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春运的绿皮“慢火车”上,细微之处流露着真情——
“大姐”乘务组
乘务员为列车添加春节氛围。
帮助体弱的旅客上车。
“通知乘务员,做好放客准备。”列车长刘崇珊手持对讲机喊话。此时是1月27日早上6点45分,K8291次列车已经停靠在站台边,开启了车门。女乘务员们最后整理了下仪容,拿好验票设备,走到站台上准备迎接旅客上车。
进入春运阶段,车上的旅客明显比以往多了不少。回家探亲的游子、短途旅行的大学生……载着形形色色的人们,这辆绿皮“慢火车”即将出发,从济南站驶往东营站。
用在列车上的“小窍门”
早在两个小时前,天还没亮,乘务员们就已经在上班的路上了。她们中,最远的住在西郊,早上4点钟就得起床。
5点45分,在派班室内点名后,大家就要准备去接车。此时天色依然很黑,车厢里冷得像冰窖一样。可乘务员们忙上一个小时,就能出一身汗。车里大大小小的服务设施,从座椅到橱柜门,从洗手台到厕所,方方面面都要检查到。
“咱们绿皮车设备虽不比高铁那么高端,但服务上丝毫不逊色。”49岁的刘崇珊是乘务组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她推开洗手间门,水龙头铮亮,台面光洁。她指着里面的设施对济南日报记者说:“看,我们每次清洁完之后,每一处不锈钢件都要打油。”
对卫生的极高要求,正是“大姐”的优势之一。12位大姐,在岗位上个个是业务能手,在家里也都是勤快的家庭主妇。她们将生活中的家务“小窍门”,也都用到了列车上。
“你知道这玻璃为啥这么亮吗?”刘崇珊从工具盒里掏出一条“鱼鳞布”。“这可比车上配的抹布好使多了,玻璃上的灰都能擦下来!”
乘务组里的大姐们,经常自购工具带到车上来。尤其是临近年关,她们也像打扫自己的家一样,格外仔细地洗刷着每一个角落。那股勤快劲儿,让人不由想起家中的姐姐和母亲。
“大姐”们,很多面
洗手间里的装饰花篮,水池边的肥皂盒,仅仅是这一小块方寸之地,就能让人感受到女性乘务员的不同之处:她们细致、贴心,更善于制造美好。
除了勤劳温婉,大姐们还有很多面。列车常常临时加车,乘务员们需要去领取大量备品,整理打包好,一整个麻袋转眼间就已经扛在了肩膀上。大姐干起体力活来,也不输男乘务员。
12位女乘务员中,个个都是在列车上工作了多年的业务精英。49岁的张英霞对换乘线路图早已烂熟于心,是出了名的“活字典”。在列车上经常能看到她被乘客们围在中间,挨个解答大家的咨询。
每到节假日,列车经常需要增设加挂车厢。前段时间,刚刚做完手术的刘东敏,在微信群里看到加车的通知,立马给列车长刘崇珊发来一条信息:“刘姐,人不够我就提前回岗,你别为难……”
坚强、勤劳、热心、敬业……如果非要形容她们,合适的词语有很多很多。
从姑娘到“大姐”,是她们的“芳华”
K8291/2次列车的行驶路线,几乎与黄河流经的线路一致。乘务组如今除了做好列车上的基础服务工作,还承担起了一项新任务。
“以前,我们列车上以出差和探亲的旅客居多,现在随着黄河战略的实施,观光旅游的旅客也多了起来。夏天的时候,乘坐我们这趟车去淄博的年轻人特别多,上午去,下午回,玩一天啥事也不耽误。”刘崇珊说,她们在列车上经常能看到沿着黄河旅游的大学生、带着小孩体验“慢火车”的家庭。每每遇到好奇的小朋友,“大姐”乘务员都会亲切又耐心地给他们讲火车里的故事,带他们看窗外的风景;途经“网红火车站”博兴站,很多旅客都会对屋顶上站名特别的字体很好奇,“大姐”们个个都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如今,“大姐”乘务组中年纪最小的成员也已经40岁,张英霞眼看就要退休。她们都已在铁路上工作了20多年。“回想我们刚参加工作时还是青涩的姑娘,对火车上的一切都还很陌生,那些40多岁的大姐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地教我学业务。你看,如今,我们也成了大姐了!”回忆起姐妹们的芳华岁月,刘崇珊感慨万千。
早上7点20分,列车开动。刚上车的旅客刚刚踏进餐车,“大姐”们已经盛好一碗碗热腾腾的“甜沫”,端到了桌上。
“大姐,就是这个味儿!”
“对!这就是济南的味道,家的味道。”(本报记者王飞刘文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0 21: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