到,员工刘雪龙出现“高反”,有轻微头晕症状。三天时间,制氧机跨越2500公里从山东东营到达位于青海的项目部驻地
2025-09-07 08:55:00
沂蒙精神代代传,法治护航成长路——坪上镇“法治第一课”进校园
大众网记者 郑玮 临沂报道在中小学秋季学期开学之际,为切实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与爱国情怀,9月2日上午,坪上司法所联合镇宣传办
2025-09-07 08:58:00
鲁网9月7日讯(记者 葛万彩 实习记者 闫昊)在黄海之滨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有一片被北纬36度黄金产茶带眷顾的土地——海青镇
2025-09-07 09:02:00
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初中部:家校协同聚合力 共育桃李谱新篇
鲁网9月6日讯(记者 张煜晞)9月5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初中部迎来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家校共育活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家长会暨家庭教育讲座
2025-09-07 09:05:00
中新经纬9月6日电 据微信号“证监会发布”6日消息,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会议,坚决拥护党中央对易会满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决定
2025-09-07 09:20:00
河北迁安: 入职培训赋能“青苗”破土向阳生
图为迁安市2025年新录用公务员(选调生)参观史明星纪念馆。邵珊珊摄河北新闻网讯(邹雅婕、邵珊珊)9月4日至5日,河北省迁安市举行2025年新录用公务员(选调生)入职培训暨“青苗成材”全链条培养工程启动仪式
2025-09-07 09:21:00
山东航空学院喜迎7000余名新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铁流余韵犹在耳,银翼新程已启航。九三阅兵的钢铁洪流仍在心头激荡,九月的山东航空学院热情洋溢喜迎2025级新生
2025-09-07 09:29:00
从木材通道到行业引擎,山东港口日照港构建多方共赢产业生态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隋忠伟 通讯员 刘言言初秋的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海风裹挟着原木的清香,奏响繁忙的生产乐章——5艘满载木材的货轮并肩靠泊
2025-09-07 09:29:00
在远离陆地的胜利海上油田,一艘艘红色舰船默默守护着海底油流的平稳涌动。船员们以船为家,在海浪的日夜陪伴中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
2025-09-07 09:29:00
胜利油田公众开放日邀请“油娃”感悟石油文化底蕴
近日,胜利油田举办“找油‘童’行 逐梦未来”公众开放日活动,40余名“油娃”走进纯梁采油厂油气生产一线,通过沉浸式体验
2025-09-07 09:29:00
东南网9月7日讯(通讯员 吴文凯) 近日,福建省教育厅公布了一批省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试点入选名单和省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典型案例等入选名单
2025-09-07 09: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